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 ・99・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分析 孙伟东 (虎林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虎林158400) 摘要:本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路、数据的收集、整理及规划资料的分析工作进行了阐述,最后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的重点。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国家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为加大现有耕地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农用地 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因而 我们应加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力度,合理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 源,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增 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路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路可以按照《规程》去做,但任何规划都 具有时空差异,因而创新始终是规划编制过程的主题。土地利用结 构是一定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的产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预 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下,对土地利用结构在时空两个方面的 企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收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核 心——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资料的收集 希望有尽可能高的覆盖度,因而收集资料工作比较困难,一方面无 法满足时限的要求,另一方面资料统计口径在年度之间也有变化, 有些特别专业的重要的资料还没有,因此,需要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收集要照顾到今后将要采取的算法的要求, 否则,收集到的资料无法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准备多种算法以适 应资料变化后的需求和进行比较或者验算之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数据的整理和规划数据库的建立,规划数据的整理就是将收集到的 原始资料按照某种数据库和算法的要求进行录入和整理,以适应建 库和分析的需要。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的分析 3.1土地利用规划期内人口平均年自然增长率r的确定。r(%o) =平均净增人数/平均人口数*100 ̄。=平均(出生人数一死亡人 数)/平均人口数*1000%o。上述公式是利用历史资料,预测规划期 人口平均年自然增长率r,但是出生人数受到人口政策和育龄夫妇 生育观的双面影响,而育龄夫妇的生育观又受到文化程度、居住和 工作地点、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等的影响;死亡人数可能受到收入 和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规划期内,这些因素都是可以变化的; 因此可以选择有关的因素建立其它模型进行核证。利用多因素预测 可以揭示人口自然增长的内在规律,与直接用出生率和死亡率计算 的平均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相互印证。一般的人口预测到此为止 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利用获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规划期各时段的 人口进行预测。除了因素选择有经验成分以外,分析模型的建立过 程是非常朴素的,如果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或者再把GM(1,1) 模型、其它时间序列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结合 进行预测,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3.2土地利用规划期主要时段机械人口增长预测。Pn=Po(1+r) n±△P,其中,△P为机械人口增长,按公式:△P=平均(迁人人口数 一迁出人口数)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受到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和 生态发展的影响,甚至受到规划区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 乡镇和集镇所在地表现得更为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户籍政策 逐渐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迁入人口数和迁出人口数的概念,不 应当还是在公安系统登记的数据,应当追踪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 建立适当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计算机械人口增长AP时,主要 考虑从规划区域境外的“迁人”人口和从境内“迁出”的人口,其次也 要合理考虑流动人口。外出人口的主要来源是规划区域内的农村剩 余劳动力,衡量农村劳动力过剩目前尚没有完全一致的标准,比较 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农业生产力发展状况确定每个农业劳动力能够 耕种的土地数,然后用总的耕地数与人均可耕种土地面积之比得出 农业生产所需多少劳动力,再用农村劳动力总数减去农业生产所必 需的劳动力数,最后就得出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数。其计算公式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农村总劳动力数量一 (农业耕地总量/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能够耕种的耕地数)。但农村 劳动力不止经营耕地,还要经营园地、林地、牧草地、可利用水面等, 不仅从事农、园、林、牧和水面养殖,可能还从事加工业或者其它产 业,于是有人认为,“农村劳动力是否过剩,应该看农村劳动力在农 业中的边际产品价值是否小于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凡是边际产 品价值小于其机会成本的农村劳动力,都有可能成为剩余劳动力而 需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并建议在具体计算时采用“影子价格”。 但是,边际产品价值、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以及“影子价格”是随 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与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变化的,而且又与 当时市场情况和土地利用结构联系在一起,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计算是很复杂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结构本来是规划的结 果,人口数量、居住地及其从业类型是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原 因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们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不仅如 此,在后面的土地需求量预测中,也涉及到劳动力问题;在农业土地 需求量预测各作物的单产预测中同样也牵连到包括劳动力在内的 农业土地经营环境问题,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虽然不是国土资 源规划,但也需要考虑国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这需要合理确定农 村劳动力的劳动定额来计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具体数量。 3.3土地资源质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人类社会是在土地上生 存和进步,不单只依赖耕地;我们不能把耕地和农用地分开,同样, 也不能把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开,因为它们是整个土地 生态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 约,这种关系也体现在人类与气候的关系中;而且我们过去评价耕 地和农用地的质量,只是依靠土壤的理化性状、产量、地形部位、土 壤母质和生产I生能等难于量化或者难于连续大规模量化的指标,实 际上我们只是依靠极少量的土壤剖面及其立地条件的指标在进行 大面积土地的质量评价,其实这种评价方法只适宜于微域土地特定 用途的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质量评价,是评价不同地 域(乡镇以上)、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在时空两方面,对经济社会和生 态效益的总体影响进行评价,而不必对单独地类的特定用途进行评 价。所依赖的指标应该是规划地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重点 在未来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应把加强对土地整理的关 注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市属于城镇体系和城镇功能发育不 太完善的地区,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今后城镇的发展和基础设施 的增加必然要占用一些耕地和农用地,加强土地整理的力度,特别 是旱耕地整理的力度是维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 项工作,一是确定耕地整理后土地质量提高的质量折低系数(抵补 占用耕地的系数);二是耕地整理的经费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开辟多 元化投资渠道;三是加强对本地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和工程技 术的研究、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和后续管护工作。 结束语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为本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