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贝类人工育苗
(2)培育池
半卧式水泥池,一般为长方形 小型 10m3以下 规格 中型 10~30m3 大型 30m3以上 池深:1.2~1.5m 建造要求: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灌铸,池壁 厚约24cm,池底向排水口有1~2%坡度, 池面5次防水,进水口与排水口设在相对侧 新建水泥池要浸泡1~2个月除碱
(3)附属设备
紫外线照射剂量计算公式
A= 1000×W×T V T= A×V 1000×W
A:照射剂量(毫瓦· 小时 / 升) W:紫外灯功率(瓦) T:照射时间(小时) V:水量(升)
UV海水诱导鲍产卵、排精的机制
促使鲍进行繁殖过程的物质是一种神经分 泌物 -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缩写 PG ,类似于激素 UV海水中的活性氧(H2O2,O3)与二十烯 酸(花生四烯酸)结合,激活PG合成酶, 促进神经节的PG分泌,PG的产生促使其进 行繁殖活动 PG可控制生殖腺内平滑肌的收缩和弛缓
(5)双氧水海水法(H2O2海水)
用于鲍的催产,原理同UV海水 浓度:5m mol / L 浸泡时间:90分钟 (6)氨海水法 1)浸泡法:用于双壳类青蛤、文蛤中国蛤蜊等 浓度:2~8‰ 浸泡时间:10~30分钟 2)性腺浸泡法:珠母贝、牡蛎等 解剖的性腺,用氨海水浸泡处理能促使卵子受精, 精子活化 浓度:0.1‰左右,浸泡5~10分钟
第三章 贝类人工育苗
贝类人工育苗的意义: 可以弥补天然苗种的不足 稳定而有计划地生产 可以提早或延迟育苗时间,提高效率 和效益 应用人工育苗技术,有目的地选种和 育种
一、育苗场的选择与布局
1.育苗场的场地选择 水质好,无污染,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盐 度、pH值适宜且稳定 水清透明度大,无悬浮物, 浮泥少 风浪小,育苗季节不受风浪影响 有淡水,方便锅炉用水和生活用水 交通便利,方便物资和苗种的运输
砂 滤 池 的 铺 设
砂滤罐的铺设
1.进水管 2.粗砂 3.筛板 4.反冲水管 5.溢水管 7.聚乙烯筛网(60目) 8.碎石 9.出水管 6.细砂
砂滤罐
3)重力式无筏滤池(自动反冲)
(5)净水储水池
储存过滤后 的海水,兼 做高位水池 容量为育苗 室的一次换 水量
(6)升温设备 钛壳海水热水器 板式海水热水器 锅炉供气
3)受精卵的定量
轻轻搅匀,使卵子分布均匀 选几个点,各取一定量的卵液,放入一个 容器 充分搅匀后,用刻度吸管一次取0.5~1.0ml 卵液,在镜下计数受精卵量 受精卵以开始细胞分裂为准 计算出密度(个/ml),算出总量。同时, 计算受精率
受精卵数 总卵数
受精率=
×100%
4. 孵化与选育
(1)孵化 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胚胎发育,破卵膜 在海水中浮游形成担轮幼虫、初期面盘幼虫 受精卵经过胚胎发育进入担轮幼虫时开始浮游, 经一段浮游发育成初期面盘幼虫 孵化密度:双壳类一般受精卵50~60个/ml,多者 100~200个/ml;鲍15~20个/ml 保证水质:不断添加新海水,轻搅动或微充气, 投适量的EDTA和抗菌素
锅炉房:根据总供热量选择锅炉 变电与发电设备 充气设备:无油气体压缩机、充气泵、散 气石等 换水器:滤鼓、网箱、过滤棒
工 厂 化 养 殖 水 处 理 系 统
三、贝类人工育苗
1.亲贝(种贝)的促熟与延迟成熟
(1)亲贝(种贝)的促熟 温度条件:逐渐升温到该种贝类性腺发育的最适 水温,保持恒定。每天的升温幅度为1~2℃,温 差大者应间歇升温。 营养条件:保证充足的饵料,营养全面。以鲜活 饵料(单胞藻)为主,辅以代用饵料(藻粉、藻 浆、蛋黄、豆浆等)。 水质条件:水质清新,及时清除粪便、残饵和死 亡个体,防止污染。日全量换水1~2倍。
水净化处理示意图
3.饵料室
光照充足。屋顶为透明玻璃钢板、阳光板,四周 是大窗明亮不遮光 空气流通。宽敞,通气 保温。早春保温好 (1)保种间: 光照:1500~10000Lux 温度:15~20℃ 1m3二级池需1m2保种间 一般用5000ml三角烧瓶保种 用水要0L细口瓶、有 机玻璃柱、塑料桶、 玻璃钢桶、聚乙烯塑 料袋 用于饵料的二级扩大 培养 特点:防污染、受光 均匀、培养效率高
2.人工诱导产卵的方法
(1)温度刺激法 升温:一般比饲育水温升高2~4℃ 变温:升降温结合,以饲育水温为轴心升 降±2~4℃(魁蚶) (2)阴干结合升温诱导 阴干:阴干时间据闭壳的封闭程度而不同 扇贝2~3小时; 文蛤、魁蚶6~8小时; 牡蛎10~12小时。 升温:2~4 ℃
(3)阴干流水升温结合诱导 栉孔扇贝:阴干2~3小时,流水1小时,升 温2~4℃(王子臣) 其它贝类阴干时间不同,流水、升温相同 (4)紫外线照射海水法(UV海水) 由日本学者菊地发现、发明,对鲍的催产 效果极佳。对一些双壳类诱导效果也很好 照射剂量:皱纹盘鲍 300~800mwh/L 虾夷扇贝 200~300mwh/L 紫外线的波长为2537A°
海水水质标准 序号 1 2 3 项目 标准值(mg/L)
4 5 6 7 8 9 10 11 12
悬浮物质 色、臭、味 漂浮物质 pH值 化学耗氧量 溶氧量 水温 大肠杆菌, 个/L 病原体 底质 汞 镉
人为造成的量≤1 海水及海产品无色、无臭、无味 水面无油膜、浮沫和其它杂质 7.5~8.4 ≤3
二、人工育苗的设施
1.供水系统
(1)水泵: 按构件分:铸铁泵、不锈钢泵(耐酸泵)、钛泵、 玻璃钢泵 按性能分:离心泵、潜水泵、轴流泵、井泵 常用离心泵取水,固定在水泵房,2台以上交替使 用。 根据用水量选择水泵的大小 设置时应考虑水泵的吸程和扬程
(2)输水管道 海上(取水点到水泵)用铁管 聚氯乙烯管(PVC) 陆地用塑料管 强化聚氯乙烯管(UPVC) 工程塑料管(ABS)
任何时候不低于5
不超过当地、当时水温4℃ ≤500
工业、生活废水消毒灭病原后排放
砂石表面淤积物不妨苗种附着 ≤0.0002 ≤0.005
海水水质要求(续) 13 铅 ≤0.05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总铬 砷 铜 锌 硒 油类 氰化物 硫化物 酚 有机磷农药 无机N 无机P
(2)延迟成熟 进入自然繁殖期时,选择性腺饱满的亲贝 降低水温,降到繁殖的下限水温以下,低 温培养 需要繁殖时再恢复到产卵的最适水温 牡蛎一般可以延迟6~8周;扇贝4周左右 ※ 生产上常用促熟,提早育苗,延长当年的 生长期,培育大规格苗种或成贝。 ※ 提高育苗设施的利用率,多次生产苗种。 ※ 促熟与延迟成熟结合,使不同种的繁殖期 吻合,进行杂交育种。
结合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
(3)生产培养(敞池)
饵料培养水体为育苗水体的1/4~1/2 长方形或方形水泥池 池深0.5~0.6m 内面刷乳白色涂料或瓷釉 小型池 2×1×0.5m 大型池 5×3×0.8m 二级培养可用玻璃钢水槽、封闭培养或小 型池
生产培养池
4.育苗室
(1)外形与构造 宽敞、空气流通、封闭好保温 长40~50m;宽15m左右 结构:一般为砖砌;屋顶为钢梁或木梁, 拱形或人字形,瓦顶或玻璃钢瓦顶
(3)沉淀池
容水量为育苗水体的3~4倍 间隔成3~4个池,大的池可以多分几个池 长方形或圆柱形,内面5次防水处理 池底向排污口处有1~3%的坡度 出水口距池底30cm以上 排污口处设收集池,立下20cm拐入排水沟, 排污阀门设置要方便操作
圆柱形沉淀池
长方形沉淀池
(4)过滤罐(池)
1)砂滤池(敞口,常压) 滤水量:10~20m3/m2· h 根据育苗室的日用水量设计大小 一般应设2个交替使用和清理砂层 2)砂滤罐(封闭,加压) 滤水量:内经3m,20m3/m2· h 设有反冲系统,定期反冲清除砂层的污物 设置2~4个交替使用
(3)受精卵的处理
1)洗卵 利用贝类卵是沉性卵的特点, 受精后静置1 小时左右,轻轻放掉中上层海水,然后加 入新鲜海水。反复2~3次 卵径大的,可以用筛娟网过滤洗卵 纯卵液,授精时精子适量的可以不洗卵 2)无法洗卵的处理 雌雄个体难分或雌雄同体种类,难以洗卵 的,控制精子密度,不断充气或搅动,捞 出粘有精液的泡沫,加2~3ppm氯霉素抑 制细菌
几种贝类初期浮游幼虫的培育密度
种类 培育密度(个/ml)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翡翠贻贝 魁蚶
7~9
8~12 8~15 2~6 7~14
太平洋牡蛎
皱纹盘鲍
10~15
10~15
(2)幼虫的饵料 双壳类浮游幼虫的饵料主要是单细胞藻类 鲍浮游幼虫不摄食,匍匐幼虫的饵料主要是底 栖硅藻 选择饵料的标准:个体小易吞食 繁殖快易培养 营养价值高不分泌毒素 无细胞壁或壁薄易消化吸收 生活方式与贝类幼虫一致
孵化率的计算
孵化率=
孵化胚胎数 受精卵数
×100%
(2)选育 将中上层健壮的幼虫选送到培育池培育。 双壳类在初期面盘幼虫时选育;鲍在担轮 幼虫时选育 选育前检查幼虫的质量,畸形率超30%者 应放弃另采卵 方法:拖捞、浓缩、虹吸
双壳类初期面盘幼虫的质量标准
直线铰合部平直不弯曲 壳缘平滑无缺刻 壳表面光滑无凹凸 面盘健壮游泳活跃
3)注射法:泥蚶、蛤蜊、青蛤、文蛤、蛤仔等 浓度:2%氨海水 注射量:0.2~0.5ml 注射部位:卵巢或足基部
(7)异性性产物诱导 精液能诱导雌性产卵 卵液能诱导雄性排精 异性性腺浸出液也可以诱导繁殖
(8)自然排方法
保证亲贝性腺发育的最佳条件促熟培育 最适水温,良好水质,充足的优质饵料 使亲贝充分成熟后,自然繁殖 一般倒池或换水即可诱发亲贝排放精卵 优点:精、卵的质量好 缺点:亲贝排放的时间难以把握 方法:经常检查和结合积温、有效积温的方法推 算和判断产卵时间(如:海湾扇贝以生物学零度 为7.8℃计算,产卵的有效积温为144.5 ℃· d)
板式海水热水器 钛壳海水热水器
2.育苗用海水的净化处理
1.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 藻类处理 机械过滤 活性炭吸附 泡沫分选 充气增氧 紫外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