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动力学拆分高效制备(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

动态动力学拆分高效制备(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

第35卷第1期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Vol 35, No 1 2019年2月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eb. 2019

收稿日期:2018-12-21;修订日期:2019-01-18。 作者简介:汤灵娇(1994—),女,硕士研究生;吴坚平(1973—),男,教授,通讯联系人。E-mail: wjp@zju.edu.cn。

文章编号:1001—7631 ( 2019 ) 01—0055—09 DOI: 10.11730/j.issn.1001-7631.2019.01.0055.09 动态动力学拆分高效制备(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 汤灵娇1,詹 晓1,杨立荣1,钱明心2,吴坚平1 1.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2.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利用固定化的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实现外消旋底物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酯[(±)-1]的动态动力学拆分高效制备(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R)-1-TIC]。考察了不同来源CAL-B制剂的催化效果,以及关键反应条件对底物稳定性和酶催化速率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商品化脂肪酶制剂QLlip-9提供了最佳的催化效果;反应温度提高至30 ℃、醋酸铵缓冲液的初始pH值提高至8.0时,虽然底物稳定性略微下降,但完全转化所需时间大幅缩短,整体催化效率明显提高;pH值恒定控制策略则加快了反应后期无效底物的消旋化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效率。当(±)-1浓度为20 g/L时,QLlip-9浓度降至10 g/L基本不影响催化效果,最佳酶/底物比率(酶与底物的质量比)达到1:2。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反应时间缩短至6 h,转化率不低于99%,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nantiomeric excess of product, e.e.p)为96%,生产速率达到0.24 g/(h·g酶),

为目前文献报道最高水平的8倍。在此基础上,实现了8批次的重复利用,并在300 mL,1 000 mL和20 L体系中实现了逐级规模放大,最终通过浓缩结晶法提取获得e.e.p≥99%的(R)-1-TIC晶体(分离收率不低于80%)。以上研究不仅大幅提高了该反应的整体催化效率,并且降低了酶的使用量。

关键词:(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 动态动力学拆分 催化效率 中图分类号:Q814.9 文献标识码:A

四氢异喹啉(THIQ)骨架是曲贝替定[1]、那可丁[2]、喹那普利[3]和吡喹酮[4]等多种药物的重要结构模块。新型THIQ治疗剂由于具备特定抗癌活性[5-7]、抗炎作用[8]和免疫活性[9],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10]是合成帕金森病新型治疗剂的重要中间体。作为一类非天然双环氨基酸,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1-TIC)可用于开发生物活性肽,例如用于先天免疫保护的抗菌肽(AMPs)[11]。另外,1-TIC可替代结构类似的苯丙氨酸,合成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用于开

发癌症治疗的新手段[12]。 迄今为止,利用化学合成法只能得到消旋化的1-TIC及其衍生物[13-14],而不能获得其单一手性构型(R)-1-TIC。目前,只能通过生物酶催化方法高效合成(R)-1-TIC,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的作用下,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酯[(±)-1]水解为(R)-1-TIC的过程经历了从有机相到水相、从动力学拆分(KR)到动态动力学拆分(DKR)的演变。PAÁL等[15]在二异丙基醚有机相中实现了(±)-1

的动力学拆分,反应92 h后以46%的分离收率获得(R)-1-TIC[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为94%]。由于KR转化率最高只有50%,该团队在甲苯/乙腈(4:1)中实现了(±)-1的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144 h后以80%的分离收率获得(R)-1-TIC(e.e.p为96%)[15]。随后PAÁL等[16]又提出用环境友好的水相代

替有机相,建立了迄今为止效率最高的催化体系:(±)-1在3 ℃下反应24 h后以85%的分离收率获得(R)-1-TIC(e.e.p为98%),与之前相比,时空产率提高12倍。近年来有文献报道了类似底物酯通过56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9年2月 该生物催化方法制备相应产物酸的过程。FORRÓ等[17]利用CAL-B分别在二异丙基醚/乙腈(3:2)的有机溶液和醋酸铵水相体系(pH值为8.5)中实现了(±)-6-羟基-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酯和(±)-6-甲氧基-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酯的动态动力学拆分(25 ℃),反应48 h和3 h后分别以87%和91%的收率获得对应(R)构型的产物酸(e.e.p>99%)。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动态动力学拆分外消旋酯(±)-1从而制备(R)-1-TIC[(R)-2]的高效酶催化体系,反应式见式(1)。由于PAÁL等的研究结果[16]尚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反应时间过长,转化率和时空产率

较低;酶/底物比率过高,酶用量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该反应进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提高其催化效率和时空产率,同时降低酶的使用量。首先,评估不同来源的固定化CAL-B制剂以筛选得到优势催化剂。其次,研究反应条件对于酶催化反应和底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条件优化,在有效控制化学水解的同时,提高整体催化效率。然后,通过酶/底物比率和重复利用研究,保证催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酶的使用量。最后,对该反应进行规模放大和分离纯化研究。

(1)1 实验方法 1.1 酶和试剂 固定化CAL-B制剂:Novozyme 435,QLlip-9,由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Immo 8285,Immo plus,D5544,购于漂莱特有限公司;SZ-PLE-100(CAL-B)-IMMO,购于尚科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 醋酸铵、盐酸、氨水为分析纯级别,均购于沪试;甲醇、乙腈为色谱纯级别,均购于Sigma-Aldrich;甲酸为色谱纯级别,购于Aladdin;二乙胺为色谱纯级别,购于Urchem。 外消旋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酯,由苏州同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 1.2 酶催化反应 1.2.1 反应器及相关参数控制 30,300和1 000 mL的反应体系采用的反应器分别是规格为50,500和2 000 mL的三口圆底烧瓶,外置搅拌装置、恒温水浴与pH恒定控制装置:可恒定控制温度、pH值于某一特定值,搅拌转速200 r/min;20 L反应体系采用的反应器是规格为20 L的大型玻璃搅拌罐(含夹套,配置搅拌系统、温度电极和pH电极),外置循环水装置和pH恒定控制装置:可恒定控制温度、pH值于某一特定值,搅拌转速150 r/min。 1.2.2 催化过程及样品处理 称取一定质量(±)-1于醋酸铵缓冲液(pH值为8.0)中搅拌均匀,用氨水调节反应液的初始pH值,配制成底物母液。投入一定质量的酶,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取一定量1 mol/L盐酸调节反应液为强酸性,以终止反应。反应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用流动相定容、稀释一定倍数,再经微第35卷第1期 汤灵娇等. 动态动力学拆分高效制备(R)-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 57 孔有机滤膜过滤,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 1.2.3 pH值的恒定控制 通过pH检测装置与pH调节装置的联动作用实现pH值的恒定控制,其中,调节装置为管路一端连接氨水溶液,另一端通向反应液的精密蠕动泵。首先,在pH检测装置上设定合理的pH值下限(如8.0),并通过探头检测溶液的实际pH值。随着反应进行,当实际pH值低于8.0时,蠕动泵启动,自动向反应液中缓慢滴加氨水,溶液pH值提高;当检测发现pH值提高至8.0时,蠕动泵停止工作。通过上述操作实现pH值的自动恒定控制。 1.3 固定化酶的回收利用 反应结束,通过抽滤将固定化CAL-B颗粒与反应液分开,将分离得到的固定化CAL-B投入新鲜底物溶液,相同条件下进行新批次的反应。 1.4 产物的分离纯化 反应结束,通过抽滤将固定化CAL-B颗粒与反应液分开,反应液于60 ℃下旋蒸浓缩,过程中析出的晶体置于50 ℃烘干,最终得到干燥的(R)-2晶体。 1.5 分析与计算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Fuli FL2200对底物和产物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的手性分析柱为CHIRALPAK ZWIX(-)(0.40 cm×15 cm×3 μm,购于大赛璐药物手性技术有限公司)。HPLC检测条件为:流动相甲醇:乙腈为6:4(含50 mmol/L甲酸和25 mmol/L二乙胺),流速0.4 mL/min;紫外吸收检测器,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 ℃。 (1)转化率(X)和e.e.p的计算:通过液相检测结果得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峰面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对应的浓度,再结合相应溶液体积得到对应物质的量)。

t01100%SX=

S-´

æöç÷ç÷ç÷ç÷èø

(2)

e.e.p=100%RSRSPPPP-´+

(3)

式中:St和S0分别为反应结束时残余底物量和反应开始时的底物量,g;PR和PS分别为R酸和S酸产物量,g。 (2)分离收率(Y)的计算:通过质量称重得到。

t,t

100%mY=

m´ (4)

其中:mt’= ms/241.5×177;mt和mt’分别为产物质量和理论产物质量,g;ms为底物质量,g;241.5为底物分子量;177为产物分子量。 (3)生产速率的计算:与底物/酶比率、反应时间等密切相关,用来衡量单位时间内利用单位质量的酶可获得的产物量。

式中:rproductivity为生产速率,g/(h·g酶);Cp为产物浓度,g/L;t为反应时间,h;C酶为酶浓度,g酶/L。 Pproductivity

Cr

tC酶´

=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