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亦为乙型肝
炎病毒(HBV)高流行区,根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
病学调查资料,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
5岁以下儿童HBsAg的携带率为0.96%[1]。目前HBV分为A~I共9
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基因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
理特征,且与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应答等都有密切关
系,能影响HBV感染自然病史、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抗病毒
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病毒变异的方式等。因此,了解HBV基因型的分
布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目
前研究HBV基因分型时,大多数的研究对象来自于临床,对自然人群
感染HBV标本的基因分型进行研究的不多。在对深圳地区居民乙肝血
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HBsAg阳性血清做进一步基因型分布研
究,以初步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流行特点,为指导乙肝防治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
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以深圳市居民作为目标人群,采用多
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1岁~59岁深圳户籍人口和在深圳居住6
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作为抽样对象。

1.2仪器与试剂MultiskanMK3酶标仪(芬兰);ELx50型洗板机(Bio-
Tek公司);7500型荧光PCR仪(ABI公司)。HBV血清学标志物试剂盒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20101102);HBVDNA检测试剂盒
(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20100501);HBV基因分型PCR检
测试剂盒(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00910)。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在现场问卷调查的同时,对所有1周岁以上的调查
对象均由当地社区医院采集静脉血2ml~4ml,冷藏并及时送往深圳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00r/min离心5min进行血清分离,-20℃保存
待检。对每名被采血人员都遵循知情自愿的原则,将采血目的和用途
进行事先告知。

1.3.2HBVDNA载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HBVDNA,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灵敏度为500IU/ml。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
作与判断结果。

1.3.3HBVDNA基因分型测定HBV基因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严
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检测下限为103IU/ml。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均数间比
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2.1乙肝表面抗原流行情况此次共调查3771人,其中男性1834人,
女性1937人,男、女比例为0.95∶1。调查人群中HBsAg阳性率为
6.68%(252/3771),整个年龄组中1岁~组最低,40岁~组最高,
HBsAg阳性率随年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HBsAg阳性率男性为7.2%(132/1834),女性为
6.2%(120/1937),各年龄组HBsAg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调查对象中具有深圳户籍1898人,占调查人群的
50.3%;非深圳户籍1873人,占调查人群的49.7%。2种户籍类型人
群中,HBsAg阳性率较为接近,分别为6.32%(120/1898)、
7.05%(132/1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HBV基因型与性别的关系选择HBsAg阳性样本252份,在此基础
上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其病毒载量,共筛选出HBVDNA高于检测
下限(≥1×103copy/ml)标本83例进行基因型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其
中79例可检出基因型,4例未能分型,检出率为95.2%。其中B型为
61例(73.5%),C型为17例(20.5%),B+C混合型仅有1例(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和B+C3种基因型在男、女之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HBV基因型与年龄分布的关系B型感染者年龄为33.79岁
±13.55岁,C型感染者年龄为37.41岁±14.10岁,两者之间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的分布在年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而且基因型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在
15岁~59岁年龄组分布最高,B型检出率为86.9%,C型检出率为
88.2%(表3)。

2.4HBV基因型与HBeAg、抗-HBeAg阳性率及HBVDNA水平的相关性
分析因为B+C混合型仅1例,因例数太少未作统计学分析。C基因型感
染者HBeAg、抗-HBeAg阳性率及HBVDNA水平均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深圳是乙肝高发地区,也是当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次乙肝
调查了解到1岁~59岁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6.68%,5岁以下儿
童HBsAg阳性率仅为0.16%,说明深圳乙肝感染情况好于广东省2006
年病毒性肝炎调查的情况,也好于全国其他城市。结果显示,HBsAg阳
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有上
升趋势。这可能因为20岁~59岁年龄组是社会人群的主流,工作和社
交较为广泛,增加了乙肝病毒感染的机会,是导致该年龄组人群乙肝
高发的主要原因。对此情况应该针对人群加大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
度,增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HBV基因型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为B型
和C型,其中北方以C型为主,南方以B型为主,在新疆等边远地区
可有D基因型分布。各地报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有较大的差异性,确
切分布状况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HBV基因型分布以B
型为绝对优势基因型,C型次之,B+C混合型偶有发生,符合深圳地区
处于南方的地理特点。B、C2种基因型中男性感染者的构成比均高于女
性感染者,但基因型在男、女间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基
因型别与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还发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基因型分布不均衡,在15岁~59岁年龄组分
布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采用的荧光PCR方法快速、方
便、阳性率高,适合大规模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因为试剂盒
引物的限制,本研究只能检测B型、C型及B+C混合型。全基因序列测
定法是金标准,可实际操作困难、费用较高。对于4例感染者未能分
型,可能是其他基因型,可考虑下一步用全基因序列测定法进行分型。

HBVDNA的复制水平与肝脏炎症进展水准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C型
HBVDNA高于B型,提示C型病毒复制能力强,与Kao等人报道相符,
但B、C2种基因型感染者的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制水平
不能反映基因型分布,与谢琴秀和孟运运等国内学者的结论基本相同。
目前有很多研究提示,不同的基因型与HBeAg状态有一定的相关性且
与临床转归相关。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志,本
研究显示C型感染者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感染者,但B型、C型在
HBeAg+和HBeAb+两者中均不存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入选感染
者例数相对偏少,使其统计结果出现偏倚相关,也可能实际情况确实
如此,这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此外,虽然仅检测到1例B+C
混合型,但发现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B型及C型,与单基因型
相比,B+C混合型的致病性目前在HBeAg血清学转换、抗病毒治疗反应
及预后方面研究较少,仍需对该型感染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之,每个地区的主要基因型以及基因型的地理分布与HBV感染的地
方流行性相关。该研究样本是来源于深圳地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的采
血样本,是对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基因分布情况的研究,在一定水准
上能代表深圳地区HBV基因型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针对群体的乙肝防
治策略方面可提供更加确切的信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