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抛砖引玉 指点迷津 思维基础 学法指要 思维体操 心中有数 动脑动手 创新园地 一.教法建议
【】 抛砖引玉 在经典力学中,“动能定理”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推论和发展,“功能原理”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推导的结果。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不要把本单元的内容当作新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对下述的这个匀加速运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推导,使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请参考下列四个步骤:
第三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①、②两式导出“动能定理”。. m、所受之合外力为产生之加速度若已知物体的质量为、a 为。 则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可以写出: ③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 导出: ④ 若以W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⑤ EEBA处时的动能 若以表示物体通过处时的动能,以表示物体通过ktko 则:⑥
⑦ 将⑤、⑥、⑦三式代入④式,就导出了课本中的“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形式: WEE =-koktEEE -若以△表示动能的变化kokkt则可写出“动能定理”的一种简单
表达形式: E W=△k它的文字表述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这个结
论叫做“动能定理”。 第四步:在“动能定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功能原理”。 在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写出过④式,现抄列如 下: ④ FS 为了导出“功能原理”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下滑分力做功项进行分析推导。1. θFmg的关系如下:时,下滑分力和重力我们知道,当斜面的底角为1
将⑩式代入④式后进行推导:
若以代入⑾式,就导出了一种“功能原理”的数学表达形式: FsfsEE -=△+△PKFsfs之差(不包括重力做的功它的物理意义是:动力对物体
做功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与势能的变化量之和。 若在⑾式基础上进行移项变化可导出下式: ⑿ 代入⑿式,就可以写为:若以. FsfsEE --=t0再以代入上式就可以导出“功能原理”的另一种数学表 达形式:
EW =△F它的物理意义是:外力对物体对所做的总功W(不包括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F△E。(当W>0时,△E>0,机械能增加;当 FWE<0,
机械能减少。<0时,△ FWW是不相同的!我们将在后面的“指点 :“功能原理”中的与“动能定理”中的(请读者注意F迷津”中进行说明。) WE最为简练,但在实用解题中在上面所推导出的关于“功能原理”的各数学表
达式中,虽以=△F以⑾、⑿两式最方便,在后讲述的“学海导航”和“智能显示”栏目中将会看到。 【】 指点迷津
下面我们推导“重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的数量关系:
由此可知:重力对物体的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 上面推导出的这个结论是否只适用于竖直下落问题呢?不是的,它适用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各种情况,我们在后面的“学海导航”中还将通过例题说明其它情况。 3.“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运用它们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研究“外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的关系是力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都是表达这种关系的规律,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在“动能定理”中只提动能而不提势能;在“功能原理”中既提动能也提势能。 在“动能定理”中包含重力所做的功;在“功能原理”中不包含重力所做的功。 在“动能原理”中所包含的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在“功能原理”中所提到的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对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表述。 某些力学问题,既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具体如何选择,往往要根据题意而定。选择恰当,不仅解题便捷,而且不易失误。(注:目前的高三物理课本只讲“动能定理”,但有关功能原理的思想也分布在课文之中了。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太好,若为减轻负担,也可只学习和应用“动能定理”。) WE中不含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应当注意:在公式势能的变化=△ KEWW。
但是在 中包含着重力做功(△),GPWE中既含动能的变化也含势能的变化,即在运用“功能原理”解题时应当注意:在公式=△FEEEWW。(注:也不包括重力分解出的下滑分力做功!) 中不包含△=△+△重力做功,但是在GKFPWWEE的区别。与
△ 的区别;△总之必须明确:与KF二.学海导航 【】 思维基础mABA处。物体通过的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由所示:质量为处滑到如图 例题1.5-10 vhBvh。则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所处时的速度为处时的速度为、高度为、高度
为;物体通过BABAW 做的功G 为:
思维基础:这是一个检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选择题,需掌握下列知识: 1.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式。 2.“重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4.建议:请学生阅读前面“教法建议”的内容后,参考其推理方法,先不看本题后面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自己进行解答,然后再进行核对,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解题思路:在本题中物体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弹力),又因斜面的支持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而不做功,所以与解答本题无直接关系(因而在图中也未画出),因此只考虑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就可以了。 ,代入可得:F=mg,在本题中根据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式
根据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可知在本题中 ,代入可得: mg分解出下滑分力, 附:若将然后据(,亦可得出同样结果。而重力的另一正压
分力 因与位移垂直不做功,只是与斜面支持力平衡,使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保持) 根据“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可以写出下式:
答案:[A、B、C、D] 解题后的思考: 你想到了本题的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吗?这四个答案之间有什么联系?1. 2.你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式、匀变速运动公式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等推导出(C)、(D)两个答案吗? f),那么(A)、(B)、(C)、3.如果在本题中斜面是不光滑的(物体与斜面间存在
着摩擦力(D)四个答案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答案是不正确的? 【】 学法指要 例题2.原来以7米/秒速度在水平轨道上直线行驶着的火车,在关闭气门停止动力后,滑行100米,车速减为5米/秒。问:继续滑行100米,车速将减为多少?(火车在滑行过程中阻力始终保持不变。) 启发性问题: 1.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处于何种做功状态? 2.你打算用什么物理规律解答本题? 3.你会用图示法分析物理问题吗? 分析与说明: 1.在本题中,火车滑行时已停止了动力作用,所以只存在运动着的火车克服阻力做功火车将减速运动。 2.解答本题可有几种不同方法,但是对于学过“动能定理”的学生,往往想到使用这个规律。
求解过程: ,我们可以写出下列展开式:根据“动能定理”
=0、在本题中m,则:、设火车的质量为=fsW和=fs ⅡⅠ阻 对于s段可以写出下式:Ⅰ. 0-fs= ① Ⅰ s段可以写出下式:对于Ⅱ0-fs= ② Ⅱ在①、②两式中,已知s=s,所以两式的左方相等,因此两式的右方也应相等: ⅡⅠ = 消去等式两边的可得 vv=5米/秒代入上式可得: 米将=7/秒、01
秒。/米1车速将减为)米200即火车一共滑行了(米100答:火车继续滑行
【】 思维体操 “准备活动”(解题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1.在本题中,由于汽车是加速运动,所以被提拉的物体也应是加速上升──这表明物体的动能和 重力势能都增加了。. 2.根据“功能原理”就可以求出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W。(注:因为本题只要求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所以就不必考虑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牵引功F力和阻力等问题了。)
Bvh,据前面“准备活动”的分析,、上升的高度为设:汽车开到处时,物体上升
的即时速度为可以写下列二式:
QW,端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则:根据:“功能原理”,并将①、②两式代入进行推导,
就可求出绳F 具体过程如下:(注:物体的初速为零,初高定为零).
“整理运动”(解题后的思考) 1.在本题的做功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是匀加速上升还是变加速上升? 2.请你用“动能定理”再将本题解答一次,并进行比较──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求解。
三.智能显示
【】 心中有数1.功和能的关系:各种不同形式的能可以通过做功来转化,能转化的多少通过功来量度,即功是能转化的量度。 W:动能定理:合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表达式为2.合=。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步骤: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2)分析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计算时要把各已知功的正负号代入分式进行运算,若是未知功,W代入。 则用代号WFscosθ来求,可以应用动能定理来求。在公式中的功不要直接用(大小或方向改变)=变力(3) W表示。变力的功只能用代号
(4)如果物体运动有几个过程时,可以分段运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即各个 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WW= +……+n21【】 动脑动手(一).选择题
1.关于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 B.只有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 C.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 D.动力和阻力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2.下面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