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闪烁对GNSS的影响
徐彬 ,刘 钝
(1.海军频谱管理办公室,北京100846,2.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7)
摘 要:电离层闪烁是影响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离层闪烁可造成 GNSS载噪比降低,测量误差增大,载波周跳次数增多,电离层修正精度降低,定位用精度因子
变大等影响。中国南方区域是全球电离层闪烁多发区之一,电离层闪烁影响的时空范围和程 度较大,是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应关注的问题。针对电离层闪烁影响,提出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
应用中可行的针对性减缓措施。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全珠导航卫星系统;性能;精度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268(20l1)03—0005-05
O 概 述
卫星信号穿越电离层时,电离层中存在的不均 匀体结构会引起信号强度和相位的快速随机起伏
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电离层闪烁。对于卫星导航系 统而言,电离层闪烁将引起地面接收机接收到的信
号出现误码和信号畸变,影响信号的测量精度,闪
烁强烈时会导致接收机跟踪信号的失锁,严重影响
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对于卫星通信系统 而言,电离层闪烁可以引起通信链路的中断,同时,
由于通信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实
现网络内的时间同步,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 的影响也将形成对通信系统的潜在影响。
电离层闪烁效应在低纬的赤道异常区最为强
烈,我国南方区域正处于磁赤道异常区的北峰区
域,是全球范围内电离层闪烁出现最频繁、影响最 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开展电离层闪烁研究对我
国卫星导航、通信系统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重
点对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强调电离层闪烁对我国低纬区域影响的 严重性,最后提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建议采
取的针对性减缓措施。
l 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
与电离层造成的信号延迟、电离层暴引起的电
离层电子含量梯度变化等影响效应不同,电离层闪
收稿日期:201l—O5一lO 联系人:刘钝E-mail:dun.1@l63.corn 2011.3/全球定位系统 烁的影响更为复杂。这种复杂性一方面表现在电
离层闪烁造成卫星信号的衰减,影响接收机接收信 号的强度,因此将引起测量精度降低、空中可视卫
星数减少等一系列影响,并最终影响用户定位精
度;另一方面,造成闪烁的电离层不均匀体将引起 电离层局域性的密度梯度变化,这种变化难以用电
离层修正模型进行补偿,造成用户定位精度降低。
下面将按接收机测量定位的实现流程,对电离层闪 烁的各种影响方式进行分析。
1.1 电离层闪烁对接收信号强度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将引起穿越其中的无线电信号的 快速起伏,表现在卫星导航接收机接收的信号上,
使信号载噪比快速抖动、信噪比下降,甚至卫星信 号的中断。图1给出了闪烁期间,卫星信号的典型
变化。
∞ 基 棼 坦 信燎比变化(PRN8)一海D 2003-】0—14
・ 5 ・
70
60 I PR
、
、 : 、 \
^
● _
}
(b) 图1 电离层闪烁引起的卫星信号幅度的衰落 及卫星的仰角变化(海口,2003年l0月l4日)
从图中可以看出,电离层闪烁使得接收的卫星 信号信噪比下降,从典型的信号强度5O dB/Hz下
降到4O dB/Hz甚至更低,信号衰落幅度可达l3~ 20 dB,严重情况下还可以发生卫星信号跟踪的中
断。尤其从PRN 8号卫星的影响可以看出,电离
层闪烁造成的信号中断持续时间较长,达5分钟左 右;信号受闪烁影响期间,卫星仰角较高,表明该卫
星信号受到强电离层闪烁影响。 1.2 电离层闪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GNSS接收机伪距测量精度与卫星信号的载 噪比密切相关,随载噪比的降低和闪烁影响的增
大,接收机环路跟踪误差增大。无电离层闪烁时,
GNSS接收机接收的信号载噪比一般为45~5O dB/Hz,对于高精度测量接收机而言,码伪距测量
精度可优于20 cm.强闪烁情况下,接收机接收的 卫星信号载噪比将下降到3O~35 dB/Hz.由文献
[6]的仿真结果可知,此时接收机的伪距测量精度 将降至米级。当信号的载噪比进一步降低时,接收
机一般处于失锁的临界状态,其输出的伪距具有很
大的不确定性。闪烁期间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也 表明,此时单频用户定位误差可以达到几百米甚至 上千米的量级,定位结果已不可信 ]。
文献[5]中闪烁期间的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存
在电离层闪烁情况下,GPS接收机码伪距的测量
精度普遍较低,并且,强烈的电离层闪烁造成了卫
星信号中断。
1.3 电离层闪烁对载波周跳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造成的GNSS接收机载噪比降低,
同样将影响接收机的载波测量。卫星信号载噪比的
・ ・ 降低将影响载波环路的测量精度。闪烁期间,载波
周跳的发生次数也大幅增加。通过对2001年电离
层闪烁期间我国南方区域GPS观测数据的统计分
析表明,发生电离层闪烁时,GPS接收机的周跳现象 在一小时内最多可以达到230次左右,远大于电离
层平静时的次数(一小时内最多不超过l 次) 。
1.4 电离层闪烁对电离层延迟修正的影响
无电离层闪烁情况下,卫星升起时,随仰角变 化,卫星信号穿越电离层的距离变短,电离层延迟
逐渐减小;卫星降落时,电离层延迟变化趋势正好
相反。因此,在平静电离层情况下,卫星的倾斜电 离层延迟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与电离层闪烁相关的电离层不均匀体可造成 局域电离层电子密度增强,卫星信号经过上述区域
时,倾斜电离层延迟将不再遵循上述变化规律。增
强的电子密度使得电离层倾斜延迟随卫星仰角的
升高,没有减小反而增大,这样就使得电离层模型
不能准确描述由于电离层不均匀体造成的电离层 倾斜延迟变化,从而影响了硬件延迟估计精度,并
进一步影响电离层网格模型的实现精度[5 。
1.5电离层闪烁对DOP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可以造成卫星跟踪中断,从而影响
用户定位中可用的卫星数及卫星的空间分布。尤
其是对于较低仰角的卫星,由于其载噪比较低,因 此更容易受到电离层闪烁的影响。而上述卫星跟
踪的中断,往往引起较大的DOP突变 ],严重影响
接收机的定位精度。
1.6 电离层闪烁对用户定位性能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对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性能的上述
影响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这些影响效应一起造成了
用户最终定位精度的降低。图2给出了闪烁期间,
1000
500
O
_500 删 1000
.1500 定位误差随时间的变化(海口2003—10-14 i 1一一xl_~Z l
11 5 12 12 5 13 13 5 14 14 5 时间(UT J
图2一般导航定位实现中。用户东北天坐标 相对于参考点的偏差
GNSS World of Chi
na/2011.3 单频用户的定位结果。可以看出,用户的位置发生
巨大的位置跳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电离层闪烁 造成多颗的卫星失锁,引起用户可用卫星数的快速
变化(图3),在这些时间段内,用户定位结果发生
大的位置跳变。
衽 ⅢI}I PI 墨 坦 侧 H’ 旺 I
图3 QION站定位中可用的卫星数
2 电离层闪烁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
影响的严重性
图4给出了世界范围内电离层闪烁影响区域
的分布,浅黑色表示电离层闪烁高发区域,深黑色 表示电离层闪烁不发生。可以看出,我国低纬地区
是世界范围内的电离层闪烁高发区之一。
图4世界范围内电离层闪烁发生频率的分布
电离层闪烁严重影响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建
设与应用。图5给出了我国2003年观测的部分电 离层闪烁结果 ],图中给出的是一个星期(2003年
l0月6日一2003年1O月12日),海口观测到的电 离层闪烁指数S4变化。可以看出,在一个星期内,
有6天发生了电离层闪烁,并且多为强电离层闪 烁。由于文中的部分结果及文献[-3-]中的结果主要
利用上述时间段及邻近时间段的数据分析获得,因
此可知,上述时间范围内,电离层闪烁严重影响了 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 随着2012年太阳活动高年的到来,电离层闪
烁又将进入一个高发期。图6利用电离层闪烁预 报模型给出的2O12年3月19日我国南方区域电
2011.3/全球定位系统 离层闪烁影响区域分布的预测。可以看出,我国南
方较大区域将可能受到电离层闪烁的影响,其中, 三亚、海口、湛江、广州、厦门等地受电离层闪烁影
响的可能性最大。
时闰t 2003—1O一06 00,O0…一2033—1O一12 O0:O0 数据类型l■座
图5电离层闪烁出现情况(海口2003/10/06--10/12)
¥470 6发生概率预报区域分布图(2012—03—19 21:O0) 2O12年o3月19B211 ̄(1575IIHZ) …
图6电离层闪烁影响区域分布的预报
3我国应采用的针对措施
电离层闪烁将影响整个L频段,使用该频段 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BeiDou、GPS、GALILEO、
GLONASS等)都将受到电离层闪烁影响。因此,
电离层闪烁研究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针对电离层闪烁影响,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主要包括: 1)GNSS接收机的设计与改进
在GNSS接收机设计开发中,针对电离层闪
烁的影响,从环路设计、信号跟踪及重捕算法实现 等方法,考虑对接收机进行改进。目前,欧洲的
Septentrio公司正在和巴西(位于南美电离层闪烁
高发区)有关单位开展CIGALA项目的合作研究,
其目的是寻求GNSS接收机中有效的电离层闪烁
减缓方法,以满足该区域GNSS用户应用需求嘲。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