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葡萄灰霉病是目

前世界上发生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在所有贮藏发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损失最为严
重。

为害症状:
葡萄灰霉病危害花穗和果实,有时也危害叶片和新梢。花穗多在开花前发病,花序
受害初期似被热水烫状,呈暗褐色,病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灰色霉层,被害花序萎
蔫,幼果极易脱落;果梗感病后呈黑褐色,有时病斑上产生黑色块状的菌核;果实
在近成熟期感病,先产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实腐烂;发病严重
时新梢叶片也能感病,产生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规则轮纹;贮藏期
如受病菌侵染,浆果变色、腐烂,有时在果梗表面产生黑色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以菌丝和菌
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第2年春季温度回升,遇雨或湿度大时萌发,借气
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浆果发病。发病
的最适温度为18℃,相对湿度94%。通风不良,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偏施氮
肥,葡萄易发病。品种问抗病性差异很大。一年中有2次发病期,第1次在开花前
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第2次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
如遇连雨天,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
5—31℃,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达90%以上
时发病严重。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
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
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黑汉等;出现徒长的葡萄应控
制氮肥,轻剪长放,喷生长抑制剂,增强抗病能力;畅通排水,清除杂草,
避免枝叶过密,及时绑扎枝蔓,使架面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温度,以减少发
病;塑料大棚中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晴天当棚温升至33℃时开始放
风,下午棚温保持20~25℃,傍晚棚温降至20℃左右关闭风口;上午尽量
保持较高棚温,使棚顶露水雾化;夜间棚温应保持15℃左右,不要太低,尽
量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阴天也应注意通风;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用
喷粉或熏烟方式施药,采用无滴膜均可有效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南方改
篱架为棚架,对减少葡萄灰霉病及其他病害的发生有显著效果;葡萄园不宜
间作草莓,以免该病交叉感染。
(2)药剂防治。花前10天及始花前1-2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间,常
用药剂有30%爱苗乳油5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
多菌灵800倍液,50%速灭灵可湿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25%使百克可
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大生一M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2.5%丰收纯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65%克得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棚室栽培的葡
萄在扣棚前,结合整地土壤喷洒50%福美双400倍液或扑海因1 000倍液进
行消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