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症的药物治疗

眩晕症的药物治疗

眩晕症的药物治疗眩晕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发生障碍或平衡感觉发生障碍,患者感到外物旋转和自身有倾倒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执业药师、临床药师及医师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发现,许多药物对治疗眩晕症疗效较佳,值得推广,现综合报道如下,供广大有关人员参考。

1.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局麻药,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近年来发现,它不但有镇静作用,而且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扩张周围小血管,使耳动脉痉挛缓解,迷路水肿减轻,内耳淋巴压力降低,从而有效解除眩晕症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法:①用利多卡因1~3毫克/千克,加入到25%葡萄糖溶液40毫升内缓慢静注,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

②将2%利多卡因5毫升加0. 9 %氯化钠溶液5毫升混匀,滴入鼻腔内1~2滴,每5分钟1次,总有效率为9 8. 46%。

③将利多卡因50~100毫克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静脉缓注,每日1次,连续3天;同时口服654- 210毫克,每日3次。

5将利多卡因200毫克+复方丹参液16毫升+ 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用药1~7天。

9 8. 9 6%的病人在用药后(17± 8)小时见效, 7天痊愈。

2.纳络酮: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阻滞β -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调节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微循环,提高供氧,恢复脑细胞功能。

用纳络酮1 . 2毫克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共3天,治疗69 7例眩晕症病人。

结果, 546例病人当天显效,第2天症状消失;149例患者第2天起效;两例患者用药3天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1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

用纳络酮治疗眩晕症到目前还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维脑路通:维脑路通具有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饱和度的作用。

据报道,颈性眩晕症患者248例,用维脑路通0. 8克+林格液500毫升静注, 10天为1个疗程,较重者治疗两个疗程。

结果,用药1个疗程内治愈210例,显效34例,有效4例。

4.碳酸氢钠:用碳酸氢钠治疗107例眩晕症患者。

方法:将5%碳酸氢钠10~60毫升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毫升中缓慢静推,每日1次, 7天为1个疗程,隔1天再行第2个疗程;病情严重者用4%碳酸氢钠500毫升静滴,对前庭神经元炎患者治愈率达100%。

对其机理,笔者认为系碳酸氢钠在血液中游离出二氧化碳,反射性扩张血管,兴奋交感神经所致。

另外,高渗碱性药物提高了血浆晶体渗透压,从而消除眩晕。

5.葛根素:葛根素属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β受体阻滞作用;可改善高黏血症和高凝血症,改善微循环,扩张冠脉及脑血管;还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

用葛根素注射液500毫克加入到0. 9 %氯化钠溶液250毫升中静注,每日3次, 8小时1次, 7天为1个疗程。

结果, 126例患者经第1个疗程治愈119例,第2个疗程治愈7例。

6.刺五加:刺五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增加脑供血量的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用刺五加注射液60毫升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注,每日1次,每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眩晕19 8例。

结果,治愈168例,显效25例,有效5例。

7.酚妥拉明: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内耳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

用酚妥拉明治疗突发性眩晕100例,方法:用酚妥拉明100毫克加0. 9 %氯化钠溶液500毫升, 50滴/分钟,静脉滴注。

结果,一次性治愈9 8例,多在10分钟起效, 20~30分钟后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两小时后症状完全缓解,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当治药眩晕的药物治疗眩晕病因分类: 1、耳源性眩晕;2、中枢性眩晕;3、精神性眩晕;4、原因不明性眩晕。

一、耳源性眩晕的药物治疗1、抗胆碱药,东莨菪碱,抗毒蕈碱受体抑制剂,增加对运动耐受性。

抗胆碱制剂的中枢抗胆碱效应对于眩晕治疗非常重要。

治疗的眩晕的抗胆碱制剂都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口干、瞳孔放大、影响瞳孔调节以及镇静作用。

2、抗组胺药,主要作用于前庭中枢,可以预防运动病,减轻运动病症状。

所有用于抗眩晕的抗组胺药物都有抗胆碱作用。

典型药物是乘晕宁,也称苯海拉明。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新型抗组胺药物不能用于抗眩晕治疗。

3、苯二氮卓类药,都是GABA调节剂,通过强化GABA作用抑制前庭反应。

苯二氮卓类药物小剂量应用的时候,特别有利于眩晕治疗。

但长期的、大剂量治疗可导致成瘾、损伤记忆力、增加倾倒危险并影响前庭代偿。

苯二氮卓类药,共四种:劳拉西泮、地西泮、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

劳拉西泮0. 5mg/日,一日2次,一定要避免成瘾。

急性眩晕时劳拉西泮可舌下含服1mg。

地西泮,低剂量就很有效,一日2次,每次2mg;氯硝西泮,前庭抑制作用与劳拉西泮相似,0.5mg/次,一日2次,也有舌下含服剂型。

阿普唑仑,易出现戒断症状,所以前庭抑制作用时不选用。

4、钙通道抑制剂代表药物,主要是西比灵,也称氟桂利嗪,是常用抗眩晕药物,有助于预防运动病。

另外一种可以选择的是尼莫地平。

还有一种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维拉帕米,也称异搏定,有较强便秘作用,可以用于前庭失衡导致腹泻。

这些药物通常都有抗胆碱或抗组胺作用,因此也可以作为前庭抑制剂使用。

5、抗呕吐药物的选择,根据给药途径、药物副作用和费用考虑。

口服药物比较适于轻度恶心患者;栓剂主要用于门诊患者;舌下含服剂型主要用于胃痛或呕吐口服不能吸收的病人;注射剂型主要用于急诊患者或者住院患者。

一些抑制前庭的抗组胺药有明显抗吐作用。

如果患者适合口服给药,敏可静的副作用一般只有困倦,应作为首选。

吩噻嗪类药物可以有效抗吐,有助于抗多巴胺作用。

比如非那根,可以阻断H1受体。

由于这类药物能够引起明显的副作用,比如肌张力障碍,所以一般作为二线药物,适宜短期用药。

苯丙甲酮类药物,比如氟哌啶醇,也可用于抗吐。

加速胃排空的药物,如胃复安和姜根粉有助于治疗呕吐。

胃复安是多巴胺拮抗剂,可以加速胃排空,为中枢性抗吐。

多潘立酮主要拮抗外周多巴胺受体剂,作用于外周胃肠动力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发挥其抗吐功能,疗效与胃复安相似,但更安全。

舒必利也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抗抑郁、抗精神病、抗眩晕、抗吐,其副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似。

抗呕吐药物还有5-HT拮抗剂,比如昂丹司琼,也可有效治疗前庭疾病的呕吐。

昂丹司琼的舌下含服剂型应用比较方便,这类药物比较昂贵,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 -HT拮抗剂对于抗吐作用不能预防运动病。

6、影响代偿的药物,前庭功能损害以后用药时需要考虑对前庭代偿的影响。

比如听神经瘤术后,或前庭神经炎;但梅尼埃病这种短暂发作性眩晕,我们希望看到药物阻抑作用,希望控制患者的呕吐和恶心。

无论失代偿,比如肾上腺素能药物失代偿,还是过度代偿,比如抗胆碱能药物,都可使眩晕再次发作。

7、疗效和机制不很明确的药物。

培他啶,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眩晕,可以用来治疗梅尼埃病,由于治疗眩晕的抗组胺药常作用于中枢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培他啶是一种较弱的H1受体激动剂和中度H3受体拮抗剂,可以易化大脑组胺能神经传递的中枢及增加内耳血流量。

银杏叶提取物被推荐用来治疗眩晕和耳鸣,可以降低血粘度,有效抗氧化。

银杏叶提取物动物实验可以加速动物前庭代偿。

异山梨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可用于梅尼埃病。

巴氯芬和金刚烷胺都可作用于中枢,也可以用于眩晕治疗。

巴氯芬主要用于位听神经的微血管压迫综合征,也可降低垂直眼震的强度。

金刚烷胺可以促进前庭代偿,也可用于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

二、中枢神经眩晕的药物治疗在耳科门诊,中枢性眩晕患者大约占所有眩晕患者5%,神经科中枢性眩晕患者大约占眩晕患者20%。

说明中枢性眩晕在眩晕过程中发生率比较低,中枢性眩晕患者多数为血管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常伴有头痛,椎基底动脉偏头痛可以通过缓释性维拉帕进行治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试用阿米替林治疗;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可选妥泰,比如每天25mg~100 mg,分两次服用。

三、精神性眩晕的药物治疗精神性眩晕是由独立的精神疾病引起,比如焦虑、抑郁。

其它原因导致的眩晕,通常都伴有独立的精神疾病如焦虑,可能是共患病,也可以是反应性疾病。

眩晕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为焦虑和惊恐发作。

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是治疗的主流。

这类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时间较长,建议患者到精神专科就诊。

抑郁患者引起眩晕比较少见,如果抑郁症状很明显,可以选择五羟色胺抑制剂进行治疗。

四、原因不明性眩晕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很多时候无法对眩晕确诊,这时需要特殊的干预,比如常见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过度通气、创伤后眩晕和非特异性眩晕。

这些患者大约占总数1/3左右。

临床上这些疾病不管耳科学和神经科检查都没有异常发现。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可以尝试运用维拉帕米缓释片,缓解前庭型梅尼埃病的头晕和头痛。

卡马西平可用于治疗中枢眩晕中的快速眩晕感。

加巴喷丁和倍它司丁也可以选用进行试验治疗。

应该强调的是原因不明性眩晕的治疗主要是经验性。

要求患者把症状记录在日历上,对于已经服药的患者,尤其是停用对前庭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再要求患者记录症状变化2周以上进行观察和比较。

这种治疗策略可以发现药物导致的共济失调。

对于患者至关重要的药物是不能停用的,比如抗高血压药物,也可以尝试其他用药,比如小剂量的氯硝西泮、劳拉西泮,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可能是前庭抑制作用导致的结果。

对于可能的梅尼埃病患者,告知病人限盐、低盐饮食,利尿剂也可尝试应用。

五、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的药物治疗良性位置性阵发性眩晕大约占眩晕患者20%,诊断主要依据是典型病史和位置性眼震。

耳石复位治疗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吐,可以应用敏可静或者昂丹司琼。

一般在进行体位治疗以前或者是耳石复位前服用。

使用水平半规管BPPV呕吐比较严重。

一般使用水平半规管BPPV复位都需要抗吐治疗。

六、梅尼埃病的药物治疗梅尼埃病的治疗一直是耳科眩晕的核心内容。

在急性发作期,主要运用前庭抑制剂抗吐。

不主张进行过量的静脉输液治疗。

对于轻度发作,可以选择氯硝西泮、地西泮、氯羟安定和敏克静等。

静注或者肌注给药主要用于急诊科用药,治疗重度发作。

此外,呕吐可以选用舌下含服或栓剂。

如果患者有预感,可以提前服用抗晕药物治疗,一般可避免比较严重的发作。

对于梅尼埃病的治疗,饮食限盐和利尿剂治疗可以减轻发作的症状、减少发作的频率,并延缓听力的进行性损害。

老年人和已经限盐者要防止低钠血症,注意监测血电解质或者是采用隔日给药的治疗方法。

对于不能耐受双氢克尿噻的患者,可以选用乙酰唑胺(Diam ox)。

梅尼埃病的治疗的基本原则,首先对于免疫源性或者双侧梅尼埃病,一般开始进行激素治疗,激素治疗10天以后,逐渐减量,进行一个月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