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宋庄商策一班车斌 2010044141 地理宋庄镇位于首都东部,通州新城北部,域面积116平方公里,下辖47个行政村,总人口近10万人。
宋庄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多河富水、环境宜人。
一、区位优势。
宋庄镇紧邻首都国际机场,位于首都“两轴——两带——多中心”格局的中心城——CBD——长安街主轴线和东部发展带的交汇处,距天安门20公里,距天津新港120公里。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区位优势明显。
二、交通优势。
镇内交通系统发达、方便快捷。
京哈高速路、六环路、京平高速(规划)、通顺公路、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市郊铁路 S6 号线(规划)、地铁 M6支线(规划)穿镇而过,与近在咫尺的首都机场,组成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将宋庄镇与外界紧紧相连。
三、自然环境。
宋庄镇三面环水,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系发达,水质甘甜,温榆河、潮白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中坝河流经全镇,是北京市水产基地之一,通州城市用水的水资源保护区,同时也是北京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被命名为北京市的净水保护区。
全镇林木覆盖率34%,生态环境优良,种植花卉、苗木、蔬菜、草坪等3.6万亩,被命名为北京市环境建设样板乡镇,并享有“京东苗木花卉第一镇”的美誉。
四、文化艺术。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画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张惠平、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相约来到通州区宋庄镇,逐步创立了“玩世现实主义”,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经过13年的发展,2500多位艺术家散落在集聚区内进行生活与创作,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成为当代中国艺术的世界之窗。
目前,集聚区内有文化相关制造企业近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0多家,有宋庄美术馆、东区艺术中心、上上美术馆等十几家艺术馆以及30余家画廊,是名副其实的首都文化重镇。
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址拟落户通州区宋庄镇,占地面积580亩。
在研讨会上,通州区宋庄镇党委书记李霞对宋庄十大已签约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一一进行了介绍,除了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址等项目外,投资总额达五六十亿元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已基本建成。
该交易中心着力于打造联通宋庄艺术家与艺术品购买者之间的桥梁,将如今艺术家“单打独斗”的艺术品交易行为转化为成规模、系统性的市场交易行为。
此外,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世贸艺术中心、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国际航空城、长江商学院、保利博纳东方影视城等八大项目也都在打造之中。
如今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已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韩国、西班牙等近10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艺术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艺术家构成由原来单纯的画家、艺术评论家,扩展到雕塑家、摄影家、表演艺术家、观念艺术家、制片人、音乐人、诗人、职业作家等众多艺术门类。
目前为止,宋庄将近百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被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著名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已达到年均50万人次,宋庄年均举办各类活动过千场次,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元融合、百花齐放的艺术家群落。
中国·宋庄“当代、原创、前沿、生态”的文化品牌逐渐建立。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通州新城东北部、宋庄镇南部,北起规划一路,南到京哈高速,东至东部发展带联络线,西邻六环路,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通州新城范围内10.3平方公里,新城以外的镇域规划延伸区4.3平方公里,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是面积最大的,是集产学研、生活居住、综合服务于一体的都市型产业区。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大潮流,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已被众多国家所认同,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崛起势头异常强劲。
2006年3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成立。
2006年12月,领导小组正式认定了包括宋庄在内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008年1月,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建设通州新城“文化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通州新城建设和优化通州产业布局的使命。
由此,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艺术家聚集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画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相约来到宋庄镇,逐步形成了独立的艺术风格,在国际上显露头角。
经过13年的发展,2000多位艺术家在集聚区内进行生活与创作,其人员构成由原来单纯的画家、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演变成为现在的雕塑家、行为艺术家、观念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DV艺术家、音乐人、自由作家等,成为当代中国艺术的世界之窗。
与此同时,艺术家的聚集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集聚区内现有文化相关制造企业近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0多家,有宋庄美术馆、北京当代艺术馆、东区艺术中心、上上美术馆等12家艺术馆以及66家画廊,集中展览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艺术品经营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
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的龙头企业三辰卡通集团签约入驻集聚区,计划建设“三辰动漫网游产业基地”项目。
该项目将促成“官、产、学、研”多元化互动,“技、艺、贸、资”一体化发展,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培育创意职业阶层、营造创意产业环境、完善创意产业链条、生成创意产业集群,为集聚区创意产业发展探索出一种“规模化、集群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提升通州的文化品牌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温榆河、潮白河、运潮减河等多条河流相临,水网密集,是北京市东部地区的水源保护地、北京市水产基地之一,生态环境优良。
地铁六号线支线、京哈高速公路、东六环路、京榆旧路等道路则构成了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
按照《通州新城总体规划2005--2020》,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纳入通州新城范围,作为新城东北组团和重要的城市产业功能区,完整、成片地规划预留了大量文化产业用地,并配套了相当规模的经营性办公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建设施用地,这样大规模且集中的文化产业用地在全市也是极为难得的。
突出以原创艺术与动漫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特色记者了解到,从目前已有的艺术家群体和三辰卡通这两大稀缺资源出发,宋庄将以内容原创为基础,以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吸引创意产业大项目入区建设为重点,形成富有特色、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和社会文化资源集聚的产学研创意集群。
经过5-7年的时间,着力打造在首都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大中心、两大基地”(两大中心即艺术原创与展示交易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中心,两大基地即创意设计基地和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当代艺术中心和创意新城。
下一步,根据集聚区的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市场前景,将充分突出以原创艺术与动漫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特色,重点扶持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形成四大产业互动、产业链高端齐全的良好局面。
艺术原创与展示交易产业。
依托原创艺术集聚这一特色资源,通过视听艺术产品、资源的产业化经营,打造一条融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与市场性为一体,集创作、展示、交易功能于一身的完整产业链,建设以艺术企业为主体、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创艺术产业体系。
使宋庄从“画家村”真正转变为“中国当代艺术村”,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规模宏大、在中国和世界独树一帜的原创艺术圣地。
动漫网游产业。
借助三辰卡通的品牌优势,汇聚国内外动漫创意人才和动漫网游企业,形成前端创意工作室集群、后端衍生产品和周边产品集群以及体验消费中心区,力争把宋庄集聚区打造成为最具原创力的国家级动漫城。
创意设计产业。
立足集聚区内丰富的绘画、雕塑、图片、新媒体等原创人才资源,积极顺应家居设计、形象包装及环境保护热潮给设计业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把设计业与装饰业充分结合起来,充分彰显当代艺术的先锋时尚个性,重点拓展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企业及产品形象设计包装等行业,加快培育创意设计龙头企业。
会展休闲产业。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依托宋庄艺术节,利用丰富的原创艺术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宋庄成为综合性当代原创艺术体验区、国内外闻名的艺术生态圈、当代艺术的梦工厂,吸引八方宾客触摸宋庄,感受宋庄,体验宋庄。
同时,大力吸引更多国家前来设立展馆,大力发展专业化、特色化会展业,打造高端、专业的国际文化艺术会展中心。
经济效应如同法国的巴比松,美国的东村,德国的达豪、沃尔普斯韦德——宋庄也因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有异常活跃的艺术氛围而引起国内外艺术界和文化界的极大关注。
这里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家群落。
艺术家群落的形成经历了十年多的时间,给“宋庄”这个本属于乡村的名字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北京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让这个京郊小镇恰逢其时地面临一次机遇。
选择宋庄,偶然还是必然艺术家们为什么纷纷选择宋庄?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有趣的是,询问得到的答案多有几分传奇色彩。
比如住在小堡村旁的黄永玉先生,自己盖了一栋美轮美奂的四合院。
据说当初选址源自一个梦。
黄老先生坐车经过宋庄,途中一直酣睡,醒来后说梦到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四合院,于是就有了位于宋庄的四合院。
比如被称作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栗宪庭,选择宋庄的原因就是想“住农家院”。
艺术家选择宋庄,从梦中择地来解读,就是一则逸事。
如果说想住农家院,那么京郊遍地都有,选择宋庄真的就是一个偶然。
栗宪庭、方力钧等人最初选择宋庄,也许真的出于偶然。
这里有一个熟人、正好有一栋空房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原因。
但是,当宋庄的名字被圈内人所熟知,艺术家选择宋庄就成了一种必然。
实际上,宋庄真正成为艺术家大规模的聚居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艺术家合群而居可以说是一种“习性”,也就是所谓的志同道合,群落让他们交流、沟通,相互温暖。
2003年的时候,当地艺术家有二三百人,2004年有400人,到去年猛增到700多人。
此时的宋庄,已经成为一个标志、图腾,进入宋庄,也就进入了“圈子”,接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
现在,宋庄已经是一个品牌。
一位从美国归来,居住在通州张家湾的画家在京城办画展,却找到宋庄艺术促进会,请求张贴宋庄的LOGO。
艺术家群落在通州扎根,能在这里旺盛生长更值得深究。
宋庄镇党委书记胡介报说了这样一句话:“对待艺术家,宋庄人始终是一种尊重、宽容的心态。
”艺术家的特立独行、放荡不羁能够被这里的人所接受,至少不排斥,让艺术家感到了自由。
被艺术改变的村庄宋庄镇小堡村,村口的大门是一个巨幅的画框。
穿过画框,就进入了这个又称作“画家村”的小村子——这里居住的画家有200多位。
以小堡村为核心,宋庄艺术家群落向周围辐射,辛店、大兴庄等十几个村子现在也都成了艺术家的聚居地。
艺术家们的到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村子的面貌和村里的生活。
早期到来的艺术家们多是购买了农民的院子,自己加以改造,打造成符合自己个性的工作室;更多的艺术家则是租用了村子里废弃的厂房、农居、人防工事,甚至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