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猴头菇栽培技术

猴头菇栽培技术

猴头菇栽培技术郭正华113班【摘要】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

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

野生菌大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

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很少见到。

【关键词】猴头菇;栽培;科学管理;木腐菌正文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又名猴头菌、刺猬菌、花菜菌、对脸蘑。

是我国着名的食、药用真菌。

其肉质鲜嫩可口,被誉为“山珍”,长期以来与熊掌、燕窝、鱼翅齐名。

猴头菌营养丰富,每100克干品中含有蛋白质克,脂肪克,碳水化合物克,粗纤维克,磷毫克,铁18毫克,钙2毫克。

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和16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所必需的。

猴头菌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猴头子实体内的多糖和多肽类物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国内已经用猴头菇菌丝体制成“猴头片”,用于治疗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对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疗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猴头菇也进入了普通家庭,特别是“非典”以后,猴头菇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更加被认识,猴头菇市场消费急增,已成为亲朋好友送礼的高档礼品,广阔的市场需求使人工栽培迅速发展。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菌,在自然界多生于柞树等树杈的枯死处。

野生猴头菇多发于秋季。

人工栽培在浙江、河北等省已形成规模,栽培技术已经成熟。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猴头菇因子实体像猴子的头而得名。

子实体头状、不分枝、白色(干的子实体表面呈米黄色)、大小5~20cm。

肉质、内实、无柄,基部着生处狭窄。

除基部外,体外覆盖菌刺,刺下垂。

人工栽培时猴头菇基部常因生于瓶口或袋口内而呈现出短柄状。

菌刺长1~5cm,粗1~2cm,针形。

担孢子球形,直径~×5μm,内含一油滴,孢子呈白色。

猴头菇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单核菌丝(或称初级菌丝),当“+”和“-”单核菌丝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有锁状联合,生长集结营养才能形成子实体。

(二)营养特性猴头菇是喜欢在枯死的树杈处生长的木质腐生菌,它自身不能制造养分,完全依赖营养菌丝分解吸收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而维持生活。

在酸性条件下,它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很强。

猴头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

1、碳源碳源是猴头菇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能够提供碳素营养,作为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同时,它又是重要的能量来源。

猴头菇吸收的碳素营养,大约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用于产生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麻栎、栓皮栎、青刚栎、槲树等树种木屑,以及棉籽壳均是人工培养猴头菇经济而优良的碳源。

其他如甘蔗渣、酒糟、玉米芯、高粱壳等,也能作为猴头菇的碳源。

猴头菇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有机酸等。

其他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由菌丝分泌的酶,将其分解成简单的糖后才能吸收利用。

2、氮源氮源是猴头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原料。

猴头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好坏,与培养基氮源的含量密切相关。

如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增加%的蛋白胨,菌丝生长浓密,基内菌丝多,子实体形成早。

猴头菇菌丝体生长要求碳源、氮源的比例以20:1左右为宜,猴头菇子实体形成阶段以30~40:1为宜。

3、矿质元素猴头菇生长发育还需要磷、钙、钾、镁、锌、钴、钼、铁、铜等矿质元素,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成分,作为酶的组分,维持酶的作用及调节细胞渗透压等。

4、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猴头菇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但其用量较少,一般培养基中最大浓度为~毫克/升。

(三)环境条件1、温度猴头菇是中温型和变温结实性真菌。

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要求温度不同,前者相对高于后者。

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6℃~33℃,最适温度为24℃~26℃。

低于16℃或高于30℃菌丝体生长缓慢,低于6℃或高于35℃菌丝体停止生长。

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2~24℃,最适宜温度15℃~20℃,超过25℃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低于16℃子实体变成微红色,生长缓慢。

温度偏高时,子实体生长很快,但个体较小,菌刺长;温度偏低,子实体较大,菌刺短,品质好。

经袋料栽培和人工定向培育后,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幅度更广,适应性更强。

2、湿度水分是猴头菇的主要组成成分,鲜菌丝体和鲜子实体中,水分含量达80~90%。

水分是猴头菇生长的必要条件。

猴头菌细胞的一切生化反应,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

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运输,酶的分泌,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物质的分解利用,都必须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才能进行。

但是,水分过多了又会影响培养基内空气流通,致使菌丝呼吸困难无法生长;还会降低菌丝抗逆能力,并加速其衰老。

木屑培养基较紧密,要求含水量低些;棉子皮等较疏松的培养基,要求较高的含水量。

栽培猴头菇,用木屑等较紧密的培养基,含水量以55%~60%为宜;甘蔗渣培养基含水量以65%~75%为宜。

测定猴头菇培养基(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适,用手握法即可。

即用手抓起一把调好的培养料紧握,指缝间有水渗出不往下掉,便是正好。

挤不出水来,是太干;一挤有水滴往下掉,是太湿。

空气相对湿度对猴头菇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猴头菇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同。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左右即可。

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室(菇房、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到85%~90%。

在这样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迅速,菇体洁白。

若湿度低到70%,由于猴头菇子实体表面没有角质、革质或蜡质等保护组织,是裸露状肉质快,很快即因散失水分颜色变黄,菌刺变短,生长变慢或停止,致使产量降低。

特别是幼嫩子实体,湿度低时还会留下不能恢复的永久性斑痕。

反之,湿度超过95%时,又会因通气不良而使子实体畸形,多数表现为菌刺粗,球块小,分枝状,严重时不形成球块,产生担孢子多,味苦,抗逆性大大降低,易染病害。

3、空气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供猴头菇生长发育需要。

由于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有抑制作用,若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则生长受抑制;而二氧化碳含量低时,虽然呼吸作用旺盛,生长迅速,但是菌丝易老化。

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猴头菇能忍受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在含二氧化碳%~1%的空气中正常生长。

在子实体阶段,猴头菇对二氧化碳浓度十分敏感。

通气不良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时,对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长都有很大影响。

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不超过%为宜。

菇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时,就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菌刺扭曲,球心发育不良,形成畸形子实体。

所以,猴头菇培养室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以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气,补充新鲜空气。

4、光线猴头菇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直射光线。

如果将其培养在直射阳光下,一方面由于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伤害它,另一方面由于水分急剧蒸发,又会使菌体很快干萎。

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

子实体生长过程中需散射光,在200~4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才能生长得洁白,但如果光照超过1000勒克斯,子实体发红,生长缓慢,品质变差。

5、酸碱度猴头菇是比较喜欢酸性的一种真菌,这也是它的一个特点。

在平常栽培的几种食用菌中,猴头菇需要的pH最低。

只有在酸性条件下,猴头菇才能很好地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质。

猴头菇的菌丝体,在pH值~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最好,不但菌丝好,而且利于子实体原基形成和提高产量。

根据培养料经灭菌后pH值下降左右的特点,拌料后的pH值最好为左右。

二、栽培配方与栽培方式(一)栽培配方1、棉籽皮麦麸配方棉籽皮82%,麦麸15%,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1:~。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麦麸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

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4、玉米芯麦麸配方玉米芯86%,麦麸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

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麦麸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6、玉米芯豆饼粉配方玉米芯88%,豆饼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7、木屑麦麸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

配方所用酒糟、棉籽皮、玉米芯、麦麸、米糠、豆饼粉等都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但是,木屑却要求陈旧,最好是在室外堆置数月,经日晒、雨淋,除去了芳香性物质。

木屑要过2~3目的竹筛或铁丝筛,剔除小木片、短枝条及其他硬物,以防装袋时刺破塑料袋。

其他原料中,均不应有硬物、尖物。

(二)栽培季节河北省地域广泛,应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中南部地区一般可于8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9月中下旬出菇,或冬季制菌袋,翌年2月底出菇,5月底出菇结束。

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可进行错季栽培,4~5月制菌袋,5~10月出菇。

(三)栽培方式由于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使其栽培场地受到限制。

北方地区栽培猴头菇宜在塑料大棚进行,菇农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库房、山洞、室内等场地。

建造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

大棚规格:东西长20~25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米,南墙高米。

墙体要厚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窗口以利通风。

棚内地面下挖米,棚顶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进行猴头菇栽培。

1、瓶栽一般选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猴头菇,用料210克,出菇时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横放出菇。

2、袋栽一般选用13厘米×27厘米×厘米、17厘米×37厘米×厘米、17厘米×40厘米×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头菇。

袋栽猴头是河北省猴头栽培的技术特点。

袋栽猴头产量高、品质好、储存期长。

三、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一)配料根据配方要求选料、配料。

1、翻晒配制培养基前,所用主料均应在太阳下翻晒3~5天。

达到杀菌目的。

2、预湿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应将其装入尼龙编织袋,压入水池中,湿透后再用。

这项工作应在堆闷前4~5小时进行。

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辅料(麦麸、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

方法是把麦麸、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过筛)、豆饼粉等干辅料搅拌均匀,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于少量水中,洒在主料堆上,随后仔细搅拌。

可用搅拌机搅拌,也可用铁锨、耙子等人工搅拌。

搅拌均匀后成堆,并盖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

拌料速度要快,最好于早晨气温低时进行,以防培养料发生酸变。

培养料配制好后,要马上进行含水量检验,用手抓一把料紧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