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变堆用Nb3Sn超导磁体设计分析

聚变堆用Nb3Sn超导磁体设计分析

第34卷第8期2011年8月合肥i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IA3GY

V01.34No.8

Aug.2011

Doi:10.3969/j.issn.’1003—5060.2011.08.015聚变堆用Nb3Sn超导磁体设计分析

刘旭峰,杜世俊,。叶民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文章介绍了Nb。SnCICC超导磁体的设计分析过程。根据超导磁体设计要求,以零维模型为基础。给出了磁体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公式,得到了磁体运行的主要性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导体具有较大的温度裕度和稳定性裕度,磁体的设计是安全可靠的。关键词:Nb3Sm管内电流导体(ClCC);超导磁体;温度裕度;稳定性裕度中图分类号:TM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60{Z011}08—1183—05

DesignanalysisforNb3Snsuperconductingcoilusedinfusionreactor

UUXu-feng,DUShi-jan,YEMin-you

I(InstituteofPlasma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Hefei230031,China)

Absllrad:ThispaperintroducestheanalyticalprocessofthedesignoftheNb3Sncable-in-conduitconductor(a.0C)superconductingcoilAccordingtOthedesignrequirementofsuperconductingmagnet,aset

of

meth-

odsandformulasisprovidedforcolldesignbasedonthezero-dimensionalmodelTheresultsofmainper-

formance[Xal'allletersanalysisshowthattheconductorhaslargetemperatureITlargirlandstabilitymarginThe

一,presenteddesignofcoilissafeandreliable.

Keywords:NI。3Sn;cable-in-conduitconductor(CIoC);superconductingmagnet;temperaturemargimstabili-

tymargin

O引言未来的聚变堆对磁体的基本要求是能承受大电流、强磁场和大的电流变化率,而目前应用广泛且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的NbTi超导材料显然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由Nb3sn材料构成的超导磁体最大特点是可以稳定运行于高的临界磁场和大的电流变化率情况下,因此以Nb。Sn取代Nb-Ti作为聚变堆超导磁体的材料成为必然趋势。目前,聚变装置中超导磁体的导体一般采用导管内多级绞缆导体,即所谓CICC导体(Cable-In-ConduitCondt】}ctor,简称CICC)。在超导电缆外面有一个不锈钢管,其作用是既可以用作冷却剂的压力容器,又可作为电磁力的支撑和传递部件。目前,将Nb。Sn超导线应用于CICC大型超导磁体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有关报道不多,本文对Nb3Sn超导磁体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并制造出国内首个大型CICCNb。sn导体的超导模型线圈,并对Nb3sn导体和磁体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本文以零维模型为基础对磁体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经典的计算公式得到模型线圈的相关参数,为磁体的工程设计和实验提供依据。1磁体设计方案及主要参数磁体初步设计方案为内径600mill,外径860mm,高度170mm。线圈由CICC导体绕制而成,为IOX10匝,导体总长度约230in,线圈的

收稿日期:2010-09—21:修回日期:2010-II—10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GBl01003)作者简介:刘旭峰(1979一),男,安徽合肥人,博士,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I杜世俊(1950一),男,安徽合肥人,博上,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民友(1962--).男。安徽庐江人,博士。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1184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

整体结构和线圈的冷却回路如图1所示。模型线圈的冷却方式为超临界氦迫流冷却,工作温度为4.2K,分5个冷却回路,线圈自感为8.2mH,最大工作电流约12kA,线圈储能59MJ。600:lr7】黼㈣图l线圈整体结构及冷却回路示意图超导模型线圈由CICC导体绕制而成,该导体结构采用4级绞缆结构,绞缆的配置为(2Sc+1Cu)X3×3×3。即第1级缆为2根超导线和1根铜线扭绞,第2级缆为3个第1级缆扭绞,其余类推,其绞缆配置如图2所示。导体中含超导线54根,铜导线27根,超导和铜导线的外径均为0.831Tlnl,单根超导线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20A。∞8瓷[邋二趟a&,0.883\/f徊鳓为了降低交流损耗,在第3级缆外用0.11Tffn的不锈钢带进行花包,另外为了避免在穿管过程中损伤超导线,在最后一级缆外用0.1mnl的不锈钢带进行了半叠包。第4级超导线缆成型后穿入壁厚1.5mm的316L不锈钢管,通过压方、成型后形成尺寸为13mmXl7mm的CICC超导电缆,超导电缆的空隙率为33.45%。线圈在最大工作电流下,截面上的磁场分布状况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线圈上的最大磁场约为4T且分布在线圈内侧,线圈中心及外侧的磁场要远低于内侧磁场。对于每匝导体,其不锈钢铠甲截面的拉伸应力为:仃一BIR/A(1)其中,B、j和R分别为导体的磁感应强度、电流和半径;A、口分别为不锈钢铠甲的截面积和拉伸应力。

O.28O.320.360.400.44尼7m

图3线圈截面磁场分布

按照最大磁感应强度值计算电磁应力值,得到a≈228MPa,而316L不锈钢在4K温度下的抗拉强度超过700MPa,所以不锈钢铠甲的强度足够承载电磁载荷。

2磁体设计分析和计算2.1临界电流与温度裕度电流、温度与磁感应强度是影响超导体的3个重要参数,当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这3个参数有一个上限。如果通过超导体的电流达到这个数值,超导体将从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该电流值称为临界电流。超导体失去电阻进入超导态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外加一个足够强的磁场,超导体将从超导态转变为正常态,该磁场称为临界磁场。Nb。Sn超导线的临界电流与温度、磁场和应变有关,通常可通过经验公式对不同温度、磁场与应变条件下的临界电流进行预测。为了获得精确的经验公式,常常需要大量的测试数据对经验公式进行充实与修正,以期得到更为完善的结果。临界电流密度、临界温度和临界磁感应强度可分别由(2)~(4)式求得[1]:J。一Cs(£)(1一t1‘52)(1一t2)bp(1—6)9/B(2)F(B,e)=‰[s(e)]寺(1一bo)彘(3)

B壶(T,e)=B丕。一5(e)(1一t1·52)(4)其中,.,。耳(B,e)和B乏(T,£)分别为临界电流密度、临界温度和临界磁感应强度;B乏。~为在温度与应变均为0的状况下的上临界磁感应强度;

万方数据第8期刘旭峰,等:聚变堆用NbsSn超导磁体设计分析1185

Ek为磁感应强度和应变均为0的状况下的临界温度;s(£)为应变函数;B、T和£分别为超导线的磁感应强度、温度和应变值;6、b。和t为归一化参数;C、P和口分别为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确定的拟合参数。其中归一化参数为:BB扫5菘可丽’bo。瓦面万’t=嘉%。根据(2)式可求得Nb3Sn超导线在温度4.2K、磁场4T和应变一0.7%下的临界电流j。=684A。实际运行时,电流应不超过理论计算值的80%。根据设计方案,超导磁体单根超导线的最大工作电流为220A,远小于临界电流,磁体是安全的。温度裕度是指在给定磁场和运行电流下,超导体的电流分流温度L与导体运行温度L的差值,即AT=L—k=[E(B,£)一T印](卜i)(5)其中,i为运行电流与临界电流的比值。对于一个运行电流为k的超导体来说,当一个暂态能量输人到导体上时,导体温度由L升高到T,当T<T。时,电流仍在超导体中流动,这时没有焦耳热产生。当导体温度满足L<T<Tc时,电流出现分流,一部分电流转移到铜基体中,焦耳热开始产生。当导体温度T>Tc时,电流全部流入铜基体中。对于CICC导体的设计来说,希望对于暂态的能量输入导体的温度小于Tk。温度裕度越大,导体越稳定[2]。由(5)式可以求出模型线圈的温度裕度AT=6.68K,线圈的温度裕度很大,远远超过Nbssn超导线圈设计的温度裕度(>1K),这是因为模型线圈的磁感应强度远小于Nb3Sn超导线的临界磁感应强度(22T)。2.2稳定性裕度稳定性裕度是导体能够保持或恢复到超导态容许承受的最大暂态能量,通常用单位电缆体积容许吸收的最大能量AE来度量。所谓稳定性裕度,意味着当导体的暂态能量小于△E时,导体是稳定的[2】。当温度在4K附近时,所有固体材料的比热容都变得很小,液氦和超临界氦的比热容比固体材料高出2~3个数量级,因此稳定性裕度主要由冷却剂决定。稳定性裕度的量值取决于导体电缆空间的氦在分流温度和运行温度之间的焓差,其最终的表达式可以写为:AE=肯限fhe(L—k)(6)

其中,m、Che分别为液氦的密度和比热容;A为液氦在电缆空间所占的比例,即空隙率。由(6)式计算得到稳定性裕度为:AE=1852mJ/cm3。

2.3铜超比CICC导体是准低温稳定的,可以利用Stekly判据来分析导体的稳定性[21。Stekly判据表示为:『2萨甄赢渤≤l(7)

其中,y为基体材料的电阻率;J。为超导体中的临界电流;A为基体截面积;h为传热系数;P,为电缆中股的湿润周长。当◇To时,电流向基体中转移,产生焦耳

热。这时需要足够的铜来运载来自导体的电流,并将热量传输到氦中去,以便超导恢复。只要热产生速率小于热移除速率,即a<l,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当T—Tc时,电流将全部流人铜基体中,将Stekly判据改写,从而得到使导体稳定的铜和非铜的比率应满足:爱≥最譬%。-㈣

带入相关参数后得到铜超比≥1.5,磁体导体设计的铜超比为2,满足铜超比的要求。2.4极限电流当导体每单位长度焦耳热产生的速率小于或等于从股线到氦的传热速率时,导体是稳定的,得到股线表面的功率平衡方程为[3]:‰乓/A。≤P。I}l(Tc—k)(9)

当焦耳热的产生和热移出相等时,运行电流达到了最大值,该电流称为极限电流,可表示为:J‰=[夕。hA。(Tc—k)/r=-I仉5(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