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郭祺佳(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网络参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8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政治参与的路径方面,62.8%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在参与内容上,学生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
同时,调查显示,有51.1%的同学认为在净化网络政治环境的同时也要兼顾言论自由。
不仅政府要主寻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环境,高校也要切实引导规范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
[关键词]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1-12-18[作者简介]郭祺佳(1984-),女,黑龙江人,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网络政治。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孵化项目研究课题: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2011R 413043)。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其中一系列民主政治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化。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青年以网络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推动国家政策的制定、运行的一种行为,是对一般意义上的青年政治参与的延伸。
从参与途径上可以分为体制内参与和体制外参与。
由政府组织、开展的通过网络进行的政治活动,例如投票选举、民主协商及对话沟通等属于体制内参与。
而体制外参与则往往是青年自发的利用网络平台广泛、迅速的传播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和意愿,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和导向促使社会管理系统做出调整。
高校青年是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研究以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8所杭州各类型高校的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关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
调研对象来自不同类型学校,其中包括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大专院校三类;调查对象为17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在校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与杭州大学生总体状况较为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同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高校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参考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
内容除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及参与的动因,包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信度、态度及参与的原因;二是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涉及参与的形式、内容、方法;三是对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建议,以了解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困境,探寻解决方法。
调查获取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二、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总体状况(一)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和动因调查数据显示62.8%的高校青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超过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21.1%,课堂获取则只占8.3%,他人告知和其他途径共为7.8%,可以明显反应出现今高校青年主要的政治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
调查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界定,及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
高校青年对通过网络论坛或新闻跟帖探讨相关政治问题,及参与网络政治意见调查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分别有81.0%和61.1%的同学认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可见通过网络的各种政治意向表达仍是高校青年认知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方式。
认同电子政务参与政府公共事务和网络政治动员,如通过网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分别有47.8%和37.2%。
这反映出近年来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认知度,近半数的高校青年对这种新的政务形式渠道有认同意识。
同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国家通过网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也已经比较成熟,并在后续的各类大型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调查中高校青年对于关注学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只有26.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塑造鲜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强化学校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等仍是需要努力的方面。
高校青年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中占前三位的是新闻网站、社交类网站和娱乐体育类网站,分别是第2012年第2期(总第391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2,2012Total No.391[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2-0112-03112--图4学校是否有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网站或相关网站专题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关注度很关注,经常浏览比较感兴趣一般,偶尔浏览不太感兴趣完全没兴趣百分比2.1%12.2%35.6%37.2%12.9%78.3%、62.2%和60.5%的同学上网经常浏览关注的网站。
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对于网络政治信息的信度,有超过半数的同学相信和比较相信;赞同和比较赞同“网络传播可以促进民主”的到达八成;而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的认知调查中,26.7%的高校青年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很大,并且愿意参与,但是有52.2%的人虽然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会有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热情,认为自己参与与否无所谓。
表1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表2反应了高校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大部分同学都是有比较明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愿。
并且在访谈中发现年级和学历越高的群体,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越明确,目的也更清晰,主要动因有青年的爱国热情及对自身发展的规划。
但是有4.4%“情绪宣泄”和23.9%的“一时兴起,凑个热闹”的情绪动因,这说明高校中部分青年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还是有一定的非理性倾向。
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也是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个明显特点。
表2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原因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二)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和内容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博客、微博和QQ 、M SN 等即时通讯的方式,都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这些方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其常用的形式是论坛发帖。
其中浏览度较高的论坛则是新浪论坛、天涯社区,时政论坛中主要是新华网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见表4)。
另外访谈中部分同学表示对凤凰网的认可度很高,认为其信息资讯丰富、评论角度客观,让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时政问题。
表3高校青年网上参与政治主要途径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表4高校青年关注的主要论坛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包括在网络上关注的政治内容和参与的网络政治活动。
其中网络上关注政治参与内容还包括“关注时政信息的频度”(见图1)和关注的时政内容(见图2)。
可见,高校青年对时政信息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其中经常和每天关注的人占32.8%,不过同时也反映出高校青年对时政信息关注的不规律性和随意性,偶尔关注和有重大事件关注的占多数。
而关注的内容中,高校青年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同时对“反腐倡廉”、“国内外政策”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台”也有较多兴趣,这说明高校青年在关注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而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重视度不够,访谈中更是反映出高校青年虽然普遍具有完善法律法规的意向,但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指向。
而在政府引导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如通过网络征询决策意见中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则会提高(如图3)。
比如访谈中了解到,新出台的个税改革,在公开征求意见时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人大常委会表决免征额比预先提高500元,调至3500元。
同学们虽然还未步入社会,但也在意见征集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
因此政府和学校在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引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调查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校园网站引导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学校的相关网站(见图4),但参与度较低,关注和感兴趣的总共仅占13.3%,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超过百分之50(见表5)。
访谈中很多同学也表示校园相关网站内容单一、形式简单、宣传力度不大以及与自身生活相关度不高,是对其缺乏兴趣的原因。
可见,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活动引导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表5高校青年对学校网络政治参与相关网站的关注度(三)高校青年对于网络政治参中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网络政治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的少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10个百分点(见表6),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网络信息不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分别有56.7%和51.1%的选择。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信息的离散性带来自由、快速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网络监管制度的制定和条目内容(单选)相关选项所占比例网络政治信息的信度①信任②比较信任③不信任④随便看看 5.00%57.20%12.20%25.60%“网络传播可以促进民主”①非常赞同②比较赞同③不太赞同④很不赞同8.90%71.10%19.40%0.60%网络政治参与作用①作用很大,愿意参与②会有作用,参与与否无所谓③根本没有多大作用④没有接触26.70%52.20%15.00%6.10%动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情绪宣泄一时兴起,凑个热闹其他百分比35.50%30.00%4.40%23.90%6.70%途径网络论坛QQ 、M SN 等即时通讯博客、微博参与网上调查、投票新闻跟帖评论其他百分比35.60%54.40%56.70%32.20%22.20%5.6%论坛名称人民网“强国论坛”天涯社区凯迪社区中华网论坛新华网论坛新浪论坛都没有百分比21.2%51.7%5.6%18.0%33.9%66.1%9.6%图3高校青年对政府网络决策征询意见态度图1高校青年网络关注时政信息频度图2高校青年关注时政内容郭祺佳: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113--实施也都没有及时对应发展的进度,特别是一些掌握隐私信息的网站更应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是网络言辞过激和网络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有47.8%和39.8%。
可见,多数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对于网络上的过激言论比较反感。
由于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部门和不同政府部门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等网络政治参与渠道进展差别较大,尤其是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的差异程度比较明显。
表6高校青年对当前网络政治环境的满意度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对于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认为“加强网络自律”的有56.1%,网络政治参与素质较高是高校青年的特点,对于自律性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