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解读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解读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解读

功能分析摘要: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就劳动条件与劳动力的相互给付为内容的合意,其特点在于劳资双方的允诺无法依靠合同的允诺规则获得强制执行的正当性,这决定了劳动合同的法律构造与合同有本质区别,就其功能而言,劳动合同不过是合同的“镜像”,并不具备通过劳资个体自由合意达致劳动关系稳定运行的制度功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合意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的路径劳动合同长久以来在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中被奉为圭臬①。在过去上百年的时间里,国内外相关研究汗牛充栋并已延伸到劳动关系的各个领域②。这些研究虽然分析了劳动合同各项具体制度和理念特色,但却忽略了对劳动合同法律构造与功能等本质问题的深入探求。这种研究缺陷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合同法研究路径的依赖。合同法的理论研究是以平等主体之间的自由合意所达成的允诺必须信守为基础,而相关制度建设也是以自由合意为基本范式。但是劳动关系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财产交换关系,上述相关学术研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也都竭力地区分劳动合同与一般合同以强调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然而,这样的研究将陷入一种困境:如果强调劳动合同的“特殊性”,那就意味着劳动合同首先是合同,即前者属于后者,这就要求劳动合同与合同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其特殊性仅体现为制度规则上的

调整。但是,劳动合同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与一般商品交易关系没有本质的区别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上述路径就会将劳动合同研究引向歧途。

而这就体现出相关研究的第二个缺憾即对劳动合同的法律构造缺乏审慎的思考。劳动合同的合意是在怎样的主体地位关系中形成的?它的客体与标的到底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详加探讨,就难以客观认识劳动合同。认识尚且模糊,徨论制度建设?为了突破劳动合同研究的困境,本文将致力于劳动合同法律构造的研究,从探讨劳动合同的客体指向入手,分析主体双方的允诺内容,结合主体双方的交易地位差异,详细分析劳动合同的合意过程,形成对劳动合同法律构造的实质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劳动合同对劳动关系运行的可能影响。二、劳动合同法律构造分析(一)劳动合同合意基础的再认识———以劳动合同的定义分析为路径劳动合同的定义在各国立法文件中表述各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日本《劳动基准法》第9条规定:劳动契约具有设定劳动者与使用者之间法律关系以及形成以劳动条件为基本内容的权利义务之机能。《埃及劳动法》第29条规定:个人雇佣合同是用于工人为了得到任何形式的工资保证在雇主的管理和监督下进行工作所签订的任何合同。《比利时雇佣合同法》第2条:

雇佣合同是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在一个雇主的管理,指挥和监督下,从事一项工作而签订的合同。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劳动法》第26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工者之间有关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俄罗斯联邦劳动法案(XX年1月31日修正案)》第56条: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达成的有关下列问题的协议,即雇主有义务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向劳动者提供某种工作以实现本法案和其他法律、法规、集体合同、协议、以及地方性劳动法规所规定的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等(劳动条件),而劳动者也有义务履行该劳动合同和雇主内部劳动规则所确定的工作职能。从上述劳动合同的定义可以看出:劳动合同首先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合意。“合意”在合同法中的含义是当事人就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相关事项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上述外国劳动立法对劳动合同的定义明确了劳动合同是以雇主提供并实现劳动条件而劳动者给付劳动为内容的合意。如果以合同法的规则来考量,交易客体必须具备财产价值的同质性,那么,劳动条件与劳动之间是否具备同质性?换言之,劳动合同的客体与合同的客体是否具有相同的性质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所谓劳动条件是指维持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相关条件。作为与之交易的对象———劳动力的交易和使用条件都不同于一般商品。就价格而言,一般商品之价格所涉及之利益仅为当

事人之经济利益,而劳动条件对于劳动者而言,其首要的意义是维持生

回答人的补充 XX-05-15 17:59

如价格等因素则由双方意思自治处之。而劳动合同的“合意”不仅关注抽象的合意过程,更加强调合意的实际结果即劳动条件的实现。其原因是: 1.劳动者的人格利益实现是雇佣劳动存在的必要条件。劳动力的维持本身即是对劳动者人格利益的维护,这包括劳动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劳动力的持续提升、生活保障等利益,合同范本《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如果这样的利益难以实现,劳动力会被破坏,劳动过程也会因为缺乏劳动力的支持而无法进行,雇佣劳动关系运行就会出现障碍。需要指出的是,完全无视劳动力维持的劳动关系似乎并不存在,即使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依然会维持奴隶能够继续劳动的基本条件,这是由劳动过程必须由劳动力来支撑所决定的。回答人的补充 XX-05-15 17:59

2.劳动条件的实现是劳动者人格利益的基本保证。劳动条件包括劳动力价格———工资、劳动力使用时间———工作时间、劳动力使用方式———劳动规程(包括劳动安全卫生)等。这些条件从不同侧面保证了劳动者的人格利益。可见,劳动条件涵盖了包括工资———合同价格在内的一系列劳动力使用条件即劳动力交易的基本条件。这也就决定了规范雇佣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应当以劳动条件的实现为核心。

(二)“任意”雇佣不任意———劳动合同“合意”过程的特殊构造雇佣劳动的出现是以劳动者摆脱人身依附关系而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为前提的,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这种标榜人身自由的法律不过是一纸具文。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有关雇佣劳动的法律制度中,几乎完全将雇佣劳动等同于一般商品交易,而以合同法规则规范之并称之为“雇佣合同”。甚至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文件中也使用雇佣关系和雇佣合同的字眼,并强调调整劳动关系的雇佣合同是一种纯粹的私人合同。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相关立法文件中使用“劳动合同”而非“雇佣合同”。这仅仅是一种文句翻译上的差异,还是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不同呢?笔者认为;虽然劳动合同的确是发生在一个雇主与一个劳动者之间的合意,但是这样的合意却有着合同规则无法规范的结构。以下,笔者试图通过劳动合同订立的三种不同情形,以合同法的规则来推导劳动关系的合意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矛盾来阐明劳动合同所特有的合意构造。1.雇主与劳动者之间以书面形式达成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但任何一方都并未实际履行。比如:雇主甲对劳动者乙做出书面允诺(发出要约):“我愿意从现在起一年内聘你作我公司文员。”劳动者乙也以书面方式允诺:“我同意”(工资等劳动条件双方均已谈妥并无异议并已完全体现在书面合同中)。这时,甲、乙之间的相互允诺能否构成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