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

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

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摘要]乔伊斯小说中的语言呈现着明显的诗化倾向,而且这种特色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过程。

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小说内在的统一与和谐。

[关键词]乔伊斯;小说语言;诗化倾向无论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还是现代意识强烈的作家,都十分重视小说的语言,在其呈现上呕心沥血。

在他们看来,语言是小说存在的家园,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用语言可以实现一切。

作为“现代文学开拓者”的爱尔兰都柏林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是一位善于求新的现代派小说大师,为了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他总是喜欢借用诗歌、音乐和绘画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法。

本文主要阐述乔伊斯小说中语言的诗化倾向。

乔伊斯的小说语言体现着明显的仿诗效果,而且这种特色一直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过程。

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 1914年)压轴篇的《死者》(The Dead)中,作者采用了诗歌般的,具有优美旋律的语言来描绘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

“... It had begun to snow again. …snow was general all over Ireland. It was falling on every part of the dark central plain, on the treeless hills, falling softly upon the Bog of Allen and, farther westward, softly falling into the dark mutinous Shannon waves. It was falling, too, upon every part of the lonely churchyard on the hill where Michael Furey lay buried. It lay thickly drifted on the crooked crosses and headstones, on the spears of the little gate, on the barren thorns. His soul swooned slowly as he heard the snow falling faintly through the universe and faintly falling, like the descent of their last end, upon all the living and the dead.”(“……又开始下雪了……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

它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轻轻地落进艾伦沼泽;再往西,又轻轻落在香农河黑沉沉的、奔腾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那片安葬着迈克尔?富里的孤独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块泥土上。

它纷纷飘落,厚厚地积压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的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落在荒芜的荆棘丛中。

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微微地,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谁会说这不是一曲美妙的诗呢,尤其是“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一句,已被人们当成了诗句在一直互相传诵着。

中篇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16年)也大量采用了抒情诗的笔法。

在小说的最后两章,作者的语言风格不断升华,优美典雅、富于形象,越来越显示出诗化的倾向。

当斯蒂芬做出上大学深造的决定以后,心情十分激动,仿佛听到远处传来的美妙的音乐。

这音乐忽高忽低,犹如夜间在林中空地上升腾跳跃的篝火的火苗。

在“He heard confused music within him …then the music seemed to recede, to recede, to recede …”一句中,作者故意重复使用to recede,以求韵律之美(抑抑扬格),并且将音乐比作黄昏时寂静的天空中的一颗流星,给读者一种诗的意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Her bosom was as a bird, soft and slight, slight and soft …”和“hither and thither, hither and thither”。

再如,当斯蒂芬在海潮刚退去的浅滩上涉水时,作者描写斯蒂芬头顶上悠悠飘动的白云和脚下缓缓流淌的海草,使用的全是诗的语言:“There was a long rivulet in the strand and, as he waded slowly up its course, he wondered at the endless drift ofsea-weed. Emerald and black and russet and olive, it moved beneath the current, swaying and turning. The water of the rivulet was dark with endless drift and mirrored the high-drifting clouds. The clouds were drifting above him silently and silently the sea-tangle was drifting below him …”(“沙滩上有一条很长的小河,他慢慢趟着河水前进,河水里漂着无尽无休的水草使他颇为惊诧。

宝蓝色、黑色、褐色和橄榄色的海草一直不停地在河水下面移动着,来回摇晃,不停歇地打着圈。

小河里的水充满着各种水草的颜色,显得很深,且清晰地照出了天空中飘过的云彩。

云彩一声不响地在他头顶上飘过,那墨角藻也一声不响地从他肢下漂走……”)天上水中交相辉映,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对每一个词都经过了提炼,增一词或减一词都会破坏整段文字的完美。

其中的“dark”一词不禁使人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古诗名句中的“绿”字。

随着意识流小说的崛起,人们惊奇地发现其叙述语言与其说接近散文,不如说更接近诗歌。

在五花八门的意识流技巧中,内心独白的诗化倾向尤其明显。

句子结构简单,词汇颠倒错置,注重音韵与节奏的艺术效果,强调形象的暗示作用以及讲究语言的抒情性而忽略它的逻辑性。

这些原本诗人的专利,成为了意识流小说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段。

事实上,他们在叙述形式上的仿诗现象几乎在每一部意识流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他们在小说中的一段段生动的内心独白就像是一首首自由的无韵诗,不但其内容包涵了诗的意蕴,而且艺术形式与效果也均与诗歌相仿。

意识流小说创作的诗化倾向,不但增添了小说的美感,而且更近于表达人物意识活动紧密相连的各种意象。

同时与意识流小说侧重表现当代人,尤其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这一点相符。

乔伊斯是西方现代文学意识流小说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他耗费7年心血而成的经典力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代表了20世纪西方意识流创作的最高成就,标志着意识流小说的成熟。

在《尤利西斯》中,叙述语言的诗化更趋明显,作者往往凭借诗歌的修辞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人物的意识流更加富于诗的意蕴,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力和启示力。

如果我们将第三章“Proteus”《普洛蒂尤斯》中斯蒂芬在森迪蒙特沙滩踯躅徘徊时的内心独白,按照诗歌格式排列,它看上去简直就像是一首无可挑剔的自由诗:“无论如何你正在走过去,不错,我正在走,每次一步,有限的时间穿过有限的空间,五步,六步,绝对没错,那是必然的听觉反应。

难道我正沿着森迪蒙特沙滩走向永恒?咔嚓,节奏开始了。

”(“You are walking through it howsomever. I am, a stride at a time. Every short space of time through very short time of space. Five, six: the macheinander, Exactly: and that is the ineluctable modality of the audible. Open your eyes. Am I walking into eternity along Sandymount strand? Crush, Crack, Crik Crick.”)在此,作者采用了诗歌的语言中常见的创作手法,如头韵法、声喻法、半谐音以及各种拟声等,表现了斯蒂芬跌宕起伏的心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乔伊斯对语言精心安排,有意将不同性质的词汇交错配置,使语言具有了很强的诗意。

再看同章的另一处:“Vehement breath of waters amid sea snakes, rearing horses, rocks. In cups of rocks it slops: flop, slap: bounded in barrels. And spent, its speech ceases. It flows purling, widely flowing, floating foam pool, flower unfurling.”(“波涛在海蛇、腾立的马群和岩石之间剧烈地喘着气。

它在岩石凹陷处迸溅着:唏哩哗啦,就像是桶里翻腾的酒。

随后精力耗尽,不再喧嚣。

随后精力耗尽,不再喧嚣。

它潺潺涓涓、荡荡漾漾,波纹展向四周,冒着泡沫,有如花蕾绽瓣。

”)此处语言的语序、文句结构、词汇的语音、语调以及音韵和节奏等都具有明显的诗歌特征。

特别是音韵,作者在末句连续使用了五个头韵, 使海水潺潺涓涓、荡荡漾漾的情景跃然纸上,不但成功地呈现了斯蒂芬面对大海时复杂的情绪,而且也使读者有宛如身临其境之感。

叙述语言上的诗化倾向在乔伊斯的最后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芬尼根的苏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采用了一种“梦语”的形式,通过对英语词汇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无数新的词汇,并利用这些词汇的特殊音质和音韵来渲染人物的梦幻意识。

诗歌中常见的头韵、拟声、谐音、和音及联觉等修辞手段在《芬尼根的苏醒》中比比皆是,使作品产生了极强的音乐性和仿诗效果。

难怪乔伊斯对友人说:“天知道我小说写的是什么,但它却悦耳动听。

”在《芬尼根的苏醒》中,乔伊斯还经常模仿著名诗人的诗句,并将其转换成趣味盎然的小说语言,从而产生出强烈的讽刺效果。

以下便是一组极为典型的例子:1.“plunders to night of you,blunders what’s left of you,flash as flash can!”“Cannon to right of them,Cannon to left of them,Cannon in front of them,V olley’d and thunder’d.Someone had blunder’d.”(Tennyson;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2.“A king off duty and a jaw for ever!”“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 ever.”(Keats; “Endymion”)3.“Mades of ashens when you flirt spoil the lad but spare his shirt!”“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Give, oh give me back my heart!”(Byron;“Maid of Athens”)显然,乔伊斯在此巧妙地转换了经典文学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句,其目的不在于模仿,而在于讽刺,并使他的转换引语产生一种强烈的反衬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