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纲辩证(一)教学讲义ppt

最新八纲辩证(一)教学讲义ppt


证候分析
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表, 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郁而发热。
卫气受遏,失其“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 肌表不能得到正常的温煦——恶风寒
邪气郁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头身疼痛
证候分析
肺主皮毛,鼻为肺窍,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 内应于肺,肺失宣肃 ——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咳嗽等症状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肢冷踡卧;
阴寒内盛,津液不伤——口淡不渴;
阳虚不能温化水液 ——痰、涎、涕、尿等分泌物 排泄物皆为澄澈清冷。
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 ——运化失司而见便稀溏。
阳虚不化,寒湿内生——舌淡苔白而润滑。
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脉迟; 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紧脉。
里证
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 基本特征是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里证的病位虽属于里,但仍有浅深之别, 病变在腑、在上、在气者——较为轻浅, 病变在脏、在下、在血者——较为深重。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
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 而是通过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 的各种症状、体征的概括。
具体的说: 热证——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 寒证——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一)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八纲辩证(一)
一、八纲辨证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医生通过对四诊所获得的各种病 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 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 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 法。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邪未入里,舌象尚无明显变化——薄白苔 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脉浮
表证的共同特征
感受六淫、疫戾 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 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 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二)里证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 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 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 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阳热偏盛——恶热喜冷。 大热伤阴,津液被耗——小便短赤; 津伤则须引水自救——口渴冷饮。 火性上炎——面红目赤。 热扰心神——烦躁不宁。
津液被阳热煎熬——痰、涕等分泌物黄稠。 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热征,舌干少津——伤阴。 阳热亢盛,加速血行——数脉。
寒证与热证—— 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 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 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
(二)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二)热证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
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一般很难说哪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
后面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辨证部分均属 里证的范畴。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机理: 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
(三)表里证鉴别要点
辨别表证和里证, 主要是审察 寒热症状、 内脏证候是否突出、 舌象、脉象等变化。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 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 病邪属性的属阴属阳。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一)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寒邪遏制,阳气被郁 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盛 形体失于温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