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本解读问题及策略浅析
【摘 要】语文文本解读是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初中阶段
处于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过渡期,因此初中阶段的语文文本解读应
该得到重视。本论文主要是立足于语文文本解读,以初中阶段为例,
对语文文本解读的相关问题进行浅析。论文主要涉及了语文文本解
读的问题以及策略。
【关键词】语文文本;解读;初中;问题;策略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媒介和
载体。语文教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教材即我们使用的
语文课本。因此必须重视对语文课本的使用,除了通过课本的学习
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文本进行解
读。“解读”就是指通过分析来理解,教学中的“语文文本解读”
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解释、体验、建构和
评价反馈等一系列从文本符号中获得意义的阐发行动、实践活动和
心理过程,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要途径。”1
语文文本解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文本解
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 初中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1 语文文本解读的“技术化”。
很多老师在进行的阅读教学时,常常把一个完整的文章肢解得零
散破碎,一句句的讲。有的教师则把品读词语或句子变成了一种固
定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我们不否认有
些经典文章或经典句子需要我们去一句句的咀嚼鉴赏,但是,对于
大多数文章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这种“技术化”的解读方式使得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常常忽视教
材的文体特点和教学要求,套用同一模式进行。并且教师的解读大
多源于教学参考书,很容易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个性思考
和情感体验,这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解读时存在“一元化”和不恰当的“多元化”两个极端。
在初中语文文本解读中形成了一套顽固、强大的解释体系是现在
初中语文文本解读的一个重要问题,导致了文本解读的教条、单一
和贫乏。
与此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的推崇热捧解读的“多元化”。
“多元化”是语文文本解读的一个特点,但是不能没有“度”的进
行多元解读。受“多元化”与“个性化”解读的影响,很多人认为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读者是阅读的主体,对解读文
本具有权威性,因此很多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再加任
何的引导,使得学生就文本而谈文本,完全忽略作者的经历与写作
背景,不考虑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致使学生的解读浅尝辄止,不能
挖掘出文本有价值的主旨。
1.3 语文文本“政治图解式”的存在使得代替“学术”研究成果
久久的被排斥在教学的门外。
“由于受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我们习惯于用政治的眼光来解读
课文,对很多课文的理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打上政治的印记,
这使得原本丰富多彩的课本理解变得枯燥乏味甚至面目可憎。”程
翔先生这句话反应了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政治图解式”的文本解读方式把学术研究成果——即使是经得住
时间检验的成果——排挤的在课堂中没有容身之处,使得阅读教学
失去了丰富多彩的本性。
2 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语
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对于学生的解读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
该从专业的角度提高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提高自己掌
控整个课堂的能力,努力的引导学生对语文文本进行有效的解读。
首先,教师在面对文本时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读者,把文本
当做一个陌生的文本,对教材仔细研读并感知,发现教材的主旨。
在研读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体悟文本的内涵与思想情感,并且在阅
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
其次,教师再把自己还原到老师的位置,把文本看做教材,用文
本进行教学,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研读探究,把握文本中学生
应该掌握的有易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教学
设计。在解读时教师应该做到还原文本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
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文本解读的主体,并且是最终主
体,同时也是教师引导解读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
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解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因此,在进行教学
设计后,要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用学生的思维去考虑解读中
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自己感觉可能存在的问题,往往也是学生
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以引导学生顺利
解读文本。
注释:
1 《语文解读学》,李洪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第2页。
参考文献:
[1] 浅谈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艺术[j]. 丁彩娟. 语文学刊,
2008年6月版.
[2] 语文解读学[m]. 李洪先.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年10月
版.
[3] 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m]. 蔡明、王立英、张聪慧.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5月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