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粤语电视节目
中国是一个多方言国家,但电视台通常使用普通话播出。
广东的地方电视台在全国最早使用地方方言播出粤语电视节目。
广东之所以用粤语播音,源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毗邻香港澳门的特殊地区,加上广东当地基本以粤语为当地的母语,国家广电部批准了珠江频道、广州频道使用粤语播出节目。
广州频道自采用粤语播音后,收视率大大提升;而广州电视台经济频道2009年改用普通话播音后,收视率一年间迅速下降,因此粤语电视节目就这样诞生和被延续下来。
谈到粤语电视节目不得不谈的的是粤语作为广州方言,广州人的母语,也是整个广东地区人民的生活用语,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一个载体,代表的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就使得在广东粤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大大的增加,收视率的增加也就使得粤语电视节目的类型开始扩大,而大多数收看粤语节目的民众也在维护自己的文化,体现出对岭南文化的一种尊重和重视,也是对岭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对于广东的粤语电视节目,我有几个关键词:1、深入人心 2、粗而不俗 3、发展空间
1深入人心,指的是它们在大部分广东观众心里,占据了无可撼动的地位。
对于从小就身处粤语环境中中大的广东人,粤语无疑是最普遍最基本的“母语”。
而由于全国对于普通话的大力推行,几乎大部分电视节目都是普通话为主的节目。
粤语节目在所有节目范围里占据的比例并不大。
所以仅有几个的粤语电视台和电视节目就成了我们这些观众群体的一个对于母语的“精神寄托”与“依赖”。
同时加之一部分老广东人从小看的都是粤语节目当它成为一种习惯不可改变时也就突显出粤语电视节目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加之了对粤语电视节目的依赖性,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它对于我们而言的深入人心了。
2、粗而不俗,在许多人听来,粤语都是以口语化,随意化为主。
当然这里要排除粤语新闻节目,指的是大多粤语生活、娱乐、综艺类的节目,口语化偏重,这里可能就显得其有点粗俗。
的确,口语化和随性化是粤语的两大重要特点,但在粤语电视节目里显现出来的现象并不代表其会粗俗,因为它是把一种广东人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用语言的方式演绎出来,同时表现出粤语与当地岭南文化的结合,粤语语言本身就是岭南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是粗而不俗。
3、发展空间。
一是对于粤语的电视节目类型,大多是综艺娱乐类节目,我觉得想要将粤语电视节目延续传承下也要做好粤语新闻类节目并且让它成为品牌。
也就是要将粤语节目的类型多样化。
二粤语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得不说的是广东的一部分电视台看到一些因添加粤语电视节目导致一部分电视台收视率在本阶段急剧增加,因而也采用了粤语节目,一部分电视台或许只是看到了粤语类节目收视率高而盲从,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最重要的内容。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传承的粤语电视节目,应该重视弘扬当地地域文化,突出本土化,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载体,同时更体现了人们对当地区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归属感。
无论是综艺类、娱乐类节目还是粤语新闻类电视节目,本地方言是其节目中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内容,要有内涵,强调贴近性的同时不忽视导向性,处理好区域化与通用化的关系。
举个例子创建了粤语电视节目,吸引了很多广东本地的受众,那如何能将受众牢牢稳定住,这里就需要扎扎实实的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了,提升节目品质扩大影响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即使人们对粤语方言的新鲜感渐渐退去对其电视节目的内容依旧保持持久的新鲜感。
也就是要用粤语说内容而不是内容说粤语,语言是壳,内容是核。
三是粤语电视节目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因为它现在只局限于广州口音这一种电视节目,其实还能扩大大各地区口音的粤语节目,这样能让各自的观众群体更感亲切。
加大了它
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对粤语电视节目延续传承的一个很好的基底,可以更好的保护广东地区方言节目的生存。
对于粤语电视节目我个人觉得发展进步的空间还是比较广阔的,作为广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一种传承和展示,粤语电视节目这样一个载体能够更好的向受众展示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同时不断改进和融入新的元素让粤语电视节目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