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
班级:12级朝鲜语2班
姓名:袁仲涛
学号:1260229 指导教师:吴惠仙
引言
中国古代,乌龟作为一个神圣的灵物而倍受人们崇拜,它被看作祥瑞之物,跟龙﹑凤﹑麟三者并称“四灵”或“四神”。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龙﹑凤﹑麟都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而龟却是其中唯一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龟类在地球上生存约已2.5亿年,距今约1.5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时期最为繁盛,种类繁衍多样,它性耐饥渴,寿命很长,它们虽经历了地球上种种恶劣生态环境变化,但凭着它坚韧的生命力和本身特殊的生理机能而顽强生存至今。人们给同一个美誉:“活化石”。
龟是吉祥的象征和长寿的代表物。中华民族的龟崇拜,源远流长,由此积淀而成的龟文化蔚为壮观。从考古出土资料看,中国人对龟的崇拜,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在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一些文化遗址如山东大汶口﹑河南贾湖﹑浙江河姆渡等墓葬中,都曾先后发现龟崇拜的遗存。在安徽凌贾滩遗址中,还出土弥足珍贵的玉龟实物。据专家考证,这种玉龟是作用祭祀功用的。古人为什麼选用龟来祭礼呢?《礼记·礼运》提供了破解的密码:“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所谓“兆吉凶”,是说龟具有掌握未来发展的非凡智慧,而龟了解未来发展的智慧神力,直接来源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对此,《礼统》曾加以解释:“神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黝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黝锦,运转应小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
因此龟鳖与中国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脉络和渊源。在此仅讨论龟鳖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目录
一、龟甲骨文 ............................................................................................................ 5
二、“说文解字”—龟鳖文字的演化: ................................................................ 6
三、古典文学名着中的龟鳖 .................................................................................... 7
四、中华古今诗词歌赋中对龟鳖的吟颂 ................................................................ 9
(一)《诗经》 ........................................................................................................ 9
(二)“诸子百家” ................................................................................................ 9
(三)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 12
(四)《唐诗歌辞》 .............................................................................................. 13
(五)《宋词诗赋》 .............................................................................................. 17
(六)《元曲•辞赋》 ............................................................................................ 20
(七)明代 .............................................................................................................. 21
五、龟印、龟驮碑、龟墓志铭、龟工艺品及龟鳖画 .......................................... 23
(一)龟印 .............................................................................................................. 23
(二)“龟驮碑” .................................................................................................. 23
(三)“龟形墓志”................................................................................................. 25
(四)龟鳖形象艺术品 .......................................................................................... 26
一、龟甲骨文
龟甲骨文的起源于“龟卜”在上节已作过简单介绍。可以看出:甲骨文是指殷墟出土的刻在占卜用的龟甲或兽骨上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在三千多年的商代已经通行,又称“契文”、“卜辞”、“刻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古文字学家王懿荣首次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商代殷墟出土龟甲上发现的这种契刻文字,比西周金文还要早几百年。到目前已出土这种刻有“甲骨文”的甲骨片已十五万片以上。说明龟甲骨文已经形成较完整的文字体系,约五千多单字,不过约有一千多单字至今尚未能解读。清官商刘鹗还从收买的5,000多片有文甲骨中,挑选了1058片,编辑为《铁云藏龟》一书,这是甲骨文的第一部着录书。
从远古人类“结绳纪事”开始,到出现殷商“甲骨文”到底历时多长,还无从考证。不过可以断定自从出现“甲骨文”,华夏民族首次有了语言、文化承载、传播的媒体,大大加快文明史的进程。它不仅记录了占卜内容,而且真实记录殷商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和汉字的发展状况,弥补后世史学家研究文献的不足,纠正史书中的讹误,印证某些正确史实,为后世研究殷商时期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材料和重要凭证。使甲骨文的研究成为史学与考古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如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祭祀狩猎涂朱甲骨文,共160余字,纪录了商王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这是有关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同时出土的还有一片甲骨文,经考证上面刻有出现在商王武乙时期有关月食的实际观测纪录。后来证实此次月全食发生在公元前1173年7月2日。但也有说发生年代为公元前十三、 十四世纪。
甲骨文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有名词、代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汉文字。后来逐步演化成为“钟鼎文”及以后的多种“字体”,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学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乌龟可谓功不可没。
二、“说文解字”—龟鳖文字的演化:
汉字“龟、鳖、鼋、鳌等经历了数千年字体演化过程。东汉学者元慎所着的汉文字学巨着《说文解字》中,就有“龟”字的象形文、金文(钟鼎文)和“龟、鳖、鼋、鳌”的篆书。现代电脑中文字库中对“龟、鳖、鼋、鳌”,还派生不同书体,比较典型的字体如下所列。
宋体简:龟、 鳖、 鼋、 鳌 宋体繁:龟、 鳖、 鼋、 鳌
楷书简:龟、鳖、鼋、鳌 魏体简:龟、鳖、 鼋、鳌
粗宋体:龟、 鳖、 鼋、 鳌 草体简:龟、鳖、鼋、鳌
舒体繁:龟、鳖、鼋、鳌 姚体简:龟、 鳖、鼋、鳌
隶书繁:龟、鳖、鼋、鳌 彩云体:龟、鳖、 鼋、鳌
“龟、鳖、鼋与鳌”有关的汉字开始都是象形文字。并且一直到现代汉字简化以前的三千多年前,这几个字虽有各种书体变化,但仍然都是以“象形”为基础定型。不过发音与字义有诸多变化,如“龟”就有三种发音:一是动物名,念“归gui”音;二是龟兹国名,念“秋qiu”音;三是同“皲”字,念“君jun”音。古代文献解释:“龟为骨在肉外,鳖则肉在骨外,鼋(元yuan音)与鳌(鳖bie音)都是巨大的鳖;并且有灵性,寿高千岁”。
《周公解梦》载:若龟鳖、鱼虾、昆虫入梦“龟入井宅富贵至 龟蛇相同主生财 见龟者主女人贵 捉龟者主丧事至见鳖者主有得财”
三、古典文学名着中的龟鳖
在我国绚丽多彩的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民间文学、章回小说中,龟鳖往往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不过开始时多受褒奖,成为坚韧、灵巧而长寿的现存“神物”,但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慢慢背上胆小、污秽、娼盗的骂名。不过在文学作品中,毕竟借物说事,造境寓言是常用的创作手段,没有必要为可爱的水产动物珍品—龟鳖正名和鸣不平。下面请欣赏文学作品中龟鳖的精彩表演:
(一)《西游记》大白鼋助唐僧师徒二渡通天河
(二)《三国演义》诸葛孔明巧用八卦借东风摆石阵
(三)《水浒全传》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大破童贯官军
(四)《古今图书集成》瑞龟游宫沼赋
(五)《晋书》毛宝传
(六)《庄子•秋水》埳井之蛙——鳖与蛙的寓言故事
除上述文学名着,故事寓言外,涉及龟鳖的还有很多。如《红楼梦》、《牡丹亭》、《太平广记》等古典文学名着。直到已步入“数码时代”的当今,龟鳖一族经常在如《乌龟历险记》、《新龟兔赛跑》、《鸳鸯梦》、《忍者神龟》、《海底世界》等网络小说、影视作品中,充当主角或配角明星亮相。
四、中华古今诗词歌赋中对龟鳖的吟颂
在浩如烟海的诗词曲赋是中华文学晶莹灿烂的瑰宝,在世界文坛拥有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其中对神奇龟鳖的吟颂从古至今,比比皆是,下面摘录部分如下:
(一)《诗经》
【国风】•氓•卫风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垝垣(音鬼员):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卜卦之体。咎言:凶,不吉之言。贿:财物,嫁妆。”这是用龟甲与蓍草占卜的记载。
【颂】•鲁颂•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可谓诗的历史。《诗经》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孔子及弟子们,收集在民间流传的古老民歌、民谣,经整理编撰而成的诗歌全集。其中对流传已久的“龟卜”“甲骨文”等龟鳖文化知识均有记载。
(二)“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时代大过渡,是中国进入“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儒、道、法、墨、兵…百家争鸣”的无比辉煌时期。出现孔、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