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一体化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

浅谈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来看,目前的一体化教学仅仅是局部的,大多数仅限于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而占有较大比例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没有被纳入一体化教学的范围。

这种局部的一体化教学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必须对包括学生、企业要求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形成在内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同化理论,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突破应试教育情况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逐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教学。

在这个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通过与学生以前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相似的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改变原来注重记忆和理解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以应用为核心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驾驭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学生入学适应阶段的教学应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可能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突出教学内容在生活、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仅限于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不是以岗位工作中相应知识的应用方法、形式和条件等为教学目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没有延伸到实践中,这就造成各专业基础课之间以及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相互割裂,而不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因此,仅限于专业课与实践课的一体化教学并不能实现各课程教学的有效的相互配合,无法形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可见,系统规划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各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职业学校是为企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理应与企业要求一致,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并没有保持一致。

例如,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
个废品。

在教学中,学校与企业评判标准的不一致,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质量评判标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使他们的质量观念与企业要求产生错位,增加了他们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困难。

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应当注重学生思想观念和意识的培养,使其符合企业的要求。

职业学校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流于表面,过于简单、肤浅和笼统,没有深入细致地对理论和实践的特点以及优缺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因而对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分析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认为只要直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的强度和实践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具有的心智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主动地采用包括课堂听课、车间操作在内的多种方式进行多样化学习的意识较弱,导致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精益求精的思想和应变能力较差,甚至有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降低为“只要他肯学习、能吃苦就行”,可见企业对学生主观思想的重视程度更甚于其技术水平,事实上,学生在学校训练再多,也将在企业工作中面临许许多多陌生的情况,只有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灵活应用理论的方法训练,才能做到授人以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因此,必须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采取真正有效的解决措施:理论是实践中多种情况和条件下的共同的原理和规律的反映,它指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行动的盲目性,而实践则具有具体和个性化的特征,每个具体的实践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掌握分析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需要掌握从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实践中抽象、总结共同变化的方法。

可见理论到实践是由一到多,而实践到理论是由多到一,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相结合的训练,才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手脑互促,从而达到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他们必须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和灵活应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

因此,职业学校必须以企业要求为方向,把包括基础课在内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整合为一个有机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整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引导他们进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的探索和总结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训练,提高他们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灵活应用能力。

总之,一体化教学必须以企业要求为目标,以
学生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