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zh、z等字母的
发音,遇语法教学要多创造语境,不要让学生总是做干巴巴的
词语替换练习。用课文所给的语法点和相近的词语反复进行
比较。以上这些可以减少偏误的出现。
3.3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汉语素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参加
培训和中国大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历教育。普通话水平应
该过关,所谓“过关”,是指按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
室(简称“国家汉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应该达到
二级乙等以上。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方
言,也不是带方言味儿的普通话。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汉语
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
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
程中一定会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
目染。所以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
基本规律。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还有驾驭
课堂的能力、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
以上探讨了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
现偏差分析存在着一些局限,比如正确和错误的偏差标准难
以区分,学术界对偏误分析研究存在着重语音、语法、词汇的
现象,偏差分析范围主要锁定在中介语上。尽管如此,偏差还
将继续存在,偏差这一理论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注释:
①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
大学出版社,2002:21.
②石红.偏误分析和第二语言习得
[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第3期:25.
③马赟.“是非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J]
.现代语
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40.
④杨德峰.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
[J]
.世界汉语教学,2003第2期:50.
⑤刘颂.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外语教学
[J]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30.
⑥孙琳琳,郝燕妮.对外汉语教学初探
[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三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