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P P
AD(M)
总产出和就业自动调节到由供给因素决定的充 分就业水平, 自由市场机制具有自我稳定和调节 的功能,价格、利率、货币工资灵活自如保持各 个市场结清。故不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1929~1933 年 自由放任是最好的政策。 的“大萧条” 。 政策主张:稳住货币(物价)+市场自发调节
私人投资需求是很不稳定的, 这引起总需求加倍 不稳定(乘数) ,自由市场的自发调节很难达到 充分就业均衡, 因此需要政府的总需求干预政策 即直接进行数量调节。 20 世纪 60 年代 政策主张:赤字财政政策。 的通货膨胀
货币存量的不规则变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 源,若无政府不稳定的总需求干预政策(通过影 响货币) ,私人经济将是内在稳定的。 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稳定货币的 增长率,使之与实际经济的增长率相一致。无需 政府的积极干预政策,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论: 总需求政策不可能稳定 产出和就业。 产出和就业无论是在长期中还是在 短期中对有规则的总需求政策都无反应。 当总需 求突变时,则影响产出,但政府无先见之明。要 稳定经济,须稳定政策以稳定预期。 政策主张:公开宣布的稳定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比较
体 系 结 流 构 派 类 别
总供给理论 总需求理论(AD 曲线) 劳动市场假定和均衡就业决定 1.理性人假定和完全竞争假定。 P LS 2.完全信息假定:劳动供求双方拥有关于 价格变化的完全信息,劳动的供给和需求 Ld 均是实际工资( W/P )的函数。 Lf L 3.灵活工资假定和市场结清假定:货币工资 变化灵活自如, 使得实际工资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 从而使劳 动的供求相等即劳动市场结清。 4.充分就业假定:唯一的均衡是充分就业均衡。
1.AS 受价格预期变化的影响, P 即 AS=f( P )。 e 2.价格预期取决于对宏观经济 变量特别是政策变量的预期, P e =f( M e , G , Te ,„„)。
AS L AS S
e
Y
Yf
Y
1.灵活价格和灵活工资假定。 P LS (P e ) 2.理性预期假定:预期不仅根据过去的 价格行为,而且还根据影响现在价格行 Ld 为的变量特别是政府政策变量;人们不 L 会犯有规则的错误,预期在利用一切可 得到的信息基础上形成。 3.劳动供给量是价格预期( Pe )的函数,当 Pe ↑, Ls 线向左 上平移。 4.承认信息不完全时,预期发生错误。
供 给 学 派
小 结
短期 AS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 AS(t) P 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学争论 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 同古典学派 攻击古典学派的供给决定论, Ld 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 Lf L 之并反过来攻击凯恩斯主义。 Y Yf 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 义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 AS 线均为正斜率。 货币工资和价格这两个市场杠杆的灵活性及价格预期形成问 短期 AS 曲线的斜率及决定总供给的变量是宏观经济 题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也是各派争论和分歧的根源之 学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凯恩斯主义攻击古典学派的 一。 供给决定论,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修改之并反过 来攻击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接受现代货币主义 的适应性预期假定,二者的 AS 线均为正斜率。
W P LS
总供给是边际收入税率(t)的 P 函数,即 AS=f(t) 因后者关系 到对可支配收入、利润、投资、 劳动投入的刺激
AS(P e)
形式上与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曲线 相同
AD
Y
Yf
Y
对决定总需求的变量的看法不一致, 有的赞同现代货币主义的,有的则 赞同后凯恩斯主义的。
P
AS L AS S 1.短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均 P 影响总产出及总价格水平。 2.短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影响 AD(M) 总需求,从而影响 Y Y f 总产出和价格。但由于总供 给线较陡,主要影响价格水平,次要影响产出。 3.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化只影响价格水平。 AS 1.由于理性预期,有规则的 P AS 可预见的总需求变化对实际 P AD 产出水平无影响,只影响价 P AD 格水平等名义变量。 Y Y0 2.突变的未预见到的总需求 变化则影响总产出和总价格(因信息不完全) 。
AD
Y
总需求在决定总产出中的作用以及货币与实际因素在决 定总需求时的作用。这两点是凯恩斯主义与其它学派的 区别点。凯恩斯主义和古典学派在这二点上都有分歧。 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的区别在于货币决定总需求 的作用程度上,凯恩斯主义攻击古典的货币数量论,现 代货币主义修正之并反过来攻击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 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区别则在于总需求决定 总产出的作缩的衰 退(因降低货币 增长率) 和 20 世 纪 90 年代初的 衰退(货币是稳 定的) 20 世纪 80 年代 初通货紧缩的衰 退(降低货币增 长率是公开宣布 的) 和 1997 年以 来的亚洲金融危 机(预期是非理 性的) 。 20 世纪 80 年代 的减税,并未增 加生产,而是使 财政赤字急剧上 升。
任何经济理论都 受到时代局限, 都将随着现实的 变化而被补充或 取代。经济理论 是不断创新的。
增加总产出、 提高经济效率的治本的办法是减少 政府调节和根除导致通货膨胀的总需求管理政 策。治标的办法是大幅度降低边际收益税率。 政策主张:减税+减少政府干预
自由放任还是政府积极干预是资本主义从产生 以来就开始争论的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 凯恩斯 主义是对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有力批判, 现代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则表 明了对过度政府干预的反思。
( 后 ) 凯 恩 斯 主 义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新( 古理 典性 宏预 观期 经学 济派 学)
1.可变价格假定。 P 2.价格预期在短期中不变,故 短期 AS 曲线正斜率。 3.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 总供给线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
AS L AS S
Yf
Y
私人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 市场自我调节是很慢 的。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之,弥 补总需求波动或总供给冲击。 在总需求管理政策 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重要。 20 世纪 70 年代 政策主张:总需求管理+总供给管理 的“滞胀” (用 AS 冲击来解释)
LS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W)的 W 函数。 2.刚性货币工资假定:劳动市场是长期合 W0 Ld 同市场,货币工资在短期中是刚性的或 不变的。故在充分就业点( L f )之前,劳 Lf L 动的供给线是水平的, 均衡就业量只决定于劳动需求; 而在充 分就业点之后,劳动供给线垂直。 3.非市场结清和非充分就业假定:劳动市场通常是非结清的, 非 充分就业均衡是常态均衡。 L S (P e ) W 1.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均是货币工资的函数, 劳动供给线正斜率。 2.刚性工资和适应性预期假定:劳动市场 Ld 是合同安排的市场,短期中劳动供给者关 L 于价格水平从而实际工资变化的信息不完 全, 即其价格预期滞后于实际价格的变化。 故货币工资的变化 赶不上实际价格的变化。 由于短期中价格预期不变, 从而劳动 供给线不动,所以当价格上升引起实际工资下降和利润增加 时,劳动需求增加,均衡就业和产出随之增加。 L (Pe) 适应性预期假定:在短期中货币工资变化 W 赶不上价格变化,即劳动供给者的价格预 Ld 期滞后,从而在短期中可假定不变。但货 币工资调整比凯恩斯主义认为的那样要快。 L 长期中价格预期赶上实际价格变化,价格 变化不影响总产出。
P P
AS
Yf
Y
1.总需求理论隐含在货币数量论中, P 1.AS 完全决定总产出、就业 AS P 总需求只决定于货币数量。AD 曲线 量实际经济变量。 AD(M) 的形状由货币数量方程(M=kPY)推 2.AD 只决定总价格水平等名 AD(M) 得,当 M 和 k 一定时,P 与 Y 成反比。 义经济变量。 Y 2.货币影响价格水平的机制是:当 3.总产出量决定和总价格水平 Y Yf 相互脱节,名义经济和实际经 M s M d 时,引起对商品的超额需求,再使 价格水平上升。 济互不相干。货币只是交换中介。 3.利率调节起着完全稳定总需求的作用, 使 S 与 I 保持平 4.唯一的总供求均衡是充分就业的均衡, 它取决于 衡。 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量和技术水平。 AS 1.总需求是:C、I、G、T、M 的函 P 1.总需求唯一决定均衡总产出 P 数,即 AD=f(C,I,G,T, M S ) 。 及总就业量。 2.消费决定于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 2.财政政策能稳定总需求,弥 P AD AD 倾向;投资决定于预期利润率和利率。 补私人需求的不足。 Y 3.乘数理论:投资变动引起收入的 3.与古典模型构成另一极端, Yf Y 乘数变动,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反比。 集中反映了凯恩斯理论的中心思想即总需求和财 4.当经济处于“流动陷阱”之中时,货币政策作用有限, 政政策重要。 财政政策重要。 1.总需求理论以 IS-LM 模型为中心。 P 1.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 AS L AS S 2.强调自支出(G、T、I)对总需求 均衡总产出和总价格水平, P 的重要性,其中 I 是不稳定的,故需 总需求只是影响均衡总产出 AD 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弥补之。 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供给也 AD 3.日益重视货币与货币政策。 重要。 Yf Y Y 4.总需求线由 IS-LM 模型导出,当 P↓时, 2.价格决定和产出决定是相连的。 实际 M ↑,LM 线下移,Y↑。AD=f(P, M S ,C,I, 3.长期中,总需求只影响价格水平,总产出只由供 S G,T)。 给决定。 1.由于 k 是稳定的,货币是影响名义 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AD 曲线由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公式 (M/ k =PY)推得。 3.总需求主要受货币供给的影响,即 AD=f( M s )。
S
AS-AD 模型
对市场机制的稳定调节功能的 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
受攻击的现 实经济原因
AS 曲线 1.灵活价格假定。 2.总供给对价格变化无反应, AS 线垂直于潜在总产出水平 (Yf ) 。 3.总供给唯一决定总产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