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数量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洗头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数量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运筹学
(二)、系统分析
(三)、决策科学化
四、系统管理理论
洗头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远离,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如下:
2、其他人的贡献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及其夫人莉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甘特的最重要贡献是他创造的“甘特图”,这是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这种图现在常被用来编制进度计划。甘特的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碎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假设,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这些原理经过抽象和综合就形成了管理理论。
时间分配(100分钟)
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重点难点讲授
作业和习题布置
问题讨论
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
5分钟
5分钟
7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讲授新
拓展内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
(1)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六种基本活动是: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
②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④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⑤会计活动,指货物的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由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也是这样。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使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的形式,适用于但是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韦伯的这一理论,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管理学家,特别是组织理论家产生很大影响。
六、全面质量管理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西方的工商企业界和公共管理部门掀起了一场质量革命---全面的质量管理。戴明和朱兰是质量管理之父。50年代,戴明和朱兰德思想在美国没有得到支持和欢迎,而在日本得到欢迎和实践。到80年代,在诸如电子、家电、汽车等一些产业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超过美国,这引起了美国等西方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它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⑥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合控制。
(2)管理的14条原则
①分工
②权力与责任
③纪律
④统一指挥
⑤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⑥统一领导
⑦报酬合理
⑧集权与分权
⑨等级链与跳板
⑩秩序
公平
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2、韦伯的贡献
韦伯是德国着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威,他认为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其中个人崇拜式权威的基础是“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传统式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管理;理性—合法的权威的基础是“法律”或“处于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利。韦伯认为,在三种权威中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组织形式的基础。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却出现于西方。时至今日,中国仍未形成有特色的管理理论,这不能不发人深思。我们主要介绍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成产率。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
1、泰罗的贡献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太阔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着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
(1)、关注顾客。顾客不仅包括购买组织的产品或服务的外部顾客,而且组织内相互联系的内部顾客。
(2)、注重持续改善。“很好”不是终点,质量能够永远被提升和改善。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或理想组织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把组织内的工作分解,按职业专业化队成员进行分工,明文规定每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业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每个下级都处在一个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每个管理者不仅要对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而且要对下级的决定和行动负责。
1、法约尔的贡献
法约尔的着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本着作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以应用于工商企业外,还可以应用于政府、教会、慈善机构和军事组织等。所以法约尔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它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二、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既组织行为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作为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着名的霍桑实验。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写成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在书中,梅奥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根据需要,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如为了研究一个洗头的构成,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各个结构自系统;为了研究一个系统的功能,可以把系统分解为各个功能子系统。这样,对系统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子系统与子系统治建的关系入手。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从环境输入资源,把资源转换为产出物,一部分产出物为系统自身所消耗,其余部分则输出到环境中。系统在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3)、明确组织的目标。
巴纳德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来说,不论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种因为工作上联系而形成的有一定看法、习惯和尊则的无形组织,即非正式组织。巴纳德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3、巴纳德的贡献
巴纳德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工资总经理一职。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人或更多人经过有意识地协调而形成的系统。他认为,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
(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解释变量,而管理方式是被解释变量。这就是说,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何种管理方式更适合于组织。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供大于求,即全的组织结构可能更为适合;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供不应求,分权的组织结结构可能更为适合。
(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铁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