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生档案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民生档案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文/张玉兰 毫强醺∞强镰强魏羰毪l糍囊氍 ・本栏责任编辑王天泉 民生档案工作几个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民生档案工作在全国轰轰 烈烈开展,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局面。作为 基层的档案工作者,本人对民生档案工 作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愿意与各位 同行共同探讨,以期能够对民生档案工 作的发展有所推动和贡献。 民生档案工作的规划问题 国家档案局在2012 ̄1Z9月20日召开 的全国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提 出:进一步推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 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 系,把民生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平。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提 出的档案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建设 “两个体系”都是围绕加强民生档案工 作提出的。2011年制发的两批 国家基 本专业档案目录》100种专业档案中,与 民生有关的专业档案有40多种,占到了 该目录的将近一半。面对种类如此之多 的民生档案,如何规划是档案行政管理 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分重点显然是 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分清重点,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地推进 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解决好人 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 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十八大对于基本民生的重要阐述为我 们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 应当紧紧围绕十八大报告关于基本民生 的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在做好基本民生 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再将民生档案工作 推进至新领域。可以说,基本民生档案 工作是我们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出发点 和立足点。近几年国家档案局与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 社会保障业务档 案管理规定(试行)》,与民政部印发的 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通 知》、Ⅸ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等 文件,推动了社会保障档案、低保档案、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等基本民生档案工作 的开展。 民生档案制度建设问题 民生档案作为专门档案,有其自身 的规律特点。即形成了有别于一般公务 文书的文件类型,并能单独进行分类组 合整理等。每个门类的民生档案有其自 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深入研究其业务 流程,文件形成规律,总结归档文件整 理工作特点,形成符合业务工作规律的 管理制度,而不能生搬硬套一般公务档 案管理的办法。在各项管理制度中,最 重要的是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这是 民生档案管理的最基本制度,这两项 制度越详细、越准确对于提高档案管 理水平越有利。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也充 分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系统民生档案 工作做得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 政部,还是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得好的天 津、辽宁、上海、广东、重庆、新疆、青岛 等地的档案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 常注重基础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部除了与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 社会 保障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外,还 积极组织有关部门起草国家标准《社会 保障业务档案管理规范 。在原有制度 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流程,颁布后必 将积极推进社保档案的标准化进程,使 档案管理部门有章可循。 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问题 民生档案形成于各机关部门,管理 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民生档案的质量。 如何发挥主管部门的积极性是各级档案 行政管理部门抓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工 作方式。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高度 重视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与国家档案局 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共同努力、联手推 动,联合成立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 标验收领导小组,用3年时间在全国社会 保险经办系统开展社保档案达标验收活 动,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级抓一级, 层层抓的方式,有力促进了社保档案工 作的开展,全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 验收领导小组今年提出用两年左右的时 间使市县级社保档案工作全部达标。目 前,各地都在积极部署,比如安徽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安徽档案局联合下发 了 关于开展全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 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 中心和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在这方面为我 们树立了榜样。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对 推动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档 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发挥主管部门重要 作用方面多下功夫,对开展民生档案工 作好的主管部门应当以适当方式给予表 彰与奖励,以促进民生档案工作的全面 32山国档幕2013.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十八大对于基本民生的重 要阐述为我们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紧紧围绕 十八大报告关于基本民生的几个方面开展 】二作,在做好基本民生 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再将民生档案工作推进至新领域。 开展。多年来一些地方开展的创建优秀 档案工作系统应该在全国推广。 民生档案的信息化问题 档案信息化是目前乃至今后,档案 部门将要长期面临的重要工作。民生档 案的信息化是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地在民生档案的信息化方面都 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 时,我们也应看到,民生档案信息化过 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加 以注意。比如,不管是档案馆还是民生 档案管理部门,都注重民生档案的数字 化,对民生业务工作电子文件的归档重 视不够,甚至出现了在业务系统中形成 的电子文件打印后再数字化的现象,造 成重复和浪费,另外注重纸质档案数字 化的数量,对基础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视 不够,有些数据由于目录数据库不完善, 尤其涉及人名索引不全,很难发挥效用; 青岛市档案馆,在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 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做法是: 一,优先数字化民生档案。馆藏与民生 息息相关的建国后档案已基本完成数字 化,全文数据超过2100万页,为实现网 络检索和浏览创造了条件。二,建立民生 档案专门数据库,如人名档案、婚姻档 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就工就业档案 等专题数据库,通过开展民生档案全文 数字化、建立民生档案专门数据库和专 题目录、实行民生档案目录网络查询等 方式,逐步形成了覆盖广泛、检索准确、 查阅迅捷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尤其是 对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档案信息,以人名 为主线进行著录,共形成300余万条人名 数据库,一改以往逐页翻阅档案原件查 找人名的繁琐方式。只需在计算机中输 入欲查询的人名,系统便可在数秒内显 示与之相关的档案信息。他们的经验值 得借鉴。 民生档案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各级国家档案馆接收了大量的民生 档案进馆,如何更方便、快捷地提供便 民服务,是档案馆、档案室亟需研究和 探索的问题。上海市档案馆提出了“就 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 办”的16-7-民生档案远程服务目标。它 立足于市和区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民 生档案数字化资源,依托政务网络,横 向连接了全市的18家综合档案馆;纵向 联通全市各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 务中心,并逐步向各行业涉民办事部门 便民服务窗口延伸,搭建起档案馆之间 的“馆际”、档案馆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 中心之间的“馆社”以及档案馆与各涉 民部门办事窗口之间的“馆室”三联动 的档案服务协同系统。上海市民生档案 远程服务机制应运而生。江苏省南通市 档案局下设3个利用窗口,分布于市区不 同地点。为避免群众往返奔波的,3个窗 口联合构建立起档案资料和政务信息互 助联动查询服务平台,出台 南通市档 案局(馆)接待查阅窗口服务公约)),建 成“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的绿色 通道。群众可在任意一个窗口,通过工作 人员的“首问、首接负责”服务,就近查 询到所需信息,并了享受免费快捷的出 证服务。南通市档案局还联合大市范围 内各综合、专业档案馆组建“南通档案利 用服务Q Q群”,整合各县(市)区档案资 源,实现疑难查档“一Q百应”,实现档 案工作者间的良性互动。上海与南通的 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络平 台和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民生档案服务 平台和远程服务机制,更好地发挥民生 档案的作用,切实为公民服务。 民生档案的登记备份问题 目前在民生服务领域,信息技术的 广泛应用,不仅产生大量纸质,而且还产 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由于电子文件不同 于传统纸质文件的一些特性,其法律凭 证地位和证据价值时常受到质疑,电子 文件和数字档案在真实性、完整性和发 挥凭证作用方面存在着风险。2009年至 2012年底,浙江省99%的地区建立了登记 备份中心:编制l89人,投入经费7765.09 万元,共有91个单位配置了档案登记备 份管理软件平台,合计服务器268台、数 据容量1823.89T B;浙江省档案部门已对 各机关单位保存的尚未移交档案馆的教 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几 十个重点民生领域的数字档案与电子文 件进行了登记备份。当自然灾害或突发事 件危及档案安全,致使档案实体被损毁 或者信息丢失时,档案部门可利用备份 数据为各机关单位提供档案数据恢复服 务。浙江省档案部门初步建立了以档案实 时监管为核心、以证据认证为目标、以容 灾备份为保障的档案管理新格局。电子 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建立和 实施,为区域内电子文件的证据保全、安 全保障、资源整合闯出一条新路。在电子 文件和数字档案立法不完备的情况下, 通过事先登记认证和备份制度,可以降 低执法成本,为执法者提供具有权威性、 可信度高的电子证据。2012年国家档案 局在浙江召开全国档案与电子文件登记 备份工作现场会,向全国推广。浙江的经 验有力地推动了民生电子文件和数字档 案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为保证民生档案真实性、完整性提供了 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锄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县档案局1 34401) 5.2013山园档 

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