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贝类生长与繁殖习性


壳长生长方程 Lt=L∞(l-e-k(t-t0)) 体重生长方程
Wt=W∞(l-e-k(t-t0)) (注:生长参数L∞、W∞、K、Kt、Kt。为种群属 性)。
和其他动物相似,贝类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 不尽相同。生长的结果,各部位的生长变化,即
呈现了异速生长,其关系可以下式表示:
y=bxa 其中y为某一部位量度,x为整体或另一部位 的量度,a、b均为种群的常数。如双壳类壳长与 壳高、壳宽、体重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大量标本 的实测,以最小自乘法回归分析a、b的最佳值。
山东 福建 山东、辽宁 福建 山东、辽宁 山东青岛 福建 渤海黄河口 广东珠海 山东 山东 辽宁 福建 福建、广东 浙江 山东 山东、辽宁 山东、辽宁 广东 辽宁、山东 山东 广东 福建 山东 山东 山东 广西北部湾 山东 辽宁 福建、广东 辽宁、广东 江苏 辽宁、山东 福建 台湾、福建
7~ 8 8~10 7~ 9 6~ 8 6~10 6~11 全年 5~ 9 全年 6~ 8 4~11 4~ 6 4~11 4~11 3~10 5~10 6~ 8 5~ 9 4~12 3~ 4 6~10 4~10 9~11 7~ 9 6~ 8 6~ 9 10~3 9~10 5~ 8 5~ 7 7~ 8 4~ 5 7~ 9 5~ 8 8~11
是滤食性双壳类的食物来源。有机碎屑含量多
寡也左右着一些贝类的生长。
贝类生长的表示
生长往往用生长率表示。贝类随时间增加的生
长,称“绝对生长”,
若单位长度、单位体积,在单位时间的生长,则
为“相对生长”。
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各项生长多数,其理论值与实
测值十分接近。有的种类在幼虫、幼苗、性成熟前,
产卵以后以及老龄期的生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不同 发育阶段的生长参数也不相同。
贝类的生长
生长是长度、重量、体积上的增加,是量 的变化。机体从外界吸取物质和能量,在保证 维持基本生活基础上,节余的物质和能量供生
长之用。
发育是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状态的变化, 是质的变化。
贝类的生长速度随着种类、年龄、性别和环
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研究贝类的生长,目的是
了解贝类个体的大小、生长规律、生长过程所必 需的条件,这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贝类资源,对于
繁殖习性
1,性成熟年龄 生物学最小型
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 生殖能力的时间称为性成熟年分(ageat first maturity)。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 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性成熟年龄 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 的指标。
2,双壳类的性腺
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 滤泡(follicle) 生殖管 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 主要部分。生殖原细胞在此发育成精母或卵母细 胞后,最后发育成精子或卵子。雄性滤泡大小形 状较一致,雌性滤泡大小不均匀。
雌性腺逐渐变得半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滤泡和生殖
管,结缔组织细胞相应减少。同时滤泡发达,精母细
胞或卵母细胞数量增多。切片镜检,精母细胞之间排
列不紧密,有空隙,卵母细胞附在滤泡壁上,具柄,
有的卵柄甚长,原生质内颗粒增多,核内有核仁。雌
性比例增多,接近雄性。
成熟产卵期:性腺丰满,生殖管明显,呈树枝状,滤 泡发达,原来附在滤泡上的卵子,此时大多卵柄断裂, 游离于滤泡腔中,有时生殖管中也有卵子。游离于滤
每年都有所生长,直至老死。如栉孔扇贝,近江牡蛎,
马氏珠母贝、大珠母贝等。 第二类型,一部分贝类在其一生中贝壳长度的生长 仅仅局限在某一时期,之后一般不再生长,或完全不 能生长。如褶牡蛎贝壳的生长仅限于发生后最初的1年 中,当壳长达到58mm时就不再增长了,以后虽能生活 多年,主要是软体都重量(主要是性腺)的增减。
3,繁殖方式
• 贝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多板类、瓣鳃类、
掘足类和原始的腹足类一般没有交尾现象,精、
卵多是分散的、单个的是自由状态产出。头足 类和一部分腹足类有交尾现象。以下主要介绍 增养殖种类的繁殖方式。
• 卵生型 • 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 生型(Oviparous)。成熟的亲贝将精或 卵细胞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 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近江 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 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泥 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 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生型。 • 卵生型的繁殖方式,其产出的精、卵及 繁殖的子代没有受到母体的保护,一般 产出的卵子数量大,几十万,几百万, 甚至可达数千万粒。
通常说来,养殖的贝类在一、二、三龄生长较快,
如褶牡蛎一龄生长最快,大小基本定型;
栉孔扇贝一、二、三龄生长都比较快,第四龄后生长
明显减慢;
缢蛏一、二龄生长较快。
2、在生长的初期,贝壳生长较快,软体部的
生长相对滞后。到了繁殖期软体部生长明显加快,
成熟排放前夕,软体部的重量达到峰值。
俗话说“初期长壳,后期长肉”有一定道理。
基本停止,低于10~8℃时,不仅不再生长,
往往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冻伤,以至死亡。
贝类的生长类生物量降为7.53×106个/m3以下时,生长
缓慢,达19.44×106个/m3以上时,生长较快 (陈品健,1988)。柯意报导加州贻贝、贻贝、 简单速蛤的生长率,视周围海区鞭毛藻和硅藻 的丰富程度。此外,海水中的有机碎屑往往也
褐云玛瑙螺的交配
海兔的交配 A.只任雌性 B.兼任雌雄性
C.只任雄性 1.阴茎 2.外套水管
卵 群
• 一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 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 形式很多。
贝类的卵群
A.香螺 B.红螺C.蛎敌荔枝螺 D.玉螺 E.海免 F.曼氏无针乌贼
4,繁殖季节
繁殖季节贝类的繁殖季节(繁殖期)是 指每年这个季节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水 温),适合于这种动物产卵、排精、从
子很快结合受精。
20
耗尽期或休止期:产卵盛期之后,绝大多数个体滤
泡已排空,仅残留少量未成熟的精、卵细胞。此时,
外套膜透明,性腺颜色大为减退,或难以用肉眼辨
别雌雄。随后外套膜迅速充满结缔组织。在产卵高
峰期之后到第二年的1月前后为休止期。
双壳类的性别
雌雄异体: 双壳类的雌雄异体者外型较难以区别,
25~28 28 25~27 20~25 22~27 25~30 30 20~25 8~16
1.015~1.020 1.018~1.022 1.020~1.025 1.014~1.018 盐度10~25 盐度5~10 1.020~1.025 1.018~1.024
自北方移植
自日本引进
自北方移植 25~28 14~22 18~25 20~24 14~20 20~24 7~ 9 18~25 25 23~27 20~27 16~22 22~27 18~20 22~14 15~20 23~27
泡腔中的卵子卵柄收缩,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5070微米。卵内卵黄颗粒浓密,在显微镜下透光差。呈
暗灰色.雄性个体滤泡内精子聚集成束,精子头部呈
圆锥形,2-3微米,前端突起长约1.8微米,后方为尾 部,长约32微米。此时若有天气变化,成熟个体便纷 纷排放卵子或精子。排出的卵子核膜消失,处于第一 次减数分裂中期;排出的精子入水后游动活泼。与卵
度、盐度、食料等几个方面。
在适宜的水温范围内,贝类的生长随水温的 升高而加速。适温范围以外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环境对贝类的生长均是不利的。
如原产于北方海区的紫贻贝、南移到南方 海域之后,水温超过25℃生长基本停止,超过 28℃足丝脱落,难以度过南方的炎夏;暖水性
的马氏珠母贝在水温13℃时停止摄食,生长也
几种经济贝类的生长情况
种类 栉孔扇贝 年龄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五 八 一 二 三 四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五
壳长(cm) 2.3 5.0 6.2 6.7 7.0 6.0 8~ 9 13~14 17~18 20~21 1.25 2.30 3.60 4.40
4~ 5 6 4.6 5.3 7.3 7.8 8.1
7月中、下旬 9月 8月 6~ 7月 7~ 8月 7~ 8月 4~ 6月 7~ 8月 5~ 8月 7~ 8月 4~5月,10~11月 5~ 6月 4~6月,10~11月 5~6月,10~11月 4~ 5月 8~ 9月 6月中旬~7月上旬 5~6月,8~9月 5~6月,10~12月 4月上旬~中旬 6~7月,9~10月 7~ 8月 10月 7~ 8月 6~ 7月 7~ 8月 11~2月 9月中旬~10月中旬 5月~6月 7月下旬~8月初 4月中、下旬 7~ 8月 5月中旬~6月中旬 9~10
并无明显的性特征。一般为雌雄异体,但也有出现 雌雄同体的个别个体。从颜色上划分有雌雄性腺颜 色接近的种类(如牡蛎、花蛤、文蛤等);也有性 腺成熟分化明显的种类(如扇贝、贻贝、泥蚶等)。
几种经济双壳类的性腺颜色 种类 泥蚶 翡翠贻贝 紫贻贝 栉江珧 牡蛎 栉孔扇贝 菲律宾蛤子 文蛤 缢蛏 雌性腺 雄性腺 橘红、浅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橘红、橙黄 乳白色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浅粉红色 乳白色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淡黄 乳白色、淡黄 乳白略带浅黄 乳白色
3、贝类年生长是有变化的,春季,随着水温
的上升,贝体的生长恢复并逐渐加快。春末夏初
生长达到高峰。盛夏,由于水温较高,水中浮游
生物,特别是浮游硅藻类等的增殖降低,贝体的
生长稍慢。秋季,水温比较适宜,贝体的生长再
次加速,形成一年中的第二次高峰。
贝类的生长的两种类型
第一类型,一部分贝类是终生生长的。换言之,它
各 龄 增 长 (cm) 2.3 2.7 1.2 0.5 0.3 6.0 2~ 3 4~ 6 1.5~2.5 0.7~1.3 1.25 1.05 1.3 0.8
4~ 5 1~ 2 4.6 0.7 2.0 0.5 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