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

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

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刘丹青【摘要】:吴湖帆是民国时期海上画坛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虽以画名于世,但本人亦拥有多重身份,画家、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词人等,在三四十年代的鉴定界更有“一只眼”的美称。

本文着重以吴湖帆现存《丑簃日记》为依据,通过对日记中鉴藏活动的整理,尝试探询其鉴定理念在鉴藏活动中生成,展开,对其创作发生的作用并产生影响的方式。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围绕《丑移日记》中鉴藏作品记录,尤以《剩山图》的发现为例,试图整理出其鉴定方法特征和鉴定依据。

第二部分则以《丑簃日记》中鉴藏交往活动为重点,通过梳理其与收藏家,商人,鉴定家,词学家的交往记录,探询其在日常活动中积累图像资源,研究鉴定依据以及建立个人鉴藏风格的方式。

第三部分则将其书画创作与书画鉴定相联系,分析作为其创作资源的书画鉴藏活动在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此影响下其创作与当时艺术风尚的关系。

由于吴湖帆的更多文字资料尚在整理之中,本文主要以现存可靠的日记为依据,尝试对其鉴藏面貌进行探索式的梳理研究,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随着资料的不断丰富,对此命题可以有更加细致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J209.2【目录】:绪论7-8第一章《丑簃日记》中的目鉴记录8-15第一节关于《丑簃日记》8-9第二节鉴定的依据——方法的综合运用9-12第三节鉴藏活动的里程碑——发现《剩山图》12-15小结15第二章吴湖帆的鉴藏活动及其影响15-22第一节图像资源的积累15-17第二节鉴定方法的切磋17-19第三节复古与新变19-20第四节以词入跋20-22小结22第三章书画创作与书画鉴藏(作为创作资源的鉴藏)22-29 第一节吴湖帆的绘画——南北宗与水墨青绿22-25第二节创作中的临仿25-27第三节时代之变与文人画境间的扞格27-29结论29-31附录一:吴湖帆年表31-51附录二:《丑簃日记》吴湖帆鉴藏辑录索引51-79附录三:图版79-82【引证文献】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林如;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郭彪;刘九庵古书画鉴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同被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刘九庵;林则徐手札十则[J];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3期2刘九庵;吴门画家之别号图及鉴别举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03期3刘九庵;王宠书法作品的辨伪[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年04期4刘九庵;金农书法艺术综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S1期5萧燕翼;祝允明赝书的再发现[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年01期6刘九庵;祝允明小楷《成化间苏材小纂》辨伪[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01期7薛永年;书画鉴定与鉴定名家要论[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2期8薛永年;20世纪古书画鉴定名家方法论[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04期9徐邦达;;几种印鉴及相关书画真伪[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1期10张长虹;;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2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1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2纪学艳;张丑书画鉴藏与著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3林如;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田亮;黄宾虹在民国时期的鉴定活动与鉴定观念[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二级引证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3条1刘镇;;浅论书画鉴定中文献学知识的运用[J];书法赏评;2012年06期2吉秋炜;;中国古代书画类文献的研究现状及其特色[J];文学教育(中);2012年02期3苗贵松;;谢稚柳学术文献研究的特别价值[J];艺术研究;2012年04期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郭彪;刘九庵古书画鉴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相似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1罗泽国;;西城里与大风堂[J];上海文博论丛;2009年01期2赵榆;;九华多佳品太乙尽真迹——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品赏[J];收藏家;2010年10期3赵榆;;九华多佳品太乙尽真迹——喜见张大千《山水二十八条屏》[J];收藏;2011年02期4高鸿;;张大千作品真伪辨析实例(七)[J];收藏界;2006年10期5林水;;假作真时真亦假——张大千的“造假”逸事[J];东方艺术;2007年09期6陆判;;从《九峰三泖图》看张大千的仿古书画[J];艺术市场;2006年11期7李诚;;“造假大师”张大千[J];中外文摘;2010年18期8赵榆;;最后的九华堂珍藏[J];收藏;2011年08期9蔡卫东,李文华;一般优孟衣冠别样精神血肉——对张大千一例伪古作品的初步认识[J];东南文化;2002年12期10卫升;;张大千如何造假?[J];中国西部;2009年02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蔡姝婧;;用Java语言实现的日记本[A];Java技术及应用的进展——第八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5年2张亚群;刘明;王建业;;IPSS夜尿次数和排尿日记相比较的准确性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3徐弘祖;徐建春;;游雁宕山日记后[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4卞雪凝;;让日记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中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初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5晓雪;;不断创新异彩纷呈——读孙建东的中国画[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6熊月之;;开埠初期上海文人生活写照——介绍台湾未刊王韬日记[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7王艳玲;;炳灵寺北魏造像的时代背景[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8郑彦军;;董其昌与担当的山水画之比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9李赓文;;收藏家的遗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10谢政发;;论董其昌之书画艺术[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前10条1本报记者杨琳;澄远楼主颜明书画收藏法眼独具[N];上海证券报;2008年2赵智强;张大千书画辨识[N];中国商报;2001年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杨耕;大千粉本,粉本大千[N];中华读书报;2008年4水天;旧时高仿能卖高价[N];中国文化报;2009年5澳门艺术馆馆长陈浩星;与古为徒博采众长[N];中国文物报;2001年6林木.;大千“山斋”集古之大成[N];中国商报;2005年7王琪森;海派书画收藏与海派书画创作的历史对应[N];文汇报;2007年8李炻;张大千的书法承传[N];国际金融报;2000年9本报记者宋亚娟;人生何处不艺术[N];乐山日报;2009年10一俊;张大千艺术市场上的台柱[N];中国商报;2007年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商勇;艺术启蒙与趣味冲突[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2纪学艳;张丑书画鉴藏与著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3袁学军;《芥子园画传》中的山水画法式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4刘越;《芥子园画传初集》考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5于洋;激变与守护的现代求索[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6郁辉;杨钟羲年谱补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7陈忠康;《兰亭序》版本流变与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8陈怡勋;从文徵明风格为主之代笔画家与作伪画家看十六世纪苏州艺术市场之概况[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9姜昳;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文献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10吴晓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刘丹青;吴湖帆《丑簃日记》与书画鉴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2唐勇刚;海上鉴藏名家钱镜塘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3韦晶;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对当代山水画色彩的启示与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4曹俊;张大千人物画稿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5陈皎月;张大千、刘海粟泼彩山水画风格特征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6何永祥;《芥子园画传》的历史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7吴阳;张大千泼墨泼彩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宋剑飞;“南北宗论”——时代的问题,画家的反应[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9孔燕;从“积劫成佛”到“一超直入”[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10杨慧;大千多变独创新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