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的艺术手法鉴赏

散文的艺术手法鉴赏


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
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12
2、《光》
设题角度:
问:文章多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1)第3段,将“大自然的万物”与“人为的事物”
在“日光”与“月光”的照耀下截然不同的印象,写出了阳
光的犀利、深入、“暴露一切事物根本”的特点。 (2)第4段,将在阳光照耀下的小孩与成人不同的生命力 状态,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
11
1、《葡萄月令》
设题角度:
问:文章围绕葡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重点写了 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6分)
答:(1)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打条、追肥、下架、入窖。 (2)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 抽条、长叶、开花、结果。 (3)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趣味的内容,是整个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课文技法梳理
一、修辞角度: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
借代、反复等;
二、结构章法角度:标题、开头、结尾、过渡、
线索等;
三、表现手法角度:象征、联想、想象、欲扬先
抑、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等;
四、表达方式角度: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
①运用了什么技法? ②表现了什么特定内容?
的意志 ,表达了作者对坚守故土家园的汉家寨人的敬
佩与赞美。
5
1、《捉不住的鼬鼠》
“捉不住的鼬鼠”为题?
设题角度:
问:文章为何不以“时间片论”为题,而以 (4分)
答:若以“时间片论”为题,直观而又乏味;而以“捉不 住的鼬鼠”为题,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鼬鼠,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难以把握,稍纵即逝的特点,达到 了“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的表达效果,同时也 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
散文技法鉴赏作答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知考点;切忌“问此答彼”。 2、从不同角度分条作答。
3、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精神风貌是内核,
技法是表象。所以,读懂文章主旨是根本!
14
15
9
1、《森林中的绅士》
设题角度:
问:本文仅仅是为了写豪猪吗?作者的真正 用意是什么?(4分)
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文章表面实写了豪 猪的生活习性、自卫武器、守势防御特点、“无病呻吟” 等特点,实则虚写 像豪猪一样懒散、无病呻吟、不思进 取的现实中“绅士们”,表达了作者对绅士们的生活态度 的讽刺、批判与担忧。
③达到了怎样的效果(特征、主旨)?
3内容看似散而无序,实则是形散而神 不散,作者是怎样将众多材料整合起来的?
答:本文在第一段总起概述北平的“性格”—老成、豪 爽、包容、守旧容新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北平像一棵古木 老树”、“珠玉之城”、“国王的梦境”、“饮食专家的乐
设题角度:
问: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试找出三例并简要 分析其用意。 (6分)
答:(1)文章第一部分把都江堰和长城从多个方面进行 了对比,突出了都江堰造福于民的影响之深;
(2)在第21段中,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堰的
指令进行对比,突现了李冰仁爱、智慧、为民的高尚情操; (3)在第15段中,将象征实干为民“长锸”与象征权力 杀戮的“金杖玉玺”、“铁戟钢锤”进行对比,表现了作 者对李冰以民为本的从政理念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6
2、《美》
设题角度:
问:本文描写了哪些联想场景,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描写了“晚霞灿烂的黄昏”、“雾霭袅袅的晨 曦”、“轻柔纱幔中的黛色山峦”、“夜幕中小茅屋昏黄 的灯光”等联想场景,分别表现了“自然美”、“朦胧 美”、“距离美”等审美境界,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美的赞 美、追求与向往。
7
1、《都江堰》
园”、“采购者的天堂”、清净”、“多样性”、“五颜六
色的色彩”、“是理想的居住城市”等角度,来表现这一特 点。选材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了散
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汉家寨》
设题角度:
问:本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大西北独有的 自然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
答:文中的西北大漠戈壁具有粗犷、荒凉、孤立无援 的特点。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这里生存环境恶劣,由此 衬托出坚守在此的汉家寨人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与坚韧
8
2、《合欢树》
设题角度:
问:“合欢树”在文中象征着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自己。合欢 树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合欢 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象征手法的运 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和无私母爱的赞美之情。
10
2、《埃菲尔铁塔沉思》
设题角度:
问: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感受在登塔前后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1)登塔前作者觉得埃菲尔铁塔并无特别之处,甚
至心存偏见与戒心,后来却对之无限赞美与 崇敬。 (2)作者在这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了铁塔对作 者的征服过程,也含蓄有力地表现了铁塔的独特魅力和给 作者的强烈震撼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