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二战前的现代世界经济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015·安徽马鞍山一模·2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安徽黄山一模·24)(20分)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
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请回答:(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4分)【考点】(5)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解析】(5)首先要把材料中三个时期的各自现象提炼出来,分别是“享乐消费观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凯恩斯主义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然后结合教材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即可。
【答案】(5)说明: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2分)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
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
(2分)罗斯福新政1.(2015·安徽淮北一模·21)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解析】从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和《社会保障法》可知①正确;从政府颁布可知②正确;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可知③正确;从《社会保障法》内容可知是保障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而不是体现缩小贫富差距,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2015·安徽合肥一模·19)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社会保险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紧急银行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考点】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解析】“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说明设计社会救济问题,属于社会保障系统,故A项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是调整工业法令,故B项错误;《紧急银行法》是恢复银行信用的,故C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调整劳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5·安徽黄山一模·1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调整农业,扭转危局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经济民族主义类似于重商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体现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目的明确的货币政策以抑制外国商品进口、刺激本国商品出口进而保护美国民族经济,具有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调整农业只是美国内部农业经营管理销售系统的动作,与国际贸易无关,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措施与“进口限额”“双边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是措施,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5·安徽黄山三模·2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考点】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解析】1973年美元贬值主要是受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影响而采取的经常措施,目的是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与刺激国内市场无关,故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美元对黄金的汇率发生变化,“固定”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美元贬值提高了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故C项正确;1973年美元贬值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影响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C5.(2015·安徽淮南一模·37)(28分)20世纪是世界经济政策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大探索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发展模式。
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摘编自李明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新模式”的含义,并列举出“他挽救了市场经济”的措施。
(10分)(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三,以20世纪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探索的史实论证“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12分)【考点】(2)罗斯福新政(3)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解析】(2)第一小问含义,根据材料二“在30年代的时候……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所以“新模式”的含义是国家干预经济;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有: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3)在论证过程中要体现材料三的观点,即“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在论证过程中做到史论结合即可,可列举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作为史实进行论述。
【答案】(2)含义: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2分)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工业生产;③调节农业生产;④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⑤进行社会立法。
(8分,任答四点即可)(3)(12分)等次论述第一等认识全面,思路清晰。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表达通顺。
第二等认识不够全面,有基本思路。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表达较通顺。
第三等认识模糊,缺乏条理性。
未能结合史实。
表达欠通顺。
6.(2015·安徽宿州三模·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别时间史料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美国1933年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
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