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春市青少年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长春市青少年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7—4287(2012)06—1136—03 
长春市青少年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卢景波,倪维广,杜磊 
(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三级跳远运动作为典型的体能类速度力量型、 
非周期性项目,技术复杂,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速 度素质和爆发力素质。跳跃运动技术项目的运动特 点是:技术动作数量少,一般结构比较简单,高速度 的运动特点_1]。运动员在上板起跳的瞬间,腿部要 承受最大冲击力量一般可达自身体重的10多倍以 上。在三级跳远过程中,人体要承受地面很大的冲 击力,运动员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时有发生_2 。 一个运动员在努力提高自身运动成绩的同时,也要 拥有良好的自我保护力。高强度训练中对运动员的 肢体造成损伤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严重的损伤不 仅关系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而且对他们的生长发 育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_3]。本文对长春市业余体校 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人数、具体 部位、损伤原因及如何处理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加强 提高运动员预防损伤的意识,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 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三所业余体校40名三级跳远运动员(男 28人、女12人),年龄16—18岁。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参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结 合当前最新研究动向作为此篇论文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内容,结合专家意 见制定问卷,共发放40份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 100 ,有效问卷40份,通过问卷了解长春市业余体 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并对运动损伤发 生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资料进行整理 归类,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类型调查分析 从长春市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 类型调查表来看,肌肉的拉伤在损伤中比例最大 43.8 ,其次为关节的劳损,占29.7 (表1)。出 现这种现象跟运动员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过多地 进行了跳跃练习以及训练负荷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 
因。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对运动员相关肌肉和关节 
部位损伤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1 三级跳远中运动损伤的类型调查表n=40人 

2.2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期调查分析 
表2发生运动损伤时期调查表,l=40人 

从(表2)可以看出运动损伤的主要时期在专项 
技术练习中并且占74.4 ,专项技术训练采用的训 
练方法和手段都是围绕着专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而且强度较大,使运动员局部的负荷明显加大,从而 
产生局部性的疲劳。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 
疲劳性损伤,如果此时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错误动 
作,肌体就更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在训练损伤中着 
地缓冲阶段损伤占7O ,因为三级跳远运动人体要 
承受地面很大的冲击力,三级跳远有三次腾跃,三次 
缓冲着地,这对运动员身体、技术等都有很高的要 
求。在这三次缓冲着地中第2次着地出现的损伤次 
数最多,在这次着地时身体承受的符合最大,对运动 
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动作要求很高。有关研究表明, 
当运动员以9 m/s的速度完成起跳后,单足跳为5 

5.3 m时产生的最大垂直力是其体重的14~22 
倍,如果缓冲不好,就会产生运动损伤 ]。加强运动 
员着地技术练习,对于减少损伤尤为重要。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午6月 第 鲞筮 塑 
3.3运动损伤部位调查分析 
表3运动损伤部位的调查表n=40人 

从上面的调查表可以看出损伤部位,主要是脚 
踝、膝关节、大腿肌群损伤最多(表3)。脚踝损伤以 42.6%占居首位,其次膝关节27.8 。第三位是大 腿的损伤。从损伤数据可以看出三级跳远跳跃过程 会对下肢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另一方面业余体校三 级跳远运动员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 踝、膝、大腿肌群等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训练安 排不当,尤其是过多地进行技术和跳跃练习,就会造 成局部负荷过重,形成运动性疲劳。如果运动员没 有及时的调整恢复,就更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 3.4运动损伤程度调查分析 表4运动损伤程度调查表n=40人 通过对运动员损伤程度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都造成影响,较大 影响占47.5 (表4)为首位,严重的运动损伤同时 也会减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因此加强预防及减少 损伤对队运动员的成长至关重要。 3.5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 通过对运动员发生损伤原因的调查表可以看出 造成损伤主要是原因有技术原因、训练负荷及疲劳 的原因、身体素质原因等。而损伤主要发生训练中, 在训练中的专项技术训练损伤最多占(表2),训练 的过程科学、合理对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就特别重 要,也是每个教练应该重视的问题。 表5损伤原因调查表,l=40人 3.5.1对技术动作原因的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看 出来技术训练中的损伤占最多,主要和运动员专项 
训练年限短,专项技术水平低,技术动作不稳定等因 
素有关。三级跳远的运动是在快速助跑的基础上, 
沿直线连续向前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的项目,对运 
动员的下肢的负担很大,合理的技术能有效的减缓 
地面对肌体的冲击,降低关节、肌肉、韧带等负荷强 
度对减少损伤的发生¨5]。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 
在训练的过程中对教练的技术讲解不能充分理解, 
而是通过每次训练来改进技术动作。训练初期过多 
的错误动作,大大增加了由错误动作训练而造成的 
损伤(表5)。 
3.5.2对训练负荷及疲劳原因调查分析 

表6运动员训练情况调查表n=40人 

通过运动员的训练情况的调查我们能看出长春 
市业余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周训练次数集中在4— 
5次,每次训练时间为6O一90 min(表6),由于业余 
体校三级跳远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身 
体的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比较脆弱,大运动量训 
练很容易引起疲劳。在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多关注运 
动员的技能变化,合理调节运动负荷来避免损伤的 
发生。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疲劳的主要变现为力 
量、速度、耐力明显下降,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变 
1138一 
差,技术动作变形等,此时如不合理调节,继续大运 
动量训练,则极其容易出现损伤。训练负荷的安排 要科学、合理、体现出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训练完放松对缓解疲劳,恢复体能有积极的作用。 都明白放松的重要性,但真正做到完全训练完放松 却很少,都是很简单的做做局部肌肉放松,没有结合 专项运动肌肉进行放松。这一点应该引起教练员重 视,认真的监督运动员的放松。 3.5.3对专项素质原因调查分析 表7专项素质的训练调查表n=40人 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调查我们能够看出运动员 的超等长力量28.8 、爆发力23.1 、快速力量 l9.2 (表7)这三项占据了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占整 个身体素质训练的绝大部分。根据损伤部位的调查 我们能看出脚踝、膝盖、大腿肌群这三个部位损伤较 多。这也跟身体素质训练也有很大的关系,身体素 质发展不全面、不均衡,是很容易引发运动损伤。很 多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都被忽视了,例如踝关节结 构复杂,避免脚踝损伤应多加练习踝关节的小肌肉 群力量训练,提高跳跃过程中着地支撑能力,减少着 地不稳而带来的踝关节的损伤。_6 由于训练时间的 增长,运动强度和动作的幅度也相应的增长,如果运 动员某些肌肉,韧带的柔韧性较差,也极易发生运动 
损伤。 
3.6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6.1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提高机体对运动 
项目的适应能力,采取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对易受伤 
部位加强训练,以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3.6.2在训练前后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必 
须进行缓慢的准备活动,使肌肉,关节充分伸展,使 
骨肌的收缩反应及反应速度增强,达到预防运动损 
伤的目的。 
3.6.3教练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科学训练理 
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合理的安排训 
练时间,训练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在专项训练时多 
做技术动作的理论讲解,讲解要简单、形象、深刻,使 
处于少年期的运动员理解技术动作原理,建立正确 
的动作概念。 
参考文献i 
[1]陈昱.背越式跳高运动损伤率的调查初报EJ3.西安联合大学学 
报,2003(3):78. 
E23郭元奇.赵芳.毕 忠.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 
分析EJ].上海体育学院报,2001.11:125. 
[3]赵清波.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分析EJ].西安体育 
学院学报,2003.10:74. 
[4]郭永喜.如何预防三级跳,i ̄iJII练中的运动损伤EJ3.辽宁体育科 
技,2005.6:52. 
[53刘仁胜.对我国少年男子三级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J].辽宁 
师范大学体育学报,2004.2:272. 
E6]黄建军.背越式跳高起跳脚着地技术及踝关节受伤的研究EJ].安 
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9:304. 
(收稿日期:2011—06—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