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
建设
作为一名专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已有几个年头的国企工作人员,这段
时间我一直在苦苦思索和寻找,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民航维修企
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是什么,期间也学习和接触到了一
些诸如制度反腐、文化反腐、高薪养廉、亲情防腐、诚信公示等方法
和观点,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近期,工程技术公司纪委专门组织学习
国有企业廉洁从业教育读本《镜鉴》,并向广大专兼职纪检人员和各
级干部征集读书心得,于是有感而发,将一些近期零星的思考和感悟
整理成文字,浅述如下:
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贾福兴为《镜鉴》一书所作
的序中这样写道: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违纪违法者在
铤而走险牟取钱财时,其背后的所谓“情义”到底是什么!如为把两个
女儿送出国外读书的单身母亲不惜贪污公款;以为职工谋福利的名义
私分国有资产;有的甚至把精心设计圈套的不法商人当成“铁哥们”,
等等。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不重感情,但是亲情
友情再深亦有界。这个“界”就是始终做到公私分明、是非清楚。要想
准确把握好界限,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法纪观念。
这段话给了我这样一种启示,国有企业的党员干部要想做到廉和
公,一靠制度,二靠监督,三靠文化建设,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从2006年9月1日成立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
帮助和工程技术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监督、财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的力度不断
加强。但在廉洁文化的定位和建设推进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
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中国历史上就存在着极端利己主
义和拜金主义的沉渣,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
为食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就是这些观念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宽松的环境中强烈反弹和猛
烈释放,一些人是非观念发生扭曲,“一切向钱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
了一种社会法则和价值标准。其后果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
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主要是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在社会政治领域主要
就是以权谋私、行贿受贿。
其次,改革开放使社会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社会行
为的评价的传统标准失去了普遍的权威性,因此对不少腐败现象的界
定和甄别也就不那么明晰了。例如,贪污贿赂属于腐败是没有争议的,
而请客送礼是否属于腐败就很难一概而论了,至于公款吃喝、旅游,
即使从规范上被认定为腐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大多也会不以为意,
甚至认为是工作的必需或人之常情。
第三,改革开放后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种反腐败的
认识误区,即认为腐败是现代化的“必要成本”,是经济发展的“润滑
剂”。从主观方面看,不少人包括一些官员把反腐败同改革开放对立
起来,害怕反腐败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认为如果廉政搞得太
好了生意就做不成了,比如“四菜一汤,生意跑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
映。从客观方面看,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存在一些“一手搞发展,一手
搞腐败”的干部。有一些腐败官员在任期间“政绩”不凡,一些经济搞
得比较活的地方往往腐败现象也错综复杂。于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奉
行的是“先发展经济后反腐败”的“潜规则”,甚至提出“经济要上,廉
政要让”。这不可避免地干扰了反腐败的正常开展。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关键之处在于营造一
种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以激浊扬清,敦风化俗。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当前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在我们资金密集
的国有民航维修企业尤其如此。中国具有悠久的“官本位”文化,政府
官员和企业高管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果这些官员的权力
不受约束,腐化堕落,就必然会上行下效,最后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
病。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廉洁文化的建设需
要从掌权者入手,而首先是要对其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只有这样,
我们国有企业的反腐败斗争才能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