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文化的宗教性

印度文化的宗教性

印度文化的宗教性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和古埃及、巴比伦、中
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因此印度在我的思想中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国度。最早开
始接触印度文化是在初中课本上学习泰戈尔的诗时,由于诗歌往往是建筑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上,介于对诗歌背景以及作者的了解,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印度这个国家。后来我逐渐喜欢
上了印度的音乐,它让人有一种很享受、超脱世俗的感觉,仿佛把古老漫长的印度文明都融
入在其中。在食物上我也对咖喱饭很感兴趣,这更加深了我对印度的兴趣。随着我的生活阅
历一点点的增多,通过对印度的人文历史、音乐、饮食舞蹈等方面的接触,我对印度文化的
了解也越来越多。
印度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即它的多样性和宗教性。印度文化多种多样,但印度的宗教
几乎能涵盖到各个方面,因此,印度文化基本上就属于宗教文化。印度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
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等。印度教是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宗教,在纷繁复杂的印度文
化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印度教文化,它贯穿了印度文明史的始终。目前印度80%以
上人口都是印度教信徒,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他们这一
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至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印
度教善男信女在恒河圣水中沐浴,洗涤罪孽,净化灵魂,希冀死后灵魂被引渡到彼岸世界。
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徙
在洗浴。最壮观的是瓦腊纳昔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
而来。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经在瓦腊纳昔的大街小巷中
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教徙,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
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佛教创自于印度的释迦牟尼,因此佛教在印度也有很大
影响。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使得佛教在印度的地位逐渐削弱,如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徒。
耆那教也是印度的一个主要宗教,它主张不害(非暴力),提倡严格苦行。除印度教、耆那
教和佛教外,世界上其他各大宗教在印度都能找到它的教徒。因此,印度不仅是一个多民族、
多语言的国家,而且还可谓是一个多宗教、多种姓的“宗教博物馆”。
印度文化中人们坚定的宗教信仰对印度人来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这种信仰充斥在
印度的各个领域,宗教在印度几乎无所不在。
(一)宗教与文学
文学是反映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印度文化中有许多文学作品有深刻的宗教烙印。
1、《吠陀》:这是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包括从原始公社制社
会末期至奴隶社会的作品。《吠陀》被印度教视为圣典,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它在古代
印度文学发展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印度文学最初的源头,对后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史诗:在印度文学中,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占有突出
的地位,它们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具有很强的宗教性。3.《往世
书》:是以《往世书》为名的一大批文献,都是印度教的经典。《往世书》的内容相当丰富,
且十分集中,可视为神话传说集。以上的三种基本都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印度神话文献
实际上也是印度宗教的经典文集。印度的神话基本上都完整地保存在大量的宗教典籍和带有
强烈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中。宗教在印度文学的整个历史进程始终不可分解的渗透其中。
(二)宗教与饮食
印度并存着多种教派,各个教派在对教徒的饮食要求上也不同。印度教的信徒把牛奉为
“神”,称为“神牛”。“神牛”自然不能成为人们口中之物。印度平均每三个人便有一头
牛。印度教的上层人物更是不能沾任何肉类的斋戒主义者。约占总人口11%的伊斯兰教徒戒
猪肉,而约占2%的锡克族教徒戒酒。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中同样有许多人是戒酒的。
在印度,戒规最严的要数耆那教。他们绝对禁止杀生,有的教徒甚至不穿丝绸和皮革制品。
他们不仅戒食肉类,而且连地里的胡萝卜、萝卜都列入戒食之列。据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
“植物也有生命,要把杀生限制到最低限度。”
(三)宗教与禁忌
印度的禁忌很多,由于宗教不同,地区不同,禁忌也有差异。 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
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 3和
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客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
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
接触摸他们的头部;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
人的注意;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光
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这些禁忌都与他们各自的宗教信仰紧密
相连。
(四)宗教与节日
印度的宗教多,宗教节日当然也就不少。印度官方认可的节假日每年有120多个,其中
多数节日不仅与宗教有关,有着神话般的由来,而且还有别具特色的传统庆祝方式。如洒红
节、除十节,开斋节、丰收节、十圣节、灯节等。
(五)宗教与音乐
印度如同其他民族一样自成一格,强烈反映出其风土民情与生活型态。印度音乐极富宗
教性,一如印度的文明著重于心灵的精神层面一般,其民族音乐复杂、神秘而多样化,且具
有冥想的性灵音乐特色。
(六)宗教与舞蹈
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
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所以
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目前,印度99%以上的人都是宗教信徒,无神论者极少。他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着坚
定的信仰。正是由于这种对宗教的追求和信仰,决定了绝大多数印度人最基本的价值观。可
以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主张以东方精神文明战胜西方精神文明,著名诗人泰戈尔的精神圆
满,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精神境界,都是这一印度宗教性文化的具体反应。另一方面,在这
种宗教文化的带动下,形成了印度民族性格热情奔放、善于言辞、长于思辩、富于幻想的特
点。
饱含宗教性的印度文化如同一块坚硬的石头,即没有很大的扩张性,也顽强地抵制任何
外来文化的入侵。它不屈服于任何外来文化的压力,也不进行激烈地抵抗,始终顽强地维系
自己的传统。印度文化认为死亡只是走向下一个轮回,他们不惧怕死亡,对未来充满希望,
对世界具有无比的信心,它反对杀生,和自然相处比较和谐,对任何灾难都不会发生大范围
的歇斯底里恐慌,但也不愿意和命运进行暴力抗争,即使是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争取独立也
是依靠和平方式取得的。也正是这种宗教性文化成就了一个古老文明的延续,成就了了这样
一个富有特色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