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力吸振器抑制某型飞机平尾振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动力吸振器抑制某型飞机平尾振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第42卷第3期 2010年6月 南 Journal of 京 航 空 航 Nanjing University 天 大 学 of Aeronautics 学 报 &Astronautics Vo1.42 No.3 Jun.2010 

动力吸振器抑制某型飞机平尾振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魏榕祥 陈国平 黄瑞泉 苏开鑫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 2.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研究所,南昌,330024) 

摘要:某型机在加速到一定速度时,振动剧烈。根据飞行空测数据分析结果看,左右平尾的振动量值较大,且在飞 行员感觉振动强烈的速度时段,分析空测数据,平尾的主要振动能量集中在68 Hz附近。这就要求设计一种能够 在该频点下的减振装置。实际中采用翼尖加装动力吸振器,达到减振目的 通过地面试验对吸振器的参数进行选 优,最终通过实际空测结果对比,来确定减振方案。 关键词:动力吸振器;平尾;减振;空测试验 中图分类号:V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0)03—0307—06 

Design and Experiments of Dynamic Absorber for Aircraft Tailplane 

Wei Rongxiang ,Chen Guoping ,Huang Ruiquan ,Su Kaixin。 (1.MOE Key Lab of Structure Mechanics and Control for Aircraf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2.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Hongdu Aviation Industry Group,Nanchang,330024,China) 

Abstract:In the flight test,the strong vibration occurs to an aircraft at a certain flight speed.The flight 

test measared data shows that the vibration at the tailplane tip is dominant.Further analysis of the mea~ 

sured data shows that the vibration energy concentrates at the frequency point of 68 Hz.Thus,a dynam~ ic absorber is designed and used to suppress the vibration.Ground vibration tests are performed to de~ 

termine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e absorber.Flight test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scheme. 

Key words:dynamic absorber;tailplane;vibration suppression;flight test measurement 

某型机在飞行达到一定速度下,飞行员感觉飞 机的振动明显增大,经空测数据分析看出飞行中飞 

机的主要振动产生在平尾处。图1为平尾在飞行段 的速度一频率一幅值图。 

从图1中看出,随着速度的增大,平尾的振动 幅值逐渐增大,并在一定飞行速度下,振动幅值出 

现剧增现象,并且主要振动能量集中在68 Hz处。 根据振动控制理论[1],对于这种频率单一的振动控 

制,动力吸振器是一种可选的被动振动控制方案。 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能有效抑制特定频带范围内 结构振动量级的装置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 献[2]建立了弹性车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带主动 动力吸振器的车辆运行平稳性及其控制方法。文献 [3-1研究了动力吸振器在舰船电动泵上应用后的减 

振效果,并提出了该种电动泵的维修和安装方法 文献[4]将动力吸振器应用于车辆减振,并研究了 各种参数对动力吸振器减振性能的影响。文献Es] 

为某型国产皮卡车设计了一种被动吸振器,有效地 解决了该车振动水平过大的问题。文献[63联合运 

用进化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技术与多属性决策方法, 针对有阻尼系统研究了动力吸振器的优化和决策 问题。本文研究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和试验,通过在 平尾翼尖处安装吸振器来吸收68 Hz处的振动能 

量,达到对平尾减振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11—18;修订日期:2010—02—25 作者简介:魏榕祥,男,研究员,i965年6月生,E—mail:weirx@sina.com。

 3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第42卷 

9 8 7 6 5 4 3 2 l O 50 

图1平尾在飞行段的速度一频率一幅值图 

1吸振器设计原理 

根据平尾结构形式、载荷传递以及安装等方面 的考虑,选择的吸振器主要由平尾翼尖套筒、吸振 质量块及阻尼弹簧圈组成。吸振器结构纵剖面示意 

图如图2所示。 

阻尼弹簧 

平尾套筒 

图2平尾翼尖吸振器结构示意图 

根据平尾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将吸振器 

简化为图3所示的力学模型。 

图3动力吸振器力学模型 

图中m 为平尾以68 Hz振动时的模态质量,k 

为相应的模态刚度。在 。上激振力f・sinoJ t的频 

率为所关心的振动频率。增加的吸振块质量为Tn , 吸振块与套筒壁之间的两个橡胶圈简化为并联的 

阻尼器C和弹簧k 。图3所示的简化两自由度系统 的振动运动方程为 

M2+Cx+Kx—F (】) 一[0 rn。 ],c一『k C—C ]L —— j 

一『L志 k—k J 一锚 一, , l z,I 

F一 ) 

求解方程(1),得到主系统的振动幅值 

zx_2。一√南(2) z。一 孺 

式中 P一( 。一d。) +(2 )。 

a= 。口 一( 一1)( 。一a ) 

b一2ga(a。一1+ 。) (3) 

式中 

一 一√ 

一√ , 一 ira2 

一 ,、一 , 一一CA Zmz ̄o(4) 口=一,=一,‘ _一 L4) (UO cU0’ 当I1=0.014 8,口一1, ∈Eo,0.2]的主系统响 

府 与炳室 间的芒系加图4所示. 

丑 

图4主系统响应幅值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要减振的频率点的实际 

振动幅值并不为零。而且随着阻尼的增大,减振的 效果反而不好,但是阻尼对新出现的两个共振峰有 

明显的削减作用。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阻尼使得新 

出现的两个共振峰和原来的共振点振幅都满足要 求。 

因此,通过地面试验,通过改变减振器的几个 

参数,从中选取减振效果最好的参数组合,然后通 

过装机试验,实测空中飞行数据分析,可以检验吸 

振器的减振效果是否达到设计目标。

 第3期 魏榕祥,等:动力吸振器抑制某型飞机平尾振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309 

2试验设计原理 

根据实际情况,动力吸振器可调参数有:吸振 

质量块质量 ,阻尼弹簧k ,阻尼系数C。由于飞机 

减振设计中,阻尼弹簧一般采用成品件,即阻尼弹 簧的参数不可能进行无级调节,同时考虑到平尾的 动力学参数难以准确测定,因此,本文采用试验方 

法来确定吸振器的参数。 

2.1地面试验设计 

地面试验主要用于对吸振器参数的选优。 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激振位置使平尾上的响 

应与实际空测响应走势基本一致,来模拟飞机飞行 过程中所受的激励。 

换用几组不同质量的吸振质量块(减振质量块 

质量 。)与不同牌号的阻尼胶圈(阻尼弹簧)组合, 实现对吸振器的参数调节。试验时对平尾进行扫频 

激励,采集激励信号与平尾的加速度的响应。通过 对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响应测试 

点的传递函数。 具体试验步骤可按下述流程实现: 

(1)改变激振位置,选用O~100 Hz的猝发随 

机激励,记录与空测时同样位置点的加速度信号, 

比较不同的激振位置下空测数据与试验数据,找到 

一组试验数据与空测数据走势基本吻合的激振位 

置作为减振试验的激振点,以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 的激励源。 (2)在上一步找到的激振点下,进行正弦扫频 

激励,测量与空测测点位置相同点的加速度响应, 经过数据处理,得出原始状态下的扫频曲线,以便 

与后面各种不同参数下的减振效果进行对比。 (3)选用不同质量的吸振质量块和不同牌号的 

O型密封圈作为吸振器的阻尼弹簧,用与上一步同 

样的方式进行试验。试验重点有:①考察未加阻尼 弹簧情况下质量块对67 Hz频率处减振效果;②考 

察同样阻尼弹簧不同质量块的减振效果;③考察相 同质量块不同阻尼弹簧的减振效果。通过比较得到 

减振效果最优的组合。 (4)对所选取的最优组合,用不同大小的正弦 

力进行扫频,探讨不同加速度响应对减振效果的影 响。 根据上述试验步骤,在未加装吸振器时,先进 

行空中激励源的模拟试验。通过改变激振位置,使 

平尾翼尖响应在地面试验时与空测时的趋势基本 

一致。 

图5为未加装吸振器时空测的原始状态频谱 图,图6为试验中所选激励源位置的频谱图。 

1.2 

1・0 

0.8 

0・6 

O・4 

0.2 

0.O o 20 40 60 80 1oo 12o 140 

1.2 

1.O 

O.8 

0.6 

O.4 

O.2 

0.O 图5原始状态的频谱图 

17 37 57 {|Hz 

图6地面试验中所选激励源的频谱图 

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到,频率的主要能量都集中 

在68 Hz处,且基本能量峰值基本一致,说明在该 处激励可以代替为空中激励的汇点。 

2.2空测试验设计 飞机飞行高度保持5 000 m,在平飞段速度逐 

段递增,测量平尾翼尖的加速度响应,及飞行表速 值。进行2个架次试验,对比平尾加装动力吸振器 

前后平尾翼尖加速度响应情况,检验吸振器的减振 

效果。 空测数据利用低通滤波器将信号进行滤波,采 

用分段傅里叶变化方式将时域振动信号转换为频 域信号,并将分段的表速值与其对应,得到表速一频 

率一振动幅值三者的关系。通过吸振器加装前后的 振动测试结果对比,来检验吸振器的减振效果。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不加阻尼弹簧时吸振器减振效果 

分别选取6组(A~F)不同质量棒作为吸振器 

的质量块,考虑到机上的安装,先进行了不加阻尼 

弹簧下的减振试验,考察质量棒撞击套筒下的减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