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 ・-——355--—— 

谭有将,谢小燕,王群,等.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性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4):355—357 

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I生质研究 

谭有将,谢小燕,王群,陈 芳,高剑锋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对本实验室分离的1株产脂肪酶克雷伯氏菌A2(Klebsiella sp.A2)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粗酶性质 

进行初步的研究,为该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一定基础。该菌的最佳产酶培养基为(m/V):蛋白胨1.0%,MgSO ・ 

7H2O 0.05%,K2HPO4 1.0%,KH2PO4 0.45%,2.0%的菜籽油。发酵条件:pH值6.5~7.5,28℃,200 r/min摇床振荡 

培养3 d。酶学性质表明:该酶的最佳催化温度和最适催化pH值分别为40℃和pH值8.0,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差,在 

60℃保温1 h时丧失50%的活性。Mg ,ca“和K 能刺激该酶的活性,而低浓度的EDTA和SDS对该酶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脂肪酶;酶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Q8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0)04—0355—03 

脂肪酶(1ipase,EC 3.1.1.3)是一类能水解脂肪的酶类, 能在有机溶剂中催化酯合、酯交换等一系列反应,因而在轻 工、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具有应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脂肪酶的来源非常广泛,在动物组织、植物的种子都有报道。 

而微生物中的脂肪酶由于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易于分离、纯 化且适于工业化生产而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 。因 

此,寻找和分离能产生新型脂肪酶的微生物菌种成为当前脂 

肪酶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如徐同成等 从南极假丝酵母中 

克隆表达了脂肪酶A,张萌等 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盐湖 

菌种样品分离获得1株嗜盐脂肪酶高产菌并对其酶学性质做 

了研究。本实验室从山东的油田分离鉴定了1株产脂肪酶的 

克雷伯菌,现就其产酶条件及其酶性质做报道,以丰富脂肪酶 的来源及为该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 菌种 

克雷伯氏菌A2(Klebsiella sp.A2)分离自山东东营油田 

附近,由本实验室保存。 

1.2培养基及产酶条件优化 

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0.0 g/L,酵母膏5.0 g/L,NaC1 

10.0 g/L。发酵培养基:蛋白胨10.0 g/L,MgSO ・7H O 

0.5 g/L,K2HPO 10 g/L,KH PO 4.5 g/L,菜籽油10 L,pH 

值为自然。 

发酵条件:挑选单克隆菌落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3O qC、 

200 r/min摇床培养过夜。按1.O%的接种量接种到50 mL的 

发酵培养瓶(250 mL三角瓶)中,3O oC、200 r/min摇床培养 

收稿日期:2009—11—16 基金项目:教育部促进与美洲、大洋洲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 养项目(编号:2006JC10)。 作者简介:谭有将(1985一),男,广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E—mail:tan ̄l111@163.com。 通信作者:高剑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工和新能 源的相关研究。E—mail:jianfengg@shzu.edu.cn。 72 h。 1.3粗酶制备及其酶活测定 

将发酵好的培养基经4℃、10 000 r/min离心5 min,倒掉 上清液,收集到菌体,用pH值7.0的PBS溶液重悬菌体。重 

悬的菌体在冰上,用功率为300—400 W、间隔为2 s的超声波 

破碎1 min,即制得粗酶液。用于酶性质研究的粗酶还要进一 

步用冷冻干燥剂冷冻干燥为粉末状,然后溶于一定量的无菌 

去离子水中。 酶活性测定按照文献[3]进行。脂肪酶活性定义为:在 

测定条件下,每1 min释放出1 Nmol脂肪酸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单位(u)。相对酶活是指在实验中所测得的酶活力值 

与最高酶活力值的百分比。 

2结果与分析 

2.1 酶的优化 2.1.1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将种子液接种到以葡萄糖、 

蔗糖、可溶性淀粉、橄榄油、大豆油和菜籽油为唯一碳源的发 

酵培养基上培养3 d,观察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结果如表 

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以有机碳源为唯一碳源时,脂肪酶 的产量比无机碳源高出许多。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唯一 

碳源时,酶产量最高。因为菜籽油在新疆较容易获得,所以以 

后采用菜籽油发酵。 

表1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注:培养基(m/V)为(NH4)2SO4 1.O%,MgSO4・7H2O 0.05% 

K2HPO4 1.0%,KH2PO4 0.45%,1.O%的各种碳源。pH为自然 

30℃、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d。 

2.1.2 不同碳源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以1.0%的 

(NH ) sO 为唯一氮源,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菜籽 油,培养发酵3 d,

观察它对产酶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从 .-——356--—— 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 

4.0 —3.5 3.0 

O.5 O 菜籽油浓度(%) 图l 不同浓度的菜籽油对产酶的影响 

注:培养基(m/V)为(NH )2SO 1.0%,MgSO4-7H20 0.05%, 

K HPO 1.0%,KH2PO4 0.45%,不同浓度的菜籽油。pH值自然, 

3O℃、200 r/rain摇床振荡培养3 d。 

图1可以看出:在较低的菜籽油浓度时,菌体生长缓慢,产酶 

量不高;但是当高浓度的菜籽油浓度时,同样会抑制脂肪酶的 

产量;菜籽油浓度在2.0%时,脂肪酶的产量最高。 

2.1.3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以2.0%的菜籽油为唯一 碳源,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加入1.0%的(NH ) SO 、 

NH4NO 、蛋白胨、酵母粉、玉米粉等不同的氮源,发酵培养 

3 d,观察对产酶的影响。从结果(表2)可以看出,用蛋白胨 

发酵时脂肪酶产量最高。 

表2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项目 氮源(1.O%) 

蛋白胨 酵母粉NH4NO3(NH4)2SO4玉米粉 酶活性(u) 5.20 4.10 2.10 3.00 3.70 注:培养基(,n/V)为菜籽油2.0%,l ̄IgS ・7H20 0.05%, 

K2HPO4 1.O%,KIt2PO4 0.45%,1.O%的各种氮源。pH自然,30℃、 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d。 

2.1.4不同氮源浓度对产酶的影响 以2.0%的菜籽油为 

唯一碳源,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蛋白胨,发酵培养 

3 d,观察其对产酶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 

出,不同浓度的蛋白胨对产酶也有一定的影响,蛋白胨浓度为 

1.O%时其产酶效果最佳。 

蛋白胨浓度(%) 图2 不同蛋白胨浓度对酶活的影响 

注:培养基(m/V)为菜籽油2.0%,Mgso ・7H 0 0.05% 

K HP 1.O%,KIt PO 0.45%,不同浓度的蛋白胨。pH值自然 

30 、200 r/rain摇床振荡培养3 d。 

2.1.5 不同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在最佳碳源和氮源 

浓度下研究不同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不同的pH值对菌体的生长有很大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脂肪酶的产量;pH值7.5时,产酶量达到最大, 

为6.23 U/mL。 2.1.6不同温度对产酶的影响温度影响着细菌的分裂繁 7 6 S 5 

4 蜒3 鞋2 

1 0 4.5 5.5 6.5 7.0 7.5 8.0 8.5 9.5 pH值 图3: ̄Npn值对产酶的影响 

注:培养基(m/V)为菜籽油2.O%,Mgs ・7H2O 0.05%, K2HPO 1.0%,KH:PO 0.45%,1 0%的蛋白胨。不同的pH值下 

3O℃、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d。 

s 

藿 

温度(℃) 图4 不同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注:培养基(m/V)为菜籽油2.0%,Mgso ・7H20 0.05%, 

K HPO 1.O%,KH2PO 0.45%,1.O%的蛋白胨。pH值7.5、不同的 

温度下200 r/min摇床振荡培养3 d。 

殖,同时也是影响脂肪酶产量的重要因素。我们测定了不同 

温度下,A2菌株的脂肪酶产量。结果(图4)可以看出,和大 

多数产脂肪酶菌株一样,A2菌株在温度为28—30℃之间的 

产脂肪酶含量最高,到达7.23 U/mL。 

2.2粗酶性质的研究 

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3 d,发酵液经4℃离心收集菌 

体。菌体经超声波破碎后,于冷冻(一50℃)真空干燥机干燥 

后,用无菌的去离子水做适当稀释,此即为用于酶学性质研究 

的粗酶液。 2.2.1 酶的最适作用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脂肪酶的催 

化活性,结果(图5)可见:脂肪酶的最佳催化温度为4o℃,在 40—5O℃之间保留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一 

一 

艇 逝 簧 靶 

温度(℃) 图5 酶的最佳催化温度 

2.2.2酶的最适作用pH值将酶置于不同的pH值(4.0— 

10.0)下观察不同pH值条件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图 

6)可以看出,该脂肪酶对pH很敏感,在低pH值条件(4.0— 

7.0)和高pH值条件(8.5—10.0)下酶的催化活性都不高,而 

在中度偏碱(7.0~8.0)时酶保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谭有将等:克雷伯脂肪酶产生菌产酶条件优化及其粗酶性质研究 一357一 

,、 、., 

媳 龌 

pH值 图6 酶的最佳催化pH值条件 

2.2.3 酶的热稳定性研究将一定量的酶液置于40~80℃ 的温度中保温1 h,以未经处理的酶液作为对照,观察温度对 

酶的稳定性的影响(图7)。结果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差, 

在60℃的时就只剩下了50%的酶活,在80℃保温1h后该 

酶完全失去活力。 

一 一 塑 嫂 落 莨 1O0 

8O 

60 

40 

2O 

O 

温度(℃) 图7酶的热稳定性研究 

2.2.4各种离子及螯合剂对酶的影响据报道,脂肪酶活性 

的维持需要金属离子,有的脂肪酶在经透析去除离子后,发生 

了不可逆转变性。本研究将冷冻干燥的酶用去离子水溶解 

后,以橄榄油乳化液:去离子水(5:4)为基本的催化底物。 

将各种离子或螯合剂加入到基本催化底物中以研究对酶活性 

的影响,结果(表3)表明Mg“、ca“和K 等金属离子对酶 

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其他金属离子不影响该酶的活性,而ED— TA和SDS等螯合剂对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表3 不同离子和螯合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催化条件:pI4值7.5,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温度4O℃,催化时间 10 min。 ・ 3讨论 

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细菌脂肪酶多为胞外酶 j,而胞内酶 

的报道在国内外很少见。本实验室2008年自山东东营油田 

附近分离了1株高产胞内脂肪酶的克雷伯菌A2(KlebsieUa sp A2)。这是我国首次从克雷伯菌属中分离到产脂肪酶的菌 

株,本研究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粗酶性质做 

了初步的探索,以期为该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研究发现,A2菌株在以葡萄糖等通常被认为是速效碳源 作为唯一碳源时,菌体生长缓慢,脂肪酶产量也不高。而在以 菜籽油等油脂类作为唯一碳源时,菌体生长迅速,且脂肪酶产 

量相应的也高出约4倍。但是高浓度的油脂会抑制该菌脂肪 

酶的产量,这与前人的报道相同 。该菌在高pH值条件下 

能很好的生长,但是脂肪酶产量不高,其产酶的最适起始pH 

值为7.5。 

A2脂肪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和8.0, 

该酶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在60℃保温1 h后,就只剩下了 50%的酶活性。Mg“、Ca“和K 等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具有 

刺激作用,其他金属离子不影响该酶的活性,而EDTA和SDS 

等螯合剂对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克雷伯菌A2 

(Klebsiella sp A2)脂肪酶的发现丰富了脂肪酶种类,为生物化 

学和酶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参考文献: 

[1]Sharma R,Chisti Y,Bane ̄ee C U.Production,purification,charac. terization,and applications of lipase[J].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01,19:627—662. [2]胡朝阳,韦晗宁,武波,等.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特性研 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3):261—268. [3]何耀强,王炳武,谭天伟.假丝酵母99—125脂肪酶的发酵工艺 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919—921. [4]张立莹,魏东芝,童望宇.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产脂肪酶条件 的优化[J].生命科学研究,2003,7(4):320—323. [5]杨永酶,韩望,魏武,等.碱性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与产酶条 件及酶学性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0 (5):935—938. [6]徐同成,李霞,李铎,等.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 脂肪酶A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性质[J].科技通报, 2009,25(3):255—264. [7]张萌,张晓梅,许正宏,等.嗜盐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粗酶 性质[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14一l9. [8]乔红群,徐虹,付闪雷,等.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酶性质 

[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8,20(1):32—3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