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祥华 孙圆满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病科 277101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试验,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帕金病森伴精神病患者70例(PDPsy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选出对照组仅患帕金森病的患者70例(P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Y等级、睡眠、抑郁、焦虑、认知、生活质量。结果:PD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要低于PDPsy组患者的病情,X2=10.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Psy组的患者病程要比PD组的患者长(X2=17.46,P<0.01)。PDPsy组的患者失眠以及日间思睡情况比PD组重(ESS:t =2.13,P=0.04;RBD:X2 =5.83,P=0.02)。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74,P =0.67)。PDPsy组焦虑状况要较仅有帕金森病患者严重,(t =2.41,P =0.02)。两组患者在认知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58,P =0.99)。PDPsy组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PD组的患者要低(t

=3.84,P=0.01)。结论: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焦虑、睡眠、生活质量较差,需要照顾者以及医护人员更多关注。

【关键词】帕金森病;精神障碍;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 on the mental disorder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 Methods: We had a matched case-control trial,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gender on the study. There were 70 patients who had Parkinson with mental disorder on

thePDPsy group among July 2013 to July 2014. The PD group were the patients having Parkinson

without mental disorder. Compare the sleep, depression, anxiety, cognitio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s’ H-Y degree in PDPs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D group(X2 = 10.88,

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in two group on diseaseduration(X2 = 17.46, P<0.01).

The patients on the PDPsy group had insomnia in the dark and sleepiness in the daytime than

these on the PD group (ESS: t = 2.13, P = 0.04; RBD: X2 = 5.83, P = 0.02). And the patients on the

PDPsy group were more anxiety than that on the PD group(t = 2.41, P = 0.02).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on depression and cogn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DPs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D group(t = 3.84, P = 0.01). Conclusion: Patients having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ental disorders have poor quality of life. That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Parkinson; mental disorders; quality of life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有动作症状以及非动作症状,其中动作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少动、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非动作症状主要有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病性症状【1-4】。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 错觉、妄想和存在的错误观念。根据是否使用帕金森治疗药物,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率在5%-40%之间【5】,有相关报道,抑郁的发病率在20%-40%,痴呆的发病率在20%-30【2】。帕金森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的比例比较高,可见帕金森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以及社会交流,对患者的家属以及照顾者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6-8】。本研究比较帕金森伴精神障碍患者与帕金森未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患者。满足其中一条以上者诊断为帕金森伴精神病性障碍【9,10】:(1)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的脑库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2)出现幻觉,错觉,妄想以及错误观念其中一个。(3)反复发生或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出现幻觉,错觉,妄想以及错误观念。(4)有关精神病性症状发生在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后。(5)需要排除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病性症状:如精神病、路易体痴呆、精神分裂等。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标准为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的脑库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对象的剔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本研究中帕金森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共70人分为 PD组,按照年龄、性别、病程进行1:1匹配,帕金森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70人分为PDPsy组。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N%)

项目 PDPsy组(N=70) PD组(N=70) 统计量 P

年龄分布 - -

45以下 4(5.71) 4(5.71)

45-55 11(15.71) 11(15.71)

55-65 15(21.43) 15(21.43)

65-75 35(50.00) 35(50.00)

75以上 5(7.15) 5(7.15)

性别 - -

男 33(47.14) 33(47.14)

女 37(52.86) 37(52.86)

病程 17.46 <0.01

1年以下 2(2.86) 19(27.14)

1-5年 50(71.43) 42(60.00)

5-10年 16(22.85) 8(11.43)

10年以上 2(2.86) 1(1.43)

Hoehn-Yahr分级 10.88 <0.01

1级 8(11.43) 18(25.72)

1.5级 18(25.71) 27(38.57)

2级 44(62.86) 25(35.71)

注:病程,Hoehn-Yahr分级均采用卡方分析,病程经卡方分析后,P =0.001;H-Y分级,P =0.004。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Hoehn-Yahr评分量表对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主要从睡眠、抑郁、焦虑、认知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睡眠情况的评价采用爱泼沃斯量表(Epworth sleepness scale,ESS)以及夜晚是否呼喊、踢脚、打拳等于梦境有关的行为。HAMD主要评估患者白天思睡情况【11】,满分共24分,10分以及10分以上表示患者存在日间过度思睡,评分在7-9表示患者可能有日间过度思睡。夜晚患者出现于梦境相关行为用来评价快速动眼期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的程度,通过向患者询问睡眠质量评价患者失眠情况。对患者抑郁的评价主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超过24分表示患者存在严重抑郁;超过17分,低于24分表示存在轻度或中度抑郁;小于等于7分表示未出现抑郁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包括或者超过29分,表示患者有严重焦虑,包括或者大于21分表示患者有明显焦虑,包括或者超过14分是肯定患有焦虑,超过或者包括7分患者可能有焦虑状况。对患者认知情况的评估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满分为30分,分值越低表示认知受损害情况越严重。ADL量表是康复医学中最基本的量表,评价人们为了维持生存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做的最基本的共性活动。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次录入,采用Epdata3.1软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量表评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于患者H-Y分级比较采用X2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帕金森严重程度比较

表1中可见,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后,两组患者帕金森疾病的严重程度比较,帕金森病组患者严重程度要低于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组患者的病情,X2=10.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组的患者病程要比帕金森病患者长,X2=17.46,P<0.01。

2.2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失眠、认知比较

两组患者失眠情况比较: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患者失眠以及日间思睡情况比仅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重(ESS:t =2.13,P=0.04;RBD:X2 =5.83,P=0.02)。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74,P =0.67)。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焦虑状况要较仅有帕金森患者严重,(t =2.41,P =0.02)。两组患者在认知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58,P =0.99)。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x±s)

项目 PD组 PDPsy组 X2/t P

ESS 6.08±2.11 7.11±2.34 2.13 0.04

RBD

(N%) 21(30.00) 35(50.00) 5.83 0.02

HAMA 13.10±5.44 13.70±5.07 0.74 0.67

HAMD 13.65±6.34 14.32±6.51 2.41 0.02

MMSE(分) 29.01±2.89 29.10±2.72 0.58 0.99

ADL 47.32±2.67 38.27±2.33 3.84

0.01

注:RBD为X2检验;ESS、HAMA、HAMD、MMSE、ADL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

2.3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仅患帕金森的患者要低(t =3.84,P=0.01)详见表2。

3讨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年龄性别匹配的情况下,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病程一般长于没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且患者病情等级较未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严重。可见患者患有帕金森病是否发生精神障碍与患者的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本研究从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以及非动作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中非动作症状主要分为失眠、抑郁、焦虑。对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主要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认知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的患者帕金森病等级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