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信访]“十三五”时期我市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路与对策研
究
“十三五”时期正处在我市由全面小康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阶
段,同时,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
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将会是一个政策调整、利益重构的社会变革阶段,由
此所带来的基层一些普遍性矛盾和问题也将会更加突出,必将面临城乡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新的加速调整和变革等挑战。
加快形成更加科学的扁平化指挥体系。推动“四张清单一张网”向基层延
伸,力量进一步下沉,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切实把基层政府的
工作重心从发展经济转移到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治理上来,深化街道职能转
变和机构调整,逐步推进街道办事处治理体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进
街道统筹管理各类协管力量、统筹使用各条工作经费、统筹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统筹承担相关管理责任,切实解决好成本、效率、效果问题。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明确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促进社区职能归位。
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党委、政府服务人民
群众、推进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工作平台。建立完善乡镇(街道)行政事业机构与
中心的协调联动机制,理顺中心与综治工作、市场监督、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
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心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资源整合、联动
支撑、协调运作的运行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结构,构建多元参与、共同
治理的格局。完善落实基层自治制度,全面实施农村“小微权力”清单,推行“和
村惠民四步法”,强化村委会民主议事、民主管理的责任和能力。健全居民会议、
社区听证、民主恳谈等协商议事机制,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充分发动
群众参与,做到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
加快形成更加健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一
张网”,充分发挥网格在信息收集上报、宣传教育、矛盾化解、安全防范、隐患
排查、专业监管、协助执法、民主监督和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积
极探索建立问题发现、解决、保障机制,建立分层指挥、分类处置机制,形成发
现、上报、分流、处置、评价和考核各环节的闭合系统和运行体系。统筹基层各
类服务管理人员,因地制宜组建网格管理队伍,建立乡镇(街道)机关干部联系服
务网格制度,推进服务管理力量下沉。以基础和专题信息数据交换共享为重点,
依托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大力推进
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用等各类数据在乡镇(街道)的贯通共享,集成数据
采集终端。加强信息系统运用,强化对网格化管理的信息支撑,健全县(市)区、
乡镇(街道)两级事件处理网上网下联动体系,规范形成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
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于一体的运行机制。北仑大碶街道周隘陈村村民
察看村物资采购监督板强化对政务服务的信息支撑,探索建立“一站式”政务服
务应用体系,推行“多点受理、综合接件、后台审批、电子监察、全城通办”的
服务模式。
加快形成更加有效的多元化调解体系。扎实开展网络问政工程,引导群众
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范化、信息化、科
学化、法治化水平,完善风险评估主体社会化、多元化机制。健全涉稳信息“三
色预警”机制。健全社会矛盾联合调处体系,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
村(社区)四级矛盾动态调处网络。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公安、劳动、
卫生、工会等部门资源,构建大调解工作平台,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
接”“治调对接”“裁调对接”和“警调衔接”等制度。完善协商化解机制,积
极引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健全社会风险排查化
解管控工作机制,推进重大不稳定问题摸排化解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重
大不稳定问题挂牌督办机制。完善矛盾纠纷依法解决机制。加强“诉调”对接,
推行民事纠纷的诉前、诉中委托人民调解机制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加
强基层法院人民调解室规范化建设,提高人民调解的调处率、权威性和公信力。
加快形成更加完备的法治化治理体系。深化“法治XX”建设,积极推进基
层社会治理各领域适用标准和配套规范的制定发布、清理更新,加快建立健全适
合宁波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规范。健全重大决策规则、程序和形式,把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程
序。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公示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
度与深度。加强行政管理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
监督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治理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程序流程化、执法手段信息
化、执法监督全程化。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
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机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主审
法官、合议庭、主任检察官、主办侦查员办案责任制,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
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落实错案防范、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执法司法权严格
依法规范运行。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完善行政机关、企业和社会组织诚信档案,健
全社会责任和诚信度评价机制,重点加强建设施工、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企
业的信用管理。推进完善个人诚信制度建设,逐步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在就业、晋
职、信贷等领域的应用。
加快形成更加严密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
强社会治安防控实战指挥平台和“五张网”〔社会面、重点行业和重点人员、乡
镇(街道)和村(社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信息网络等治安防控网〕
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规范夯实社会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强化
落实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和工作保障。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完善动态监
管平台。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实行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重
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危化物品和商贸服务等人员密集
场所,加大排查与执法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完善动态监
测和处置机制,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水平。健全
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加快推进县级政府应急联动和110指挥中心社会联动的深度
融合,加强与各类各部门各级平台的信息互通和工作对接,健全完善统一指挥、
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物资装备的准备
供应体系,加强应急宣传和培训演练,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发布和新闻报道
制度。
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降低
登记门槛,重点扶持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行业协会商会类和科技
类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设立乡镇(街道)层面的社会组织
孵化平台。加大对社会组织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健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政策,将社会组织带头人的培养和引导纳入党管人才工作。
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资质的
社会组织指导目录。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公共平台,完善购买服务机制、流程和绩
效评估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跨区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完善公益创投
机制,支持初创期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类等社会组织的联系、
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指导,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建立健
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管与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引导社会组织健
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对成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和
权益维护作用。完善社会组织行政约谈、预警监察等机制,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