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兵教育授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

新兵教育授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

第二课: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2013年新兵教育电视授课)文字稿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 邵永灵

新战友们,大家好!
参军前,大家对我们这支军队都有所了解。影视作品中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
抢险救灾官兵奋不顾身的感人场面,国庆大阅兵三军将士铿锵豪迈的威武雄姿,都会给我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来到部队后,通过参观军史馆荣誉室、聆听革命传统报告,我们对这支军
队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我军为什么能够如此骁勇善战,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为什么能够历经苦难辉煌,成为民族独立和复兴的脊梁?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人民军
队的辉煌历程,在领略我军优良传统的独特魅力中,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我军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峥嵘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这支军队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赢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逐步发展成为一支
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风风雨雨80余载,见证了人民军队的艰辛奋斗、巨大牺牲和
丰功伟绩,写下了我军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篇章。

1.从南昌城头走来,我军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战友们都
知道,在我军的军旗和军徽上,都有“八一”的字样。大家清楚它的来历和寓意吗?当初设
计军旗和军徽时,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示:“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
的日子。”80多年前,我们党与国民党合作,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正当革命浪潮蓬
勃发展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血泊中站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党
毅然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人民军队的诞
生。随后,党又先后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百色起义等武装起义,
创建了井冈山等10多块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多次打破敌人

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
事任务能力。全军上下持续掀起军事训练热潮,中外联合军演、红蓝实兵对抗、跨区机动演
练如火如荼,广袤平原、山岳丛林、万里海疆、大漠戈壁,都成为摔打磨砺部队的演兵场。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期间,安保执勤官兵顶烈日战酷暑、恪尽职守,全面展示
了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在“非典”疫情、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和泥石流面前,我军官
兵闻令而动、舍生忘死,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在茫茫的亚丁湾海域,在灼热
的非洲大漠,在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我护航官兵和蓝盔部队用忠诚和无畏捍卫国家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宣示着中国军队的自信和力量。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军后勤保障能
力大幅提升,官兵住进了新营房,换发了新军装,部队的训练、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战友们中间有不少军事“发烧友”,一定能感受到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明显加快。新
一代战机、战舰、战车、导弹逐步列装,“辽宁舰”航母正式交接入列,歼-15舰载机成功着
舰起飞,人民军队武器“家族”更大、威力更强、精度更高。“神舟”飞天、“嫦娥”奔月、
“蛟龙”探海的梦想化为现实,“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华夏儿女无
不为之振奋和自豪。经过全军将士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
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陆军逐步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
不断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空军正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第二炮兵已成
为一支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武警部队反恐、维稳、处突能力不断加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是我们的强国梦,对军队来讲也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
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当前,全军部队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党中央、中央
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
主线,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朝着到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阔步前进。

二、我军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伟大的事业凝聚宝贵的精神,辉煌的历程孕育光荣的传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我军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这就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三句
话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它就像大树的根系,滋养着人民军队
不断发展壮大;又像是红色基因,传承在一代代革命军人的血脉中。

1.听党指挥——人民军队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
指挥枪,人民军队党缔造,成长壮大党培养。”这是一首在部队广为传唱的《听党指挥歌》。
它唱出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揭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是我军生命之所系、灵魂之所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党不仅缔造了我们这支人民军
队,而且确立和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其中有两件事最具创造性:一
个是“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由于起
义受挫,官兵情绪低落、军心涣散,部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在这
种情况下,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
建在连上”的原则,在班、排设立党小组,连队设党支部,营、团建党委。另一个是古田会
议。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通过
的《古田会议决议》,鲜明提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了党唯一
地、独立地领导和指挥这支军队。正是有了这些原则和制度,我军才能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战
而不溃散,和平时期历经考验而不变色。军心凝聚在党旗下、军旗紧跟着党旗走,成为我军
最鲜明的政治特色;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成为一代代官兵最宝贵的政治品格。长征途
中,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采取挑拨离间、拉拢欺骗等形式企图分裂红军,
另立中央。广大官兵头脑清醒、坚决抵制,红军总司令朱德在被软禁的情况下,坚定表示一
生服从党中央。随后赶来的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明确表态:“红军是党创建的队伍,无论在
什么时候,枪杆子都要听党中央的指挥。”张国焘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逃跑时连警卫员都不
跟他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许多官兵对摘下红五星、换上
国民党的军徽心里想不通。但党中央一声令下,全体红军将士满含热泪、义无反顾换装出征。
老将军李水清回忆说:“不管理解不理解,大家都知道这是党的决定,必须执行。”1998年特
大洪灾发生时,某部因精简整编,不少官兵已确定转业复员,刚刚参加完向军旗告别仪式,
接到上级命令,二话不说就奔赴抗洪前线,用赤胆忠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近
些年,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大对我军渗透破坏的力度,大肆鼓吹“军
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企图动摇军队的“根”、腐蚀军队的“魂”。全军广
大官兵任凭风浪起、我有主心骨,自觉抵御敌对势力的侵蚀影响,做到了坚决听党指挥、绝
对忠诚可靠。听党指挥是党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是我军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是军队
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都不能打半点折扣。

2.服务人民——人民军队永远坚持的根本宗旨。大家都听说过张思德的故事吧?张思德
是八路军的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他在延安附近的深山烧炭,因炭窖崩塌不幸牺牲。毛泽
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
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深刻阐述了服务人民是我军永恒的
主题,是我军最高的价值追求。我军从建军之日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写在鲜红的战旗上。
南昌起义的政治纲领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维护工农利益”。秋收起义时,
毛泽东把起义部队命名为“工农革命军”,并打出了缀有铁锤镰刀图案的军旗,表明为工农利
益而战是这支部队的根本目的。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贫苦农民有田种、有
饭吃,翻身做主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我军的宗旨简洁明确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
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
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几十年来,这一宗旨始终激励着一代代革命军人,为了人
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不懈奋斗。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高喊“为了人民”奋勇前行;在
敌人血淋淋的屠刀下,他们高喊“人民万岁”从容就义;在波涛汹涌的洪水中,他们高喊“救
群众、救群众”没入激流……据民政部门统计,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有名可考
的烈士超过370万人,而无名烈士更是难以尽数。他们把对人民的无比忠诚镌刻在一座座烈
士纪念碑上,把对人民的深情大爱播撒在祖国的每一片土地上。在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
有一个以小村庄命名的特殊连队——“刘老庄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