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酶化学

第三章酶化学

1982年T.Cech发现了第1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ribozyme(核酶),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 正的RNA催化剂。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 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章酶化学
(二)酶的辅因子
单纯酶
酶 结合酶(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第四章 酶化学
第三章酶化学
提要
酶的概念
酶的分类与命名
酶的化学本质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作用的专一性
酶作用的机理
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的制备与酶活力的测定
酶的应用
第三章酶化学
一、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 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三)同工酶(isoenzyme)
——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在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理 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乳酸脱氢酶 M (LDH)
H
MM MM
MM M4
MH M3H
第三章酶化学
MM
HH M2H2
MH
HH MH3
HH
HH H4
五、酶作用的专一性
酶作用的 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族(基团)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1. 氧化还原酶类:主要是催化氢的转移或电子传递的氧化 还原反应。
AH2 + B(O2)
A + BH2(H2O2,H2O)
(1)脱氢酶类:催化直接从底物上脱氢的反应。
AH2 +B
A +BH2(需辅酶Ⅰ或辅酶Ⅱ)
第三章酶化学
(2)氧化酶类
①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2:
AH2 + O2
A + H2O2(需FAD或FMN)
第1三m章o酶l化离学子铁
6×10-4molH2O2
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敏感性: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4.可调性: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速度的调节。
第三章酶化学
二、酶的分类与命名
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Enzyme Committee, EC)根据 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
第三章酶化学
丙酮酸脱氢酶系(E.coli):丙酮酸脱氢酶(EⅠ)、硫 辛酰转乙酰酶(EⅡ)和二氢硫辛酰脱氢酶(EⅢ)。
EⅠ EⅡ EⅢ
碱性
EⅠ + EⅡ EⅢ

EⅡ + EⅢ
第三章酶化学
四、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活性部位和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
性丧失。
活性部位: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
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基 :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膜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 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第三章酶化学
(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 1.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多 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寡聚酶 (oligomeric enzyme):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亚 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非 共价键结合。 3.多酶复合物 (multienzyme system):几个酶镶嵌而成的复合 物。这些酶催化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一系列顺序反应。
(又称羟化酶)
2. 转移酶类:催化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转移。
A·X + B A +B·X
根据X分成8个亚类:转移碳基、酮基或醛基、酰基、糖基、 烃基、含氮基、含磷基和含硫基的酶。
3. 水解酶类:催化加水分解作用。
AB + H2O
AOH + BH
第三章酶化学
4. 裂解酶类:催化非水解性地除去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 或逆反应。
直接有关的部位。
结合基团
专一性
活性部位
必需基团
催化基团 催化性质
维持酶的空间结构
第三章酶化学
(二)酶原的激活
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 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 和暴露的过程。
在组织细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保护分泌这 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
立体异构专一性
第三章酶化学
族专一性:可作用于一类或一些结构很相似的底物。
O 酯酶:R—C—O—R′ + H2O
第三章酶化学
6. 合成酶类:催化有ATP参加的合成反应。
A + B + P
A·B + ADP +Pi
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第三章酶化学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 的反应;2.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 反应的平衡点;3.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酶的催化特点: 1.高效性:通常要高出非生物催化剂催化活性的106~1013倍。
2H2O2
2H2O + O2 1mol过氧化氢酶 5×106molH2O2
C—C键
CH3 C=O COOH
CH3 C=O H
+ CO2
C—O键 CH2COOH HO—CH—COOH
HCCOOH
HOOCCH
+ H2O
第三章酶化学
C—N键
COOH CH—NH2 CH2 COOH
COOH CH HC + NH3 COOH
5. 异构酶:催化 各种异构体之间的互变。
A
B
常见的有消旋和变旋、醛酮异构、顺反异构和变位酶类。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惯用名:只取一个较重要的底物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乳酸脱氢酶
对于催化水解反应的酶一般在酶的名称上省去反应类型。
第三章酶化学
三、酶的化学本质
(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 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酶是蛋白质的证据。
②催化底物脱氢,氧化生成H2O: 2AH2 + O2 2A + 2H2O
(3)过氧化物酶
ROO + H2O2
RO + H2O + O2
(4)加氧酶(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
O2 +
OH OH
OH C=O
C=O OH
第三章酶化学
(顺,顺-已二烯二酸)
RH + O2 + 还原型辅助因子
ROH + H2O + 氧化型辅助因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