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甘蔗中毒
中毒常见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一时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恶心、呕吐、腹 痛等,无腹泻),随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眼 前发黑、复视等,重者有抽搐、四肢强直、流涎、步态不 稳以及呼吸、心率、血压和体温的波动 ),轻者很快恢复, 较重者胃肠道症状加重,频繁恶心、呕吐,并可发生昏睡。 病死率约为50%
2.中度中毒:除轻度中毒的症状外,出现嗜睡、 精神委靡及脑局灶性损害,如眼球向上凝视或偏 侧凝视,垂直性或水平性眼球震颤,运动性失语, 锥体系或锥体外系神经损害。
临床表现
3.重度中毒:在中度中毒症状的基础上,迅速发 展为昏迷、抽搐等脑水肿表现。抽搐表现为阵发 性痉挛性,每次发作1-2分钟,每日可多次发作。 抽搐发作后便呈昏迷状态,且眼球向上看,瞳孔 散大。尚可发生急性肺水肿和血尿,体温初期正 常,3-5天后可升高。一般在5-10天后疾病开始恢 复。可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全身性痉挛性瘫痪、 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等。 4.迟发性锥体外系神经损害:严重中毒后2周至2 个月出现扭转痉挛、手足徐动等锥体外系损害, 脑CT显示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软化病灶。
参考文献
主要来自:中国知网/ 好搜百科/ (1 )付以同 ,张金松 ,焦小云, 黄金祥 , 何凤生 , 张寿林 .变质 甘蔗中毒毒素 3一硝基丙酸损伤脑纹状体机理的实验研究 [J]. 中华医学杂志. 1994 (08) (2)周春奎 胡雪峰 赵腾 常明 张海宁.3-硝基丙酸预处理 对大鼠脑组织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神经细胞骨 架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 第9期 (3)闫庆栋,赵金玲,聂曙光.霉变甘蔗中毒的CT诊断价值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2 (05)
多在食后15分钟-8小时内发病,亦有长至48小时。
3-硝基丙酸(3-NPA)的毒理学机制
(1)毒代动力学:动物实验表明,3-NPA经胃肠道吸收较 快,灌胃后其血液浓度达峰时间约为 12min,进入血液后 很快向各组织分布,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给药后5min即 可在脑部不同区域检出 3-NPA。肾脏为其主要排泄途径, 3d内从尿、粪中排出总灌胃量的 22.3%,其余以代谢产物 均匀分布于各组织中。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期要积极控制脑水肿,改善脑血液循环,维 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防治继发感染等治 疗。
迟发性肌张力不全无有效治疗措施,以支持疗法 为主,常致终身残疾
预防
1.甘蔗必须成熟后收割,防止因不成熟而易霉变。 2.甘蔗应随割随卖,尽量不存放。 3.甘蔗在贮存过程中应通风、防潮,定期进行检 查,一旦霉变禁止出售。
3-硝基丙酸( 3-NPA )的毒理学机制 琥珀酸脱氢酶、过
(3)发病机制: 羧酶、单胺氧化酶等
氧化氢酶、谷氨酸脱
抑制生物 体内一些 重要的酶
损害组织 器官
阻碍三羧 酸循环
损害细胞
胞浆疏松,线粒体 肿胀、核染色质积 聚、胞浆和核均发 生固缩
3-硝基丙酸(3-NPA)的毒理学机制
(4)病理:神经病理检查可见主要损伤部位是脑 的尾-壳核,海马、丘脑、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也 可受累。电镜检查可见神经原胞浆疏松,线粒体 肿胀和核染色质积聚,最后胞浆和核均发生固缩。 轴索膜与髓鞘间水肿,轴索内线粒体肿胀,髓鞘 变薄或断裂。星形胶质细胞水肿,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肿胀,核固缩,血管周围有肿胀的突起。
4.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群众不买、不吃霉变 甘蔗。
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3-硝基丙酸可以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损害细胞 的能量代谢从而引起细胞的损伤。但是小剂量的 3-硝基丙酸却可以通过轻度抑制细胞的氧化磷酸 化过程。激发细胞内源性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 增加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它对多巴胺 能神经元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有进食变质甘蔗史,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以及昏迷、抽搐、脑局灶性 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及从可疑变质甘蔗样 品中分离出节菱孢霉菌或检测出 3-硝基丙酸,诊 断一般可以确定。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起病急,一般在食入霉变甘蔗 2~ 3h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视物不 清等症状,较快恢复正常。
罪魁祸首
霉变的甘蔗会产生一种叫‘节菱孢菌’的霉菌,这种菌会 分泌3-硝基丙酸。
3-硝基丙酸为一种神经毒素,是引起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 毒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吸收,短时间内引起广泛性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干扰细胞内酶的代谢,增强毛细血管的 通透性,从而引起脑水肿、脑疝等。严重者导致缺血坏死, 出现各种有关的局灶症状,有些损害为不可逆性。
霉变甘蔗中毒
1330415022 高敏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霉变甘蔗
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于中国北方各省的每年冬春季节 (2~4月份)。甘蔗在收获后若较长时间在不良条件下存 储,易被甘蔗节菱孢霉污染而发生霉变。 霉变甘蔗质软,瓤部比正常甘蔗色深,呈浅棕红色,闻之 有轻度霉变味,食之有霉酸酒糟味。胃肠道吸 收 Nhomakorabea血液
各组织
迅速通过血 脑屏障
脑部不 同区域
3-硝基丙酸(3-NPA)的毒理学机制
(2)毒性:3-NPA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50mg/kg, 经口灌胃雄性小鼠的 LD50约为100mg/kg,雌性约 为68.1mg/kg。人中毒剂量约为12.5mg/kg。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一般中毒病人进食甘蔗量约半 斤( 250g) 病人多为4 ~ 5岁儿童,体重约为16 kg 据报道,引起中毒的甘蔗样品中 3-NPA 的含量为 1700~2083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