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班 1 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管理变化研究综述 一. 引言 在Web2.0时代,Facebook、Twitter和MSN等新媒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企业的管理和商业运作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微博、社交网,或者视频网站,这些曾经让很多人觉得可有可无的网络新玩意儿,已经不再是可赶可不赶的时髦,它们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敏感的企业家们从来都不会忽略这些新潮流的动向,新浪微博上遍布各界企业领袖的身影。 究竟这些新媒体对我们在企业管理中会有哪些影响呢,又会如何改变企业的命运,缔造企业新的篇章呢?本文正是针对web2.0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中外学者对新媒体时代下的企业管理的相关变化这一课题进行的研究综述。
二.新媒体及其特点介绍 1.新媒体定义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媒体形式也运营而生。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也有专家提出:“只要媒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别于传统媒体,才能称得上是新媒体。否则,最多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变形或改进提高。” 百度百科的定义: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2.新媒体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 管理科学与工程班 2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以下特点: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4.传播模式的开放性。5.信息沟通的互动性。6.传播覆盖面的广泛性。 近两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2005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分析。
三.国外研究综述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学者安德鲁•麦卡菲认为,Web2.0的核心“集体协作(mass collaboration)”概念,将是企业未来在“知识管理”时的最佳利器。 美国人Josh Bernoff和Ted Schadler就在他们的新书中指出:新媒体给企业管理,尤其是营销带来的变化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只限于领导人层面的关注远远不够,企业要在战略层面上重视才能在新潮流中赢得竞争的胜利。 Nair, Mohan在《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the value of social media》文中谈到: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对于许多成立的商业企业来说是相当新颖的,这意味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许多组织当他们尝试初次进军社交媒体时将真正体验到社交媒体。本文讨论了组织面对社会媒体时需要考虑的,包括成本问题,以及什么是社交媒体,如何参与以及在哪里测试社交媒体等。 Kaplan, Andreas M和 Haenlein, Michael在他们共同发表的探讨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的论文《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news: Nin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blogging》中这样表述:微博客正开始成为一个已建立的社会性媒体中的新类型。然而,尽管他们很快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兴趣,也没有证据来解释为何每个人都热衷于这样一个被限制长度(140个字符)的文本消息来相互交换的应用。为此,我们的文章旨在提供一些启发。首先,我们证明了微博客的成功是由于他们拥有一组特定的特点:对环境意识的创造;一种独特的推-推-拉的沟通方式,并作为虚拟展览和虚拟偷窥的服务。然后,我们讨论应用程序如Twitter如何通过营销进程的三个阶段为公司创造价值:购买前(即市场调研),采购(即营销传播),以及购买后(即,客户服务)。最后,我们提出一组规则——微博的三R:关联性,尊重和回报。当公司依赖于这种类型的应用时都需要考虑这三个规则。 根据调查,目前美国已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开始拥抱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这些企业主们期望利用这些新技术、新平台,来强化企业内部的沟通管道、促进员工之间的 管理科学与工程班 3 协同合作,甚至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已开始利用社交网站,进行跨国人才的招募。 四.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新媒体影响下的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1.新媒体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影响,包括品牌危机处理、危机传播管理等;2.新媒体时代变革企业管理模式,尤其是对企业营销和公关战略带来重大变革,包括企业的品牌营销、品牌宣传思路、企业公关战略等都有新的触发。 各式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迅猛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便利和广阔空间,但同时也成为引爆企业危机的导火线。张丽莲在《新媒体时代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3期下)一文中提到:企业危机管理分为预防、处理和恢复三个阶段。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防止其对危机管理的消极破坏作用,利用其对危机处理的积极功能,全面调整危机管理策略。基于新媒体鲜明的信息传播特点,它一方面对企业危机的发生推波助澜,给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给企业的危机管理以新的视野和观念,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企业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因素。1.新媒体给企业危机管理带来压力;第一、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加大。第二、使危机的规模扩大。第三、使危机爆发的速度加快,危机反应的时间缩短。第四、使危机的破坏性增强。2.新媒体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①实时的传播速度提高危机处治的效率。② 多样化的传播式为危机应对提供多元平台。③ 开放互动的沟通方式便于正面引导公众舆论。 何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战略》一文中说:专业媒体不断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很多品牌在这种环境下都会碰到一些问题。所有的企业家想了解,什么人关注媒体,我们怎么跟他们接触。报纸的新闻内容越来越少,媒体商业化。这为公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发挥好互联网新媒体,我们要好好发动有影响的人,影响与我们沟通好、交流好的对象群体。宋兰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的公关危机管理》中提出了新媒体传媒时代企业的公关危机管理对策:1.预防危机;建立预警系统,对公众、竞争对手、政府以及自然环境中有可能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优先处理,同时要依靠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系统,以便根据预警系统的信息制定应急措施和采取必要的行动,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或消灭于萌芽状态。2. 危机处理过程:第一,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第二,成立处理企业危机的专门机构;第三,确定新闻发言人;第四,迅速、扎实、全面开展工作并安抚好受害者。 管理科学与工程班 4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传统媒体的相对下滑,这使得企业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在一定程会有所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宣传新思路》(戚妍妍,郝平)一文中提出了企业为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占领市场,可以进行的品牌宣传新思路:第一,借助新媒体转变宣传形式。这种宣传方式将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融入到媒体的内容之中,在接收者通过媒体接收所需信息的同时,也在无意识中接收到了企业品牌理念。第二,借助新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及时性决定了信息接收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在媒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企业可借助新媒体的这个优势,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参与陛,并利用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实现品牌宣传。第三,借用新媒体进行数据追踪。根据数据追踪和回馈机制,一方面,企业可以准确监测广告的投放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准确捕捉到使用者的偏好。当然,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品牌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葛安娜在《论中小企业在新媒体中的品牌经营》一文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通过网络新媒体进行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1.网络营销形式单一,盲目跟风;2.复合型网络营销人才缺乏;3.信用环境不完善、相关法律不健全。
五.总结 麦肯锡顾问公司在最新出版的《麦肯锡季刊》中指出,在Web2.0时代下,一种从金字塔底部开展的破坏式创新,以及由社交网络引发的共同创作,将根本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过去,百思买和英国电信的门市服务规范,是由总公司高层制定,而现在则交由第一线和顾客互动的员工来决定。这事实上也证明了新媒体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由以上的综述可知,这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危机处理、营销策略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能充分认识新媒体及其特征,正确处理新媒体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其积极功能,减小其不利影响,那在新技术新媒体的竞争中企业定能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张丽莲.《新媒体时代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3期下. 【2】贾玲.刘昊.《中国电子政务组织的网络沟通现状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3). 【3】李源.《企业的新媒体时代》.《中外管理》2011年第2期 【4】新媒体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htm 【5】何鑫.《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