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

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真实冲击是经济短期 波动的根源,相反,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变化无常的货币政策引起的。最 近的经济计量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行为
波动性的影响很小,因此,正如RBC模型所证明
的,经济波动是真实冲击引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是不相关的。由于工资和价格
更一般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应为宏 观经济模型中结构方程提供基于个人最优选择的微 观基础。Lucas和Sargent提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方 程应得自于最优化行为,而这就自然需要利用动态 优化的技术,也就使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216·
了。 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实际上将现代跨期一般均
衡理论引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一般均衡模型与凯 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是完全竞争 且立即出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认为,由货 币不稳定对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工资和价 格不能立即调整并使市场出清所带来的,而是生产 者对经济总体状态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
然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理论 上的困难最终被解决。它将凯恩斯分析的范围再次 明确为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之前,这是对极端凯恩 斯经济学家观点的重要修正。新古典综合学派使战 后凯恩斯经济学家能够宣称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 济理论之间是相互兼容的。
(二)货币主义学派 (Monetarism) 第一个对凯恩斯理论提出根本性批评的是20世 纪60年代的货币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是Milton Friedman, Karl Brunner和Allan Meltzer。货币主义者 对凯恩斯理论最著名的批评就是其忽略了货币供给 的变化也是经济中总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凯恩 斯经济学则过于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否定还不是凯恩斯经济学 最致命的缺陷,但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无助 于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尤其是一些教条的凯恩斯主 义学者试图一般化这一理论,实际上仅在经济衰退 时这一理论才是正确的,因为政府债券的利息率在 衰退时期已经很低,因此,银行不愿借出稀缺的银 行储备。许多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在理论上能影响总 需求,但经济计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率与总支出 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 效果不明显,因而也就不如财政政策那么重要。而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中性这一古典假设仅在长期中 有效,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价格的同比例 上升。但只有总支出的货币价值上升时,价格才能 够上升,货币主义者也给出了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货 币供给的变化会改变支出水平,因此,货币也是重
调整的滞后性,真实冲击通常使经济运行无效率,
并且无效率的程度依赖于货币政策对真实冲击做何
反应。因此,积极的货币政策能够减轻工资和价格
无法对真实冲击及时做出调整所带来的扭曲。
(一)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建模方法
Obstfeld和Rogoff (1995) 认为世界由连续且相
互独立的生产者组成,用z缀[0,1]表示每个生产者生
(四)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 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最近的 批评。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存在并不是市场机制 的失败,而是经济对外生生产率冲击的最优反应。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影 响,因此,认为19世纪货币理论所提出的 “古典二 分法”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成立的。
将 “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理论对凯恩斯宏 观经济学形成了第二次冲击,这一工作是由Lucas 和Sargent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共同完成的。他们认 为预期在宏观经济模型的许多重要结构方程中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对预期的建模不应是历史经 验的函数,社会公众的预期应与经济模型所蕴含未 来经济运行一致。这种对预期的建模方法代表了均 衡中各种计划的跨期协调,例如在均衡状态下,如 果行为人对其他人的联合行动所决定的经济环境有 正确的认识,则任何人都没有动力改变其行为,而 这一思想是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
RBC为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都提供了新的方 法,该理论证明了经济周期模型完全可以建立在跨
期一般均衡模型上。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给出了 如何使模型数量化的方法,并强调对模型中参数的 赋值和对模型中方程数值解的计算,而此前的方法 仅满足于从一般性的假设中得出定性的结论。RBC 模型是一个定量模型,虽然它对经济中的许多细节 予以抽象,但对经济的运行进行了认真的描述,模 型中参数值是以真实经济相关部分为基础得出,模 型能够对未来做出定量的预测。这一 “校准”的方 法利用了有关参数实际值的其他信息,而不只是关 注于哪个参数值能对经济周期做出最好的预测。
( 一 ) 新 古 典 综 合 学 派 ( Neoclassical Synthesis)
由Hicks和Samuelson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认 为,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虽然都只部 分地解释了现实,但都是正确的。在工资和价格有 足够的时间调整至市场出清的条件下,传统的竞争 性一般均衡理论被认为是正确地解释了长期内价格 和数量的决定机制,因此,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是 有效的,但市场调整的速度过慢,政府政策的干预 可以加速市场的调整。与此同时,凯恩斯理论解释 了在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之前,经济冲击和政策干 预的短期效果。
·215·
要的。 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理论更为根本性的批评在
于其仅考虑了政府政策的短期效果。货币主义者则 强调了当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至均衡水平时,货币 政策的最终影响是什么。货币主义者对长期影响的 分析表明,不断刺激总需求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 除了在短期内,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影响实际 收 入 和 就 业 。 这 就 导 致 了 对 “微 调 ” (Fine Tuning) 的需求管理政策的质疑,而强调了在长期 内维持低通货膨胀的重要性。
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 ——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New-Keynesian Economics) 快速发展的时期,该 学派将RBC理论与20世纪80年代的 “新凯恩斯”模 型相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试图消除微观经济 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上的不同,并在方法上采用 RBC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SGE),假定市场 是不完全竞争且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同时对最优 工资和最优价格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新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并不是将凯恩斯理论作为解释短期 内经济运行而一般均衡理论解释长期内经济运行的 理论。该理论用RBC解释潜在产出变化,而价格和 工资的滞后调整导致了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暂时 偏离。此外,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也被明确地反 映于模型中。
在对凯恩斯理论提出批评的同时,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也对凯恩斯经济学用于政策评价的宏观经济 计量模型的微观基础提出了质疑。Lucas (1976) 认为这些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没有识别出经济中真 正的结构关系。由于公众的行为依赖于其对通货膨 胀、收入、利率等变量未来变化的预期,因此,经 济政策的执行方式发生变化时仍假定一些结构方程 不变是不合理的。
产一种有差异且易腐烂的商品。本国生产者[0,n]由
构成,其余的[0,1]居住于国外。世界上每个行为人
都有相似的偏好,即对消费指数、实际货币余额和
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有相同的偏好结构。c(z)为个
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20世纪早期,有关经济波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 进展,对定期出现的经济周期也给出了许多解释。 该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学家对波动的根源以及如何 应对波动都没有形成共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 使经济学家将注意力从经济周期的动态性转向政府 如何才能避免严重的衰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对经济学界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宏观经济 学。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经济从衰退中自 动恢复,并认为通过扩大政府预算赤字,增大公共 支出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更为重 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计算政府支出和税收 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具体数量的方法,可以估计政府 干预的力度。 二、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
与货币主义学派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宏 观经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认识到行为人的 经济行为是前瞻性的,因此,在制定财政和货币政 策时必须考虑政策对预期的影响。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对政策制定者对就业和通货膨胀间的权衡关系的 认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公众认识到政策制定 者会利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蕴含的就业与产出权 衡关系制定并执行通胀性的政策,社会公众预期的 变化会使政策制定者无法从其政策中获益。新古典 宏观经济学更进一步发现,即使央行对私人部门预 期的决定因素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可信性的央行政 策也只能获得次优的结果。私人部门与政府协调失 败的理论分析对20世纪70年代政策制定者所面对的 政策困境给予了解释。该模型指出,为避免这一政 策困境,政策制定者应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在实践 中,尽管通货膨胀和经济行为存在短期的权衡关 系,但货币当局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其基本目标并 建立反通胀的声誉是十分重要的。
货币主义者对长期影响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 为在一些重要的结构方程中预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凯恩斯 《通论》的许多章节也承认预期的重要 性,但由于其理论是分析短期内宏观经济的运行, 因而他的模型中都假定在某一时刻上公众的预期是 给定的。相反,货币主义者的分析考虑了预期随时 间的变化,这使得经济能最终调整至新古典理论所 描述的竞争性均衡的位置,因此,货币主义者是最 早将预期如何对经验做出调整明确引入宏观经济分 析中的。
2011年 12 月 总第 497 期 第 12 期
经济论坛 Econom7 No.12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
文/路继业
【摘 要】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经历了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至当今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本文对宏观经济学各学派的 理论特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认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动态模型,并且 引入了垄断竞争、理性预期和价格粘性,这使得该理论可以明确地分析宏观经济从短期至长期的调整机制, 更有利于对整个宏观经济调整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因此,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目前宏观经济学理论界 主要的分析框架和工具。 【关 键 词】 宏观经济学;演变;进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作者简介】 路继业,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新政治经济 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