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店乡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基本概况1.1 区域位置尤店乡位于罗山县北部,北隔淮河与驻马店市正阳县大林乡、皮店乡相望,西濒浉河与高店乡毗邻,南与县城新区、龙山乡、楠杆镇接壤,东与东铺乡相邻,省道开武路(开封-武汉)穿境而过,是罗山的北大门。
全乡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4万亩,辖双楼、李湾、田堂、顾寨、方湾、罗洼、罗塘、鱼台、管塘、沈湾10个行政村和尤店、李店两个社区,205个村民组,现有31650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北李店集镇。
1.2自然状况尤店乡毗邻县城新区,区位优势日益明显。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尤店正变成一片投资的热土。
地质地貌: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垄岗丘陵,北部为平原,沿河多系河滩地,大部为淮河冲积平原,最高点鱼台村钓鱼台山,海拔155米,最低点方湾村方湾组,海拔45米。
土地资源:区内地质北半部多为冲积平原,土质肥沃,以农田为主,沿淮河多为沙滩地,绿地园林分布在乡区四周,路田林网密布,并呈网格状分布。
南部为垄岗丘陵,地质相对贫瘠。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河沙,地质储量3500万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500万立方米,集中分布在北部沿淮河中心线南侧。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2800万立方米。
土壤:土壤以沙壤土为主,沿淮河的砂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有黄岗土、白散土、粘土、灰潮土、两合土等土属。
气候、水文:属亚热带季风性和暖温带气候的交汇地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降水丰富,季节变化较大。
冬夏风向变化明显,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1、气候:尤店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带内。
年平均气温15.8℃,1月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14.3 ℃(1987年);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 41 ℃(1959年)。
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56天,无霜期年平均257天,最长277天,最短227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2020.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
0℃以上持续期306天(一般为2月18日~12月13日)。
年平均降水量1149.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2897.5 毫米(2008 年),极端年最少降水量606.6毫米(2001年)。
2、河流水系:水资源:尤店乡北依淮河,西濒浉河,后浉河改造,南湾干渠贯穿全境,灌渠境内总长13.8公里。
淮河自方湾村方湾组入境,向东流经顾寨、田堂、李湾,双楼5个行政村,由双楼村东湾组出境,境内河道总长11.2公里,历史上淮河泛滥成灾,给南岸村庄和群众造成严重灾害,耕地大量减少。
尤店乡基本情况统计表(2006-2012年)尤店乡域调查表尤店乡区调查表尤店乡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表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1 行政区划与人口全乡,辖双楼、李湾、田堂、顾寨、方湾、罗洼、罗塘、鱼台、尤店、管塘、沈湾11个行政村及李店中心社区农村居委会, 208个村民组,总人口31850人,9850户,有北李店、双楼、罗洼、尤店四个集市。
总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
2.2 经济概况尤店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全乡的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三大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富民强乡为中心任务,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并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
2012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乡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5亿元,占全乡总产值的32.5%;财政收入完成141.8万元,为全年预算的102%,比上年增长19%;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3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0.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320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乡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尤店乡经济情况统计表(2006-2012年)尤店乡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3、工业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尤店境内共有非公有制企业498家,中小企业22家,从业人员2856人,年总产值2.12亿元,年创利税160余万元。
粮食加工、新型建材、生猪养殖等产业初具规模。
其中,万林种猪有限公司年产值达6500万元,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诚信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采取积极的方式大招商、招大商,营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七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共签约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达3.8亿元。
其中:2006年,成功引进万林种植有限公司,在罗洼村投资兴建占地200余亩的现代化养猪场,并于2010年完成二期扩建工程;2010年,引进信阳名筑房地产公司开发兴和新村,占地2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
引进投资1000万元,兴建生态农业示范园。
引进信阳谷泉公司投资2000万元兴建谷泉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一批务工成功人士投资兴办精米加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加工、畜牧养殖、蔬菜生产等一批中小型企业。
2.4、农业尤店乡地处华北平原南端,大别山北麓,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
农作物既有南方种植的水稻,又有北方种植的小麦。
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
2012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6150万公斤。
近年来,尤店乡党委政府根据尤店实际,因地制宜,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在淮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主要品种有辣椒、黄瓜、西红柿、西葫、生姜等,其中李湾萝卜被注册为“李湾脆”。
同时,西瓜、草莓等特色产品越来越多走俏县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010年,尤店乡李湾蔬菜生产基地被省有关部门授予“河南省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称号。
农业产业化组织快速成长,共发展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组织8家,省级1家、市、县级2家。
2012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2.5、林业2001年至2004年,尤店乡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达2.6万亩,主要分布在罗洼、罗塘、鱼台、方湾等四个行政村。
2007年又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在国道312西环线上实施了“生态廊道”工程,先后造林2600亩。
尤店乡北半部平原路田林网颇具特色,呈网状分布,分布面积达3.2万亩。
2.6、第三产业(1)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尤店乡由于建乡晚,又距县城较近,商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尤店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建设市场、完善建设、规范秩序、搞活流通、实现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012年全乡完成市场交易额达到1.05亿元。
一是市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乡党委政府本着“建设一处市场,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社会筹资、群众投资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对北李店南北大街实施了大规模改造,安装了街道路灯,兴建了绿化带,修建了排水沟,使整个北李店集镇变得宽敞、洁净、明亮、美丽。
同时,兴建了第二、第三东南北商贸街道,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格局。
2010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2450平方米的商贸街。
2010年至2012年对双楼、罗洼、尤店3个农村小型集市进行了综合改造,极大地方便了进入市场交易的个体工商户和广大群众。
二是积极鼓励群众兴办实业和从事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村超市,开展多元化经营。
动员群众兴建小门店,小企业,销售食品、百货、摩托车、电动车、建材等产品,形成一村一业、一户一色的新格局。
目前,全乡现已有210多家特色门市部。
全乡形成了李湾蔬菜、田堂花生、方湾油菜等专业村。
三是生态旅游蓬勃兴起。
尤店乡依托龟山水库兴建集观光、垂钓、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在沿312西环线、省道219线沿线兴建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在罗高路南侧兴建了景上园林观光园区,栽植60多个品种的珍稀乔、灌木和名优花卉。
存在的问题:尤店毗邻县城新区,区域优势日益明显。
因此,应立足新城,服务县城,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兴办商贸、餐饮、乡村旅游产业,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第三章公共设施现状3.1 公共服务设施尤店乡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等级、服务内容等方面基本能满足本乡居民的需要。
但随着今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公建服务设施已经落后,并且数量极其不足,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1、文教:近年来,尤店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乡共有学校15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9所,幼儿园5所;在校生总数3397人,其中,中学人数1150人,小学人数1705人,幼儿园272人,在职教师252人。
其中,中学教师79人,学历达标率92.5%,小学教师195人,学历达标率100%。
全乡小学入学率、巩固率100%,中学入学率99%,巩固率82%。
2012年尤店中学升入罗山高中人数达到110人,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农村初中第一位。
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环境相对较差,村级小学生员少,条件差,同时,幼儿园数量少,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在双楼、罗洼、方湾、田堂、罗塘、管塘、顾寨兴办幼儿园各一所。
2、医疗卫生现状尤店乡现有卫生院1处,自2009年以来,尤店乡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3、基础设施1、公路(1)国道:省道:219线从正阳县大林乡入境经双楼、沈湾两村乡南直通武汉。
铁路:无高速公路:无(2)近年来,尤店乡交通设施发展较快,先后完成了罗高路、罗李路水泥路面的改造拓宽工程,积极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乡12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里程达135公里。
但由于受拉沙载重车的严重碾压,部分路段受损严重,需要改造整修。
2、电力电力: 区域内有35KV变电站一座,位于沈湾村境内;2010年进行了改造增容,现有直供户385户,二级户8200户。
电力发展设想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变电站供电量有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需重建35KV变电站一座。
3、给排水给水:区内供水设施不够完善,计划投资600万元,兴建日供水300余吨的自来水厂一座。
排水:全乡排水管网配套不完善。
水的自然流向是由东向西,雨水排放以地表径流形式就近流入沟渠、河道,污水也排入道路两侧的暗沟。
需选址建设污水处理厂。
4、电讯乡政府驻地现有邮电所、电信所、移动分公司各一座。
职工人数分别为5人、4人、6人,邮政所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交换机容量5320部,电话普及率65%.境内电讯设施分布情况,总线两条,分线62条。
邮电通讯业务收入190余万元,年人均邮政件数2.5件。
有线电视普及率98%,线路分布208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