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造物的统一思想
摘 要:中国传统造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代表着中华文
明的精神与意境,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风貌及审美观。中国追求天
人合一的思想,在造物上也遵循着整体意识这个核心理念,在天、
地、人、物、文、道间寻找平衡点,并将这些因素都完美统一到一
起。
关键词:传统造物;设计思想;统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
36-0092-01
中华文明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并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保持着
自己的特色,也留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在造物方面,先人也
创造出属于中国的传统理念,值得我们对其探讨并运用。
一、中国传统造物的原则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
良”,春秋战国的《考工记》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设计造物的基本原
则。其归纳了两个方面,即自然与人为。中国人讲究天意,而从古
至今都在说“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艺术上的创
造就是要从自然中吸取灵感,来指导创造者的思想,模仿出自然的
意境与形态;同时还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将它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造物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将
顺应天时与地气作为造物原则的重要内容,便是受中华民族文化精
神深刻影响的造物观念。
(一)造物原则的自然方面
所谓“天时”和“地气”,“天”兼有自然天象的时序和人类社
会的时代这双重意义。单就造物而言,既要顺应自然时间的变化对
造物的影响,又要满足社会时代更迭对各种物品的不同要求,抓住
时间与时代的契机。“地”包含着地理环境、物质资源以及伴随其
而产生的人文环境。所以对造物来说,既要受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
境和人文环境的限制,又要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并符合人文特性。
《考工记》还提到“审曲面势”,就是指明造物要认识、顺应材
料的特点,以便适当选材用材。中国式的造物就是“相物而赋形,
范质而施采”,重视材料的自然美,并尊重其自然特性,处处体现
着自然情趣与意境。
(二)造物原则的人为方面
“工巧”代表着人的主观行动,自然赋予的天、地、材要与人
合而为一,这既尊重自然,又对技术提出了要求。器物要制作地美
观、实用、精致,不同的材料及环境就需要不同的工艺技术。而不
管这些技术如何变,其目的就是顺应天、地、物的制约,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又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各种因素中的
制约力转化为创造所需的动力,将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设计出让人
感到舒适又能让人在美感上对其评论、赞赏的物品。
二、传统造物所蕴含的统一思想
既然要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那么就表明中国古代设
计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整体统一。因此设计就不是单纯的处理材料
让其成型,而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设计思维。
“天地一体”、“万物皆一”、“天人合一”,造物设计强调的是统一,
器物作为一个实体,除了自我本身,与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联系,
并构成一个系统。
(一)人、物与环境的统一
造物这个整体包含着天、地、材、工这几个特定的部分,当然
还少不了作为主体而存在的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些部分的
含义及差异都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了确定,并认识到了其中特定的
连结方式。由此,天时地利材美工巧成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的思维
中的一种固定模式。这一点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当属中国古代的园
林设计,借景而作的思想,还有“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
界,都将天人合一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什么器物,天、地、人、物也同样都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并且存在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消失时也不会让人觉得空荡,追求
淡淡的意境,不张扬,具有亲和力,能与人跟环境协调相融。
(二)人与人的统一
统一也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人作为一个主体,在造物活动中
又分为设计者和使用者,二者之间是以生产相连。设计者扮演规划
的角色,使用者是接收方又是评判方,起到检验的作用。抛开天地
等诸多因素,造物最重要的是满足人的需求,在人与人这个系统中,
要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
中国传统瓷器始终体现着圆满、和谐、淡雅与含蓄,或是朴素
宜美,或是清新明净亦或是典雅深沉,都在遵循中国人独有的文人
风范,因此文人骚客不惜笔墨,平常百姓家也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从宋代哥窑的“开片”、钧窑的“窑变”,到元代景德镇窑
的釉里红,再到明清的“斗彩”,陶瓷制作工艺不断进步是改变的
一主要原因,但也要认识到人的变化也是一大因素。朝代的更迭带
来的是世风、环境、审美的改变,在这期间,使用者的需求变了,
设计者的观念也变了,造物也要随之改变并与之相协调。
(三)精神与现实的统一
对于任何一个古老文明来说,神话、传说等构成的精神世界都
是极其重要的。传统思想以天和地带指代环境,明显带有对世间万
物的崇敬,也带有象征性及寓意性。因此,在中国传统中,精神世
界和现实世界是必须要统一的。
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以载道”,告诉文人要借文章来
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引申而来就是要抛弃华丽轻浮的
辞藻,体现中国的文化与思想,描绘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造物者
同样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驱,他们再创造造物文化之时,都是以
中国传统的精神世界为背景。比如曾侯乙的编钟,首先钟就是礼乐
文化的代表,而礼乐文化实际又是等级划分的载体,礼和乐被结合
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和伦理体系。编钟作为这种背
景下的产物,不只是精美且宏大的乐器,更是不可动摇的威严的象
征,同时也是当时的精神世界的体现。
在中国,任何事物都是质和文,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
体,在造物方面,质既是实体,又是这个实体的属性,文是社会的
一种特质,这两方面组成的整体深深影响着造物活动。
三、统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思想追求的是evolution(进化),而西方追求的是
revolution(革命)。所以中国更多的是循序渐进,在国家层面无
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以和为先,不求激进,做到稳妥,是中庸的绝
佳代表。设计上也是变化于无形之中,将多个方面统一在一起,人
的行为也要与整体利益相统一。西方强调个体,其文化更具侵略性,
因为人是高高在上俯视大自然的的,对于其它国家也是这种态度。
西方也有整体意识,但还是要主客观分离。
如今,单纯说设计这个词,中国起步较晚,而我们传统的艺术
精髓也没有得到继承。现在很多打着中国风的东西完全是功利心的
产物,只是贩卖一些中国的标志性元素,从中捞取利润,而在设计
意识上没有理解统一的精髓,最终为西方淘汰的产品披上了伪中国
的外衣,让人唏嘘。
中国的设计,要有鲜明的中国特征及“中国化”的审美意象,
表现中国式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造物的统一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崇
敬是设计师创造中国风格的设计时所必须掌握并理解的,否则设计
就会流于形式。对于设计而言,所谓中国风格只是一种归纳,中国
意识才是具有指导意义且需要我们看清的。
四、结语
中国传统造物的统一思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创造了灿烂的
历史,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这些不该只存在于过去,还
需要新一代的创造者继续深化,并运用到新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
造出紧跟时代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1.
[2]杨先艺.艺术设计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6]郑凌.中国传统造物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j].郑
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6):8-10.
[7]王琦.《考工记》中的和谐设计思想与现代产品设计[j].科
技咨询导报,2007,(10):128-130.
[8]肖屏.《考工记》设计思想深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