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度
4、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历 史文化名城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 门报国务院核定后,由1994年1月分三批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 单,共99个。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 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 3.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与同级人民政府的环保、 建设、土地、林业、文化、水利等部门密切合作, 承担推进本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责任。
❖ 4.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本地的 “旅游资源保护监督员”和“旅游资源保护公益宣 传大使”。
❖ 5.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咨询专家组,建立旅游资源保 护专家咨询报告制度
(三)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 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 属于国家所有。
(四)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 或者使用权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可移动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1、中国境内出土的文物,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2、国有文 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 等收藏、保管的文物;3、国家征集、购买的文物;4、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给国家的文物;5、法律规定属于国家 所有的其他文物); 属于国家所有的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不 因其保管、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
第二节 文物资源管理
一、文物保护的范围 (一)文物的概念:是指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和斗
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二)文物保护的范围:
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 石窟寺和石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 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
(五)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 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四、文物保护管理的原则
◆一切文物均受法律保护 ◆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价值分级管理 ◆在保护、开发、利用时不得改变文物的原状 ◆珍贵文物严禁出口,馆藏文物禁止出卖,散存文物
统一管理 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旅游资源保护的义务
❖ 1.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 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 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 2.旅行社、旅游景区、导游人员应担负起教 育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保护旅游资源的职责。
❖ 3.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依法 从事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四)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 1.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确保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资金。 2.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依法设立旅游资源保护
(一)分级管理 我国的文物保护单位分为三个级别:
1、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由 县、自治区、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备案。
2、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级文物保护单位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家文化行 政管理部门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或直接指定报国务院核 定并公布。
第六章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 法规制度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文物资源管理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 第四节 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一节 旅游资源管理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 2007年09月04日实施的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
资源保护暂行办法》中规定: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 业合理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 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 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 农业、湿地、海岛、海洋等各类旅游资源,也包括 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 源。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1.保护的原则 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
原则 2.保护的目标 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
(二)旅游资源保护机构
❖ 1. 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旅游资源的普 查、分类、定级、公告及相关保护工作。
❖ 2.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的 普查、分类、定级、公告及相关保护工作。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1. 自然旅游资源 2. 人文旅游资源
(二)按旅游资源的价值及管理级别可分为四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 3.省级旅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三)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可分为三类
1、潜在旅游资源 2、现实旅游资源 3、人工旅游资源
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挪用。 3.海外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在我国设立旅游资源保 护基金,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办理。 (五)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活动 1.依法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提前制定专项 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案。 2.旅游景区从事旅游接待活动,应在旅游资源保护允许容量范 围内开展,并制定相应的旅游高峰安全运行预案,及时向社 会公布游客流量占景区最大接待容量的信息,合理疏导游客。 3.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开发的旅游资源区域开展旅游经 营活动。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 古旧图书资料等。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 的代表性实物。
二、文物的分类
三、文物的所有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 物,属于国家所有。
(二)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对馆藏文物,各收藏单位必须区分等级,设置藏
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向文化行政管理 部门登记。全民所有制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单 位的文物藏品严禁出卖。
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 单位收购,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文物收 购业务。
五、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