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

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

浅谈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
摘 要:拖拉机与配套农机具的匹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机化
的发展。通过对我国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不合理现状及其制约拖拉
机与农机具配套技术发展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拖拉机与配套农机
具同步发展、增加企业规模和科研开发实力、加快配套效果认证等
发展思路,探讨了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两方面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拖拉机;配套;思路
1 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工业反哺农业,
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种粮积
极性,使农机市场快速升温,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每年以30 %的幅
度增长,带动了配套农机具的发展。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
国拖拉机的使用效率还非常低。原因还是农机具配套率低,据统计,
小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比约1∶1.5,大中型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
比约1∶1.7,发达国家拖拉机的农机具配套比高达1∶5~1∶7。
2 制约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技术发展的原因
农机具配套比不协调,农机的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已经成为我
国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我国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技术发展的因
素是多方面的。
2.1 从农业生产者的角度看
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机具作业时间短(1~2月),农业生产
者如果购置大量的配套机具,会形成生产成本过高。
2.2 从拖拉机生产企业的角度看
拖拉机的生产与研究自成体系,企业主要重视自身产品的先进
性、可靠性,而对于机组配套技术缺少必要的研究和标准化规范,
忽视了配套农机具的适应性,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拖拉机产品适
应性提高。另一方面,与农艺的结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结合还
不够紧密,特别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后,随着经济作物的增加,与
之相配套的机组并没有跟上。
2.3 从配套农机具生产企业的角度看
配套农机具的生产与研究也是自成体系,多数配套机具是有针对
性地为某一特定拖拉机配套而设计的,而与其他型号的拖拉机则不
匹配。行业实力小,发展后劲不足。我国农机具产品的生产厂家多、
企业规范小,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低。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上也
有一定的困难。
3 发展思路
3.1 开发拖拉机的同时自主开发配套的农机具
这种开发速度快、匹配效果好,但配套农具品种少,地域适应性
有所限制,要注意选择配套农具的类型,抓住用量大、适宜地区广
的农具进行开发配套,以提高经济效益。开发拖拉机的同时注重信
息交流。在专业性媒体上公布与农具配套有关的参数,征集机组开
发配套的合作伙伴,为广大农机推广应用部门、农机具企业提供最
新拖拉机产品信息,为其配套或开发新型农具提供便利。开发拖拉
机的同时将有关匹配参数通知有能力、有合作关系的农具企业,请
其负责配备农具,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机组配套。
3.2 通过农技、农机推广部门推荐或开发适用的农具
农机推广部门承担着推进农业机械化的一部分政府职能,每年有
科研推广经费。他们熟知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作习惯,是政府在
农机基础上的参谋和推荐者。建立农技推广与农具企业,主机厂与
农具厂、主机厂与农技推广部门的固定联系,及时传递农艺变化信
息,反映对主机和农具的要求,交流产品基础与农业工程项目,以
提高机组的适应性,加速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作用。
3.3 拖拉机与农具配套效果的认证急需加快
主机与农机具的配套要进行复杂的机组测量,要做大量的农田作
业实验,要收集详实的作业效果数据,是一项涉及因素多、见效慢、
效果持久的基础工作。农具品种繁多,区域性强,特别是随着农民
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农业作业方式的变革,新型农具、复合农具、
高效农具不断出现,使配套工作面临巨大而紧迫的压力。应该创建
一种共同认可标准多、渠道匹配认证的方式,发挥主机厂、农具厂、
农机推广部门的积极性,加速机组配套效果的认证。
3.4 大力推广经过配套认证的机组
实现了产品的配套只是解决了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必须以有效的
方式进行推广才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以试行主机与农具
企业合作发布产品广告,合作进行机组演示,主机与农具同展厅展
销,双方信息方面的及时沟通,加强销售区域、销售网点的联系,
双方在推销本企业产品时都要强调与机组的匹配性能并推荐配套
的主机或农具,尤为重要的是要保证购买渠道的畅通。还可以探索
代购代销指定配套等多种更紧密合作的其他方式,切实为用户着
想,方便用户,服务用户,使企业前期的投入和努力能够为用户带
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企业赢来可观的效益。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中央长期坚持并致力加强的,近
年来出现的农业生产化趋势为农机化发展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农
机企业应该也能够为中国的农业提供装备,除了提高主机性能,增
加农具品种种类,对两者的有效匹配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而保
证机组高效、实用,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