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策略
摘要:课堂活动是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组织,激励和
提问策略的应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输出,增强他们运用外语进
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大学
英语课堂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活动 组织策略 激励策略 提问策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的有效开展所依赖的是教学方式
的有效调节,而教学方式的有效调节是策略运用的结果。这里的策
略运用不是指教学法的运用,也不是针对语音、语法、词汇或听
说、阅读、写作等教学领域的具体方法,而是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
际过程——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旨在了解教师的
哪些课堂行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成为值得提倡的教
师课堂策略,并成为外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中西方外语课堂
的比较 外语教学研究在中国正日益受到重视,但似乎与外语课堂
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中国人学习外语主要依靠课堂,而且中
国的外语课堂现实有别于西方二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外
语课堂互动。我们可以先 ___和西方的外语课堂作一简单对比,从
中了解在中国研究外语课堂策略的必要性。 1.课堂是语言教学
的主要途径。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成人,都是在
本国学习别国语言,即“外语”。一般来说,他们到课堂上来学习
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后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而在
西方国家,二语学习者除了专门到课堂上学习语言,平时就在目的
语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有大量自然接触和使用语言的机会。这就是
说,课堂在二语环境中仅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而在外语环境中
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主要的途径。 2.语言既是教学手
段,又是教学内容,这是语言课堂有一个有别于任何其他课堂的特
征。在西方,二语教师多为该语言的本族人,且具备教育学或应用
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大学教师则需有博士学位。而在中国,外
语教师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虽已获得外国语言文学学士、硕士甚至
博士学位,但也只能算高级外语学习者,不具有本族人的语言优
势。 3.课堂是学生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正因为语言课堂具有特
殊性,课堂互动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
好机会。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和“问题提出”的场
所,英语的学习通过“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在
英美等西方国家,课堂上更强调学而不偏重教,所以课堂讨论以及
各种活动比较多,教学常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为主体。西方这种教学
方式比较有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而在中
国,如果外语教师不接受专练,平时也得不到足够的交流机会,那
么他们初上讲台时所能参照的往往是自己以前的老师的传统教学方
法。因此对外语教师进行课堂策略指导很有必要。 二、课堂互动
的普遍性策略 课堂互动是教学的实际过程,外语教师带着教学计
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要建
立的课堂气氛。这些将分别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实践机会和
心里吸收状态。然而计划不等于结果;影响必须经过课堂互动过程
才能作用于学生。事实上,在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也将带来输
入,各种语言交际和练习的机会将随时出现,课堂气氛也会变化。
所以,教师要学会运用组织、激励和提问策略管理课堂互动。
1.组织策略。不管什么课型,是听说还是阅读、写作甚至是复习,
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教学。课堂组织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主
要因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应。
因此,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尤
其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和指令给予。
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把教师定为“传道、授业、解惑”,从而造就
了延续至今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现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
使人们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把学生推上了课堂的
主体,这也使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以下六种角色。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