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6+1”教学模式

浅谈“6+1”教学模式

浅谈“6+1”教学模式
绥德辛店中学冯娜
【内容摘要】:我校正在尝试一种教学模式叫“6+1”教学模式。

在学习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渐渐体会到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6+1”教学模式预习自学互动交流展示检测
在我校全体教师努力地探讨研究下终于初步形成“6+1”教学模式。

所谓的“6+1”教学模式是指六个教学环节加一条主线。

六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预习、以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及达标检测;一条主线是指教师导学,贯穿始终。

现在我用这种模式上课已有一段时间了。

刚开始,我对这一的教学模式很是怀疑,正如许多人说的一样:教都教不会,自己怎能学会。

再说用原来的方式上了十多年的课,让我突然改用这种模式上课,打心底里接受不了,可是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试着一点点的将这种教学模式搬到我的英语课堂上,感觉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最起码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上到处呈现着活跃的气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而且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自从学习“6+1”教学模式以来备课时我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如何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提纲,如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展示,以及如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就是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交流、展示及课后检测。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结合预习提纲自学,提前熟悉文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我制定的预习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词汇部分。

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组内互学等办法尽可能做的课前会读、会写单词;第二部分为熟读文本中的每句话,找出重、难点词汇、短语及句型,并与组内同学探讨及解决疑难并落实在笔记上。

第三部分是读,课前反复地阅读课文,做到最大程度地熟悉文本知识。

有了这些要求,学生才能预习到位。

在学生交流讨论一会儿后,我让学生个别述说,重复,争辩。

然后,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下来或口头表述。

有些重难点学生把握不好,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看、去指导。

最后由学生进行展示或让学生讲给学生听。

二、课堂互动、交流及展示
课堂互动交流即组长带领组员就老师出示在预习提纲中的问题进行一一讨论解决,最后再展示给大家。

展示课的主要任务是:1、熟练掌握新单词。

2、讲解预习过程中找到的重点、难点短语及句型,边讲解,边造句(这时我特别注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最后面对全体学生统一穿插提问和巩固。

3、仿照课文编对话、简述课文和个人创作。

4、做好笔记(摘录本文的重点、难点、收获或整理错题等)。

三、课后反馈检测
这里要求学生对课堂或近来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和检测。

对于较简单的知识,我常常设计为口头复习,大多情况做一些书面练习题。

口头复习是分任务讲解或提问重、难点。

做书面练习题时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自
己做,在讨论并核对答案后,各组讲解自己的题目。

这时学生难免会有些讲解不到位的地方,其他组的同学加以补充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整理在笔记本上。

总之,本次在教育教学改革对我触动很大。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同时也得到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并将此模式更大程度的运用到教学中。

我相信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会使我校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学论(2001年),作者:李秉德、李宗仁
【2】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2期)
【3】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