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1期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97-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王 沛 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兰州 730070)
摘 要 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并且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判断潜伏期测量、投射测量等有效捕捉和研究内隐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 关键词 内隐刻板印象,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间接测量。 分类号 B849: C91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己有7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社会文化学、团体动力学和社会认知学派等三个主要学术流派。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是从意识代码的角度出发对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的。Greenwald(1990)[1]以及Banaji和Greenwald(1994)[2]对刻板印象的直接测量进行了成功的整理。但是,几乎与此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对刻板印象的间接的、无意识或内隐操作代码的不懈探讨。
1 概述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3]。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有必要在意识性认知以外检验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程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属性中无法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虽然刻板印象研究往往趋向于使用直接或外显测量,不过还是存在一批使用间接测量的研究程式——关于与刻板印象相连的“烙印式”特征(如性别、种族)的研究。⋅
2 内隐种族刻板印象 许多研究成功地确立了刻板印象的内隐(自动化)运作原则。在Gaertner和McLaughlin(1983)[4]的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若干对字母串,当两个都是单词时要求被试回答“是”,
其他情况则回答“否”。他们发现:白人被试对白人-积极单词对的反应比黑人-积极单词的反应快(如黑人-精明、白人-精明)。而这样的差异在消极特质判断中并未出现(如白人-懒惰、黑人-懒惰)。而在另一个相关研究中,Dovidio等人(1986)[5]利用伴随靶子单
收稿日期:2001―03―21 -98- 心理科学进展 2002年 词(积极或消极特质)之后呈现一个启动刺激(白人或黑人)这样的程序,要求判断靶子单词与启动单词是否属于同一范畴。结果发现:被试仍然表现出启动单词是白人时对积极单词的反应速度比启动单词是黑人时快,并且反则反之。对此,Gaertner 和Dovidio解释为反种族主义,并且将其定义为“与神圣的平等主义的观念系统相连的情感和观念与未承认的关于黑人的消极情感和观念之间”的冲突。 刻板印象的自动化运作提供了内隐刻板印象的基础。Devine报告到[6],阈下呈现一系列
80%与黑人具有刻板印象联系的单词后,在一个假称无关作业中,较之剩下的20%单词,白人被试对与这类单词相联系的不明种族个体的判断表现出更多的敌意。由于在Devine的实验中,被试在第二个作业中可能已经想象到了一个白人靶子,因此将结果归咎于启动程序而非对黑人刻板印象的激活的某种结果则是有可能的。Devine的研究在辨别内隐社会认知效应和了解刻板印象与偏见形成过程中自动加工(无意识)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开拓性。
3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3.1 名望判断中存在的刻板印象性别偏差 性别与成就之间的刻板印象联系提供了将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内隐刻板印象的范例。Jacoby[7]等人通过名望判断实验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步探索。在其1天内分两个阶段的
实验中,被试首先阅读包括名人与普通人姓名的一个花名册。24小时后,给被试呈现新旧普通人相混合的姓名清单,并且其中散布着新旧名人的姓名。被试基于对“这个人有名吗”的问题作出反应(答案为“是”或“否”)。实验者假设,虽然对普通姓名的情节记忆(如外显的意识性回忆)在24小时延迟后会淡化,不过由于先期呈现的冗余知觉熟悉性,可能会导致对名望的错误判断。即被试可能会错误地将对姓名的熟悉性归咎于名望,这样就会更可能把旧的(与新的相比)普通姓名判断为名人姓名。正如他们所预期的,实验结果为对旧的普通姓名要比新的记忆具有更高的错报率。而被Jacoby描述为使普通姓名“一夜成名”的这种效应表明一种对记忆的潜在的无意识影响。 使用上述程序,Banaji和Greenwald(1994)[2]将第一个代表着性别的姓名后附加了一
个普通的姓名构成靶子的全名。而在四种被试内设计条件下(旧的男性、旧的女性、新的女性、新的男性),被试名望判断的击中率(正确判断的名人姓名比例)和错报率(错误判断为名人的普通姓名比例)都有所下降。信号检测论的分析将击中率和错误-警示率进一步分解为针对刺激变量的敏感性测量(d`)与指派判断阈限标准(β)。 利用这两个衍生测量、并且将β换算为对数(因为后者更接近于正态分布、因而更加适合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男性的击中率要高于女性;先期呈现的普通姓名错报率要高于新的普通姓名;并且旧的男性姓名的错报率高于女性。信号检测论表明,对新的男性姓名的名望变量的敏感性(d`)要高于其他任何范畴。而对名望判断的标准是旧的低于新的、男性低于女性。这些结果说明:一种模糊刺激——激发熟悉性的姓名——如果是男性姓名而非女性,则更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名望判断。这种内隐记忆实验程序提供了男性的成就要比女性高这样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证据。由于姓名是一种具有传递社第10卷第1期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99- 会范畴(尤其是民族或性别)的灵活的传播媒介,并且除了名望判断以外的诸判断都可以作为除了成就以外的其他特质的间接测量,因而内隐记忆测量对广泛的刻板印象之检验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2 依赖性与攻击性判断中的刻板印象性别偏差 Higgin等人[8]证实,在一个场合中呈现的特质-范畴信息可以影响另一个无关场合中对
模糊靶子的判断。Banaji等人(1993)利用Higgin[9]等人的程序变式,将之拓展到内隐刻板化的观念上来。基于男性与攻击性相联系、女性与依赖性相联系的文献所证实的刻板印象,他们探究了激活这两个特质之一是否会对女性或男性靶子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其预期是:所激活的特质可能仅对与之具有刻板印象适宜性的范畴(男性或女性)产生影响,进而证实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在依赖性实验中,呈现描述女性靶子行为启动刺激的被试要比呈现中性启动刺激后对同一靶子的评定更趋向于依赖性。而在攻击性实验中,呈现描述男性靶子行为启动刺激的被试要比呈现中性启动刺激后对同一靶子的评定更趋向于攻击性。在判断女性靶子时,相同的攻击性启动刺激呈现却并不影响判断。第三个实验重复了对依赖性评定的这种模式(如呈现依赖性要比中性启动刺激对女性会产生更加极端的判断,但是对男性靶子却不存在这样的差异),并且还发现这样的判断与对启动刺激的外显记忆没有关系。 这些实验证实,性别刻板印象调节着、甚至可能决定着对特质-启动效应的预期。像上述名望判断中所证实的性别偏差,其结果涉及到内隐社会认知现象,它是在被试没有意识到近期经验(如姓名呈现与特质呈现)的影响时发生的。同时,这些效应揭示了性别刻板印象,因为他们选择了发生于近期经验中符合所判断的靶子的社会范畴(性别)的刻板化信息内容。在两个程序中,被试性别效应的缺乏表明:其所反映的刻板印象在文化上是男女共有的、而非内-外群体式的刻板印象。
4 内隐刻板印象的测量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对于某个被试群体而言,呈现影响其在间接测量中的后继反应的线索时,内隐效应存在于所呈现的不同线索的群体平均绩效之间的差异当中。虽然这样的实验设计有效地证实了内隐社会认知的一些特征,但是它们却不能说明个体差异。现存的许多关于刻板印象的个体差异测量主要评估可以内省提取的自我知识。为了测量无法内省提取的内隐社会认知中的个体差异,需要敏感的间接测量。这样的个体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判断潜伏期测量(judgment latency measures) 这种社会认知的间接测量方法基于Donders(1868)、Sternberg(1969)和Posner(1978)的贡献。其代表性程序则来自于Bargh(1982)、Devine(1989)、Dovidio和Fazio(1992)、Niedenthal(1992)、Perdue和Gurtman(1990)、Smith(1992)等人的工作。由于判断潜伏期趋向于表现出实质性的个体间的变异,因而可以很信赖地就大批相同的刺激得到被试的平均潜伏期。结果,以潜伏期为基础的间接测量主要应用于比较组间平均测量值的假设检验方面。近来,使用这种方法来评估刻板印象的自动化运作中的个体差异的研究可以在Bargh(1992)[10]等人的研究中以窥全豹。 -100- 心理科学进展 2002年 4.2 投射测量(projective measures) 另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则是基于McClelland等人(1981)[11]要求被试在对模糊照片或图画的反应中生发故事或对抽象的刺激生发描述的研究方法。他们利用对内隐动机的投射测量与对外显动机测量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认为投射和直接测量所评估的对象是不同的。Spangler(1992)[12]在使用元发现方法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认为对成
就动机的投射测量要比与之平行的问卷调查测量具有更高的预期效度。 4.3 其他的间接测量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一系列不同的间接测量的发展背景与思路。比如,Word等人(1974)所使用的间接测量表明:当与黑人交流时,白人被试保持着较大的距离、较少的目光接触和较短的交流时间。Milgram等人发现邮件的丢失会表现出公众对收件人的好恶态度。Gaertner和Bickman发展了邮件丢失技术,发现可以利用电话访谈来测量对黑人的偏见。Porter等人可以将座位的入座情况作为性别刻板印象的一种间接测量,即男性喜欢头排就坐,以此表明比女性更具领袖感。Johnson等人则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场景来间接测量种族刻板印象。Campbell等人通过观察在一个大教室里人们抱团就坐的情况来间接测量种族态度。Greenward等人(1995)[13]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科学论文作者姓名加以引用的清单排列程序来间接测量种族态度。 总之,现存的内隐社会认知的间接测量主要有:潜伏期分解研究、投射测验以及表明内隐社会认知中个体差异是可能的其他各种综合的间接测量。同时,这样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普遍运用的测量系统。为此,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对人格与社会行为的内隐认知层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reenwald A G. What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s underlie attitudes?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1990,28(2):254-260 [2] Banaji M R, Greenward A G. Implicit stereotype and unconscious prejudice. In: Zanna, M P, Olson, J M ed. The psychology of prejudice, The Ontario Symposium. Vol.7.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4. 55-76 [3] Hamilton D L, Trolier T K. Stereotypes and stereotyping: An overview of the cognitive approach. In: Dovidio J F, Gaertner, S L ed. Prejudice, discrimination and racism.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1986. 127-163 [4] Gaertner S L, McLaughlin. Racial stereotypes: Associations and ascrip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83, 46(1): 23-40 [5] Dovidio J F, Evans N, Tyler R B. Racial stereotypes: The contents of their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6,22(4): 22-37 [6] Devine P G. Stereotypes and prejudice: Their automatic and controlled compon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56(2): 5-l8 [7] Jacoby L L, Kelley C M, Brown J, Jasechko J. Becoming famous overnight. Limits on the ability to avoid unconscious influences of the pa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9,16(2): 326-338 [8] Higgin E T et al. Category accessibility and impression form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77, 13(1): 141-154 [9] Banaji M R et al. Implicit stereotyping in person judg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3, 65(2): 27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