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9月第46卷第9期 眩晕证治举隅 张士清 江苏省高邮市卸甲卫生院龙奔分院 江苏高邮225614 关键词 眩晕 辨证论治 医案 眩晕是一种综合性疾病,眩是眼前发黑,金花嘹 乱;晕是头晕,头重脚轻,或施转不定如坐车船。二者 并见称为眩晕。其病轻者闭目即止,病重者头重脚轻, 站立不稳,更甚者心慌,心悸,失眠多梦,恶心呕吐,气 促。出虚汗腰酸四肢无力,甚至出现昏迷仆倒、大小便 失禁等危象。 能引起眩晕的因素很多,有劳倦过度,气阴耗伤而 眩晕;有饮食失节,损伤脾胃,饥饱失时而眩晕者;有吐 泻过甚,阴液流失过多而眩晕;有大汗亡阳而眩晕;有 思虑过度气阴耗损而眩晕者;有大怒气逆而眩晕者;有 悲哀痛绝,气欲脱而眩晕者;有吐血便血,金石创伤,失 血过多而眩晕者;有男子纵欲,气随精出而眩晕者;有 女子崩溃,产后出血或虚或瘀而眩晕者;有大醉之后湿 热相乘而眩晕者;有痰湿留中,治节运化无权而眩晕 者;有年迈体弱,气血双亏而眩晕者。病因种种,举不 胜举。总之眩晕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肝阳上亢:素体阳盛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 阳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②气血亏虚:久 病不愈或失血过多使气血两虚,发为眩晕;③肾精不 足:老年肾亏,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 能生髓,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发眩晕;④痰湿中阻: 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失于健运,水谷不化, 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 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的 病变、神经官能症、严重的贫血等,皆可引起眩晕病症。 本人结合现代医学,对眩晕证型及治疗做一粗浅的分 析和论述。 1高血压型眩晕 高血压型眩晕大多数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高血 压病中,但无心脑肾等脏器的改变,属高血压病的轻 症,一般血压的收缩压 ̄23kPa,舒张压<13kPa。 例:张某,男,54岁,农民。头晕头疼半年多,平时 血压一直偏高。现眩晕头疼,心悸,失眠多梦随情志变 化而病情加重。查出血压23/13kPa、心肺一,眼底镜检 查无异常病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大有力。诊断:眩 晕,证属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滋水涵木。处方: 桑寄生、石决明、夏枯草、炒枣仁、生白芍各30g,地龙、 生地、玄参、怀牛膝各20g,煅龙骨15g,牡蛎12g。服上 药5剂后,血压降至18/lOkPa,眩晕头痛好转,尚有心 悸,失眠,多梦,改养心安神之法。处方:柏子仁、酸枣 仁、生地、熟地、桑寄生、北沙参各30g,朱砂(冲)1.2g, 琥珀末(冲)3g,远志12g,当归9g,五味子lOg,龙骨、牡 蛎各20g,白芍15g。服10剂后,血压18/9kPa,诸症 痊愈。 2 内耳迷路性眩晕 内耳迷路性眩晕亦称美尼尔氏综合症,是内耳疾 患引起的一种疾病,有些患者可觉得耳有重压感,堵塞 感,而后钝痛,耳后发热等前驱症状,其表现为面色苍 白,出虚汗,脉搏快慢不一,血压不是偏高而是偏低等 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例:王某,女,47岁,农民。患者几个月前自觉头晕 目眩,耳鸣呕吐,发作时要卧床,并感到床转自摇,时时 汗出,不能翻身动弹,否则诸症加剧,曾用扩血管等西 药治疗,其效不佳。现头晕目眩欲吐,发作时自觉周围 景物转动,如坐车船,须闭目卧床,禁止身体动弹,饮食 不香,脘腹痞满,大便溏泻,每日2~3次,舌质淡、苔自 腻,脉滑无力,查血压正常,心肺一;无管检查两耳鼓膜 内陷,光锥消失,左耳听力减退,其他无异常。诊断:眩 晕,证属痰湿中阻。治法:健脾和胃,利湿化痰。处方: 白术、半夏各lOg,白蔻仁、石菖蒲、化橘红各12g,竹 茹、磁石各30g。服上药5剂后,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症状大减,余症较前有好转,再增加当归15g,白芍 12g。继服10剂,症状彻底消除。 3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是由于颅内血管性病变所引起,其中 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变。 例:王某,男,58岁,退休干部。患者素有头晕目眩, 失眠,记忆力减退,病史有6年之久,现在上述症状逐渐 加重,伴有严重的头痛,建议去上级医院检查。诊断:早 期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衰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服 用西药维生素Bl、芦丁、谷维素、肌醇脂等药,效果不佳。 现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剧烈,饮食不 香,腰膝酸软,耳鸣;查血压17/lOkPa,神志清醒,精神不 振,心肺一;神经系统:克氏征、布氏征一。
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9月第46卷第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性肠梗阻1例 李永彬 浙江省余姚市中医医院 浙江余姚315400 关键词 胆石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患者女,74岁,以左下腹疼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 气3天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1O余年, 无腹部手术史。体格检查:体温36.1℃,心率94次/ 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精神软,痛 苦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心 肺查体无殊。腹稍隆,腹肌稍紧张,左下腹压痛、反 跳痛不明显,莫菲氏征阳性,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 阴性,肠鸣音2次/分,双肾区无叩痛。辅助检查: 腹部x线提示肠梗阻。上腹部B超:胆囊炎伴胆囊结 石。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补液支持治疗。入 院第2天查腹部增强CT:回肠远段胆石性肠梗阻, 胆囊一十二指肠球部内瘘,肿瘤系列未见异常。积极术 前准备,并加用中药通里攻下,方用复方大承气汤加 减:厚朴20g,枳实、芒硝各10g,大黄12g,赤芍、 桃仁、莱菔子各15g。胃管注入与同方灌肠结合,次 日肛门有排气,排水样便,复查下腹部CT:结石位 于降结肠。加用中药第3天患者顺利解出约3cm× 2.5cm大小结石。复查腹部x线平片,提示:未见明 显液气平。 讨论:胆石性肠梗阻是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通 过胆肠内瘘进入肠道造成的机械性肠梗阻,是一种少 见的胆石症并发症,也称之为Bouveret综合征。现代 医学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首选肠切开取石术,而是 否在行肠切开取石的同时行工期或Ⅱ期胆囊切除及瘘 修补术,目前尚存在争议。 中医学认为,肠梗阻为肠的传送功能失调,肠腑 闭塞不通所致。胆石性肠梗阻由胆石阻滞所致。治疗 以通里攻下为主,肠道为传化之腑,泻而不藏,以通 为用。厚朴、莱菔子温中下气,行滞消食;枳实破气 散气消痞;桃仁、赤芍活血行瘀消肿;桃仁还有润燥 滑肠之功;大黄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芒硝有润 燥软便之效。胃管注入与同方灌肠结合,通里攻下, 以达治疗目的。 收稿日期 2011-04—27 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诊断:眩晕,证属 肝肾亏虚。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处方:龟 版、北沙参、柏子仁、杜仲各20g,何首乌、白芍、 枣仁各30g,桑寄生15g,石决明24g,天麻、远志各 10g。经服上药剂10剂后,头晕目眩好转,余症同 前。效不更方,继服10剂,精神大振,症状消失大 半,身体有力,原方增焦山楂、焦六曲、焦麦芽各 15g。再服5剂后,症状全部消失。 4神经官能症性眩晕 神经官能由神经衰弱、癔病、强迫症或恐怖症所 引起。 例:韩某,45岁,农民。1月前与邻居争吵后,心 情不悦,烦躁不安,闷气不舒,现感头晕头昏失眠多梦 哭笑无常,脾气暴躁不听劝告,茶饭不思,二便自调。 查心肺一,无其他阳性体征,舌质红、苔自,脉象沉细。 诊断:眩晕,证属肝郁气滞。治法:舒肝解郁,镇静安 神。处方:厚朴、石菖蒲各12g,枳壳、郁金各9g,香 附、广木香各15g,龙骨20g,小麦30g,朱砂(冲) 1.2g,琥珀末(冲)3g。服上方1O剂后,头晕头昏好 转,精神好转,唯有饮食欠佳,且腹胀,故在前方基础 上加焦山楂15g,焦麦芽20g。再服1O剂,诸症消失。 5体会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有轻有重,其病因病 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火、痰、虚四 种,可单独出现,也可相兼合病。本文中例1是高血 压性眩晕,证属肝阳上亢型,故治疗用平肝潜阳的药 物每收良效。例2是内耳迷路眩晕,证属痰湿中阻 型,故治疗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药到病除。例3 是中枢神经眩晕,证属肝脾亏虚型,用滋补肝肾,养 心安神药,疾病自愈。例4是神经官能症眩晕,证属 肝郁火化型,治疗用舒肝解郁,镇静安神药,能够获 得良效。在临床实践中对眩晕症应辨病与辨证相结 合,才能用药得当,不会延误病情,对中年以上的肝 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应注意阳亢化风,卒然晕倒发展为 中风危侯,故应积极防治。 收稿日期
201卜O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