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推进公益“裂变”

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推进公益“裂变”

创新社会工作模式推进公益“裂变”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平台。近年来,包头市昆区创新社会工作模式,率先通
过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方式,降低了工作成本,
增强了服务实效,产生了“全民公益、全年公益”的裂变效
应,促进了社会和谐。

注重结合、全面创新,探索社会工作新模式
昆区把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与增强志愿服务实效有机结
合起来,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方式,推进路径
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创新,探索出一套具有创
造性、拓展性、实效性和推广意义的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是路径创新――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昆区通过采
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的社会组织
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改变志愿服务的行政化模式,把社
会工作交给专业的社会组织去做,明确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
主体地位,为社会力量提供“自觉自愿做善事”的平台,动
员更多公益人士、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志愿
服务,产生了“全民公益、全年公益”的裂变效应。目前,
昆区志愿者队伍迅速扩大,包括包头义工、青年志愿者、巾
帼志愿者、环保志愿者、法律志愿者等共计8.5万余人,志
愿者人数占总人口数11.18%,长期参与志愿活动的志愿者有
3000余人。
二是标准创新――首创“4M”执行标准。针对目前志愿
服务标准模糊、缺乏规范的问题,昆区在全国首创志愿服务
“4M”执行标准。第一个M是movie(微电影),即每一次
活动都要拍摄1―2部微电影,进行宣传和推介,吸引更多
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是感动,更是行动”的
目的。第二个M是mobile(移动互联网),即志愿者的注册
登记、量化考评、活动发布推广,都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
互联网优势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第三个M是market(市场化分担),即在多方共赢的前提下,
把公益成本进行社会化分摊。引入市场化分担手段,让社会
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从而实现志愿者与志愿者、志愿
者与受助对象以及志愿组织与爱心企业多方无缝对接。目前,
已与38位商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成为首批“志愿服务合
作伙伴”。第四个M是method(解决方法),即针对不同志
愿服务供需双方的实际情况,专门策划具体的活动方案,有
效解决社会问题。
三是管理创新――信息化+支部。搭建了“注册登记”“供
需对接”“量化考评”“答谢嘉许”四大平台,推进志愿服务
管理的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如“注册登记”平台实现
了利用手机微信方式就可以注册登记,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
限制。不仅如此,昆区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志愿者支部”这
一概念,“志愿者支部”由企业和相关组织自觉自愿成立,
对志愿团体没有任何强制性制约,只要志愿者人数达到10
人以上,每年至少参与2次公益活动,都可成立志愿者支部。
心愿公益协会是昆区社会组织孵化园首批孵化成功并承接
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能够为志愿者和志愿者支部提供
专业的志愿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志愿者分散管理、缺乏组织
性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企业想参与志愿服务但不知如何
参与的问题,每当有志愿活动,就可以通过支部联系人通知
到所有志愿者。从2015年2月7日第一个志愿者支部成立
至今,支部数量已达到54个,并全部挂牌明示。
四是活动创新――首批五大主题活动。能够长期有效运
作的志愿服务项目设计,是吸引更多公众广泛参与其中的重
要保障。2015年,昆区精心策划推出了衣物再处理、孝心手
环、青亲港、书香包头、领养爱心蛋五大志愿活动。以衣物
再处理为例,该活动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标准闲置衣物处理流
水线,精心组织自强公益协会的残友及广大志愿者参与到上
门收取、分拣、清洗、熨烫、包装等每一环节,让每件闲置
衣物“变身”为精美礼物来到真正需要它们的受赠者身边,
目前已为西藏灾区、包头市贫困人群捐赠心愿礼盒15000余
盒。再如,针对老年人组织开展了“孝心手环”志愿活动,
目前已申请、登记、免费领取手环10000余条。同时,青亲
港、书香包头、领养爱心蛋等主题活动的扎实推进受到了社
会广泛关注。昆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使不同群体
的需求实现了精准定位,充分解决了传统志愿服务活动中供
需脱节的问题。
社会工作新模式取得的实效
昆区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在推动政府职能
转变,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志愿服务常
态化,以及增强服务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达到了政治、
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从全面深化改革角度看,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通
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进一步理清了政府与社会的
关系,把那些承担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优选出来,
将社会工作有序交给社会组织去做,使政府从具体的社会事
务管理活动中解放出来,有足够的精力“管好该管的事情”,
极大地缓解了政府部门的压力,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
平。
二是从激发社会活力角度看,促进了社会组织发展。一
方面,为承接政府购买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了创业和就
业的平台,提高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另一方面,
有助于培育和壮大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服务于弱势群体和
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给予他们成长空间和资源扶持,
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区共发展各级各类
社会组织1104家,每万人平均拥有社会组织14.7个,达到
发达地区水平。同时,参与志愿服务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效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从提升社会效应角度看,调动了大量社会资源。政
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了级数式增长、化学
式裂变的倍增效应。如2015年昆区政府仅投入25万元用于
购买社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已撬动社会资本300多
万元直接支持志愿服务,超过了政府投入的12倍,而且还
在不断增长。同时,志愿服务受益范围已从昆区拓展至全市,
延伸到西藏、尼泊尔等灾区,一些领域还参与了国际救援。
四是从方便志愿者参与角度看,形成了志愿服务常态化。
志愿者注册登记更加便捷,让更多人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参与
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建立量化考评平台,对志愿者
工作时间的长短、质量的优劣进行评定,最终评出星级志愿
者。通过答谢嘉许平台,制定标准,志愿者根据服务的时长、
星级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如电影票、洗车卡、就餐
打折等,大幅提升了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五是从增强实际效果角度看,提升了服务对象满意度。
通过创新性活动为各类有需求人群提供了更加人性化、专业
化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服务更加精准、更加智能,志愿服
务更加专业、更加精细、更贴近群众,大幅提高了群众的满
意度和获得感,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细、落小、落实的有效载体。
昆区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表
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基础,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是
关键,志愿服务公益性是核心,明确法律责任是保障。这些
有益启示必将推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康红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