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育民中学爱鸟周活动方案
2008年4月4日-10日,这七天时间是上海市第27届爱鸟周,爱鸟周是青少年传统的生态科普教育资源,也是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特色教育的自然课堂。
我校以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举办“呵护大自然的精灵,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网上科普系列活动为时机,帮助学生了解上海地区常见野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识别方法,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精灵”,了解人类与野生鸟类的关系,了解保护野鸟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感悟自然保护的迫切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一、活动对象:初二年级学生、高二年级学生。
二、活动内容:
1、鸟类知识讲座
2、上海野鸟知多少(暨上海市中小学生野鸟识别能力网上测试活动)
3、我最喜欢的上海野鸟网上投票
三、活动安排:
1、学校辅导教师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鸟类知识及上海地区野鸟识别能力培训,辅导活动可借助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的“上海野鸟知多少”栏目。
通过网上上海地区70种常见野鸟的介绍,帮助学生熟悉这些野鸟的照片、画片和中文名字。
2、4-5月组织学生在“我最喜欢的上海野鸟”栏目参与网上投票活动。
学生可随时随地参加初赛,暨野鸟识别能力网上初级测试,测试也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的“上海野鸟知多少”栏目进行。
四、活动总结表彰
1、学期结束之际举行总结会
2、表彰本次活动中的积极分子
2008年3月
1981年9月,国务院规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鸟的历史比人类历史还要悠久。
地球上的鸟分游禽、涉禽、攀禽、坞鸽、鸦鸡、猛禽、燕雀七大类。
现在,全世界约有鸟类8600种。
在鸟类最昌盛的时期,世界鸟类约有160万种。
我国现有鸟类1175种,约占世界鸟类的13%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
爱鸟是一种美德。
在英国伦敦,无论大人、小孩不但不打鸟,而且热情款待鸟类;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乌鸦可以漫步街头,车辆也要闪避;在鸟的王国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街道两旁树上鸟窝累累,鸟从居民窗户飞迸飞出。
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选定了国鸟,有的国家如日本还规定了鸟节。
人们之所以爱鸟,不仅仅是因为鸟能给自然界带来无限生机,给人类生活增添无穷乐趣,还因为绝大多数的鸟是益鸟,对维护生态平衡有利。
比如,杜鹃有"春的使者"的美称,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松毛虫5万多条;大山雀是"果园里的卫士",一只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猫头鹰被称为"捕鼠能手",它在一个夏季可捕食1000只田鼠,从鼠口夺回粮食1吨;啄木鸟堪称"森林的大夫",一对啄木鸟可保护500亩林木不受虫害;喜鹊一年的食物中,80%以上都是害虫;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蝗虫,如果头尾连接起来,可长达3公里。
有些鸟类虽然不吃害虫,但它是花粉、树种的传播者。
生活在热带的太阳鸟,经常在花丛中穿来穿去,起到传递花粉的作用。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人类的朋友。
如果鸟类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要失去营歌燕舞的生气,更重要的是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将会遭灾。
鸟类灭绝后,昆虫、小兽就会大量繁殖,森林、草原会被一食而空,地球上的动物以及我们人类就会失去资源,失去食物。
由于环境的污染,加上乱捕滥猎等原因,鸟类资源遭到破坏,种类、数量越来越少。
据统计,已有90种鸟从地球上消失。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我国
劳动人民对于鸟类的认识和爱护自古
以来就有着传统。
对于鸟类的认识和保
护,到了明朝的李时珍(1518年~1593
年)著述的《本草纲目》,记述的鸟类有
三卷。
这部历史巨著,不仅具有医学方
面的实践意义,驰名中外,而且,又是
我国当时的识鸟爱鸟的总结,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鸟类认识和爱护的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
但是,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对爱鸟护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而推动这项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1、爱鸟周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通令和办法来爱鸟护鸟,依法保护鸟类。
1981年3月间,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在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方面合作,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此后,为了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由林业部等8个部、院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建议在每年4~5月初(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在爱鸟周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保护鸟类活动。
共青团、少先队、中小学校和动物学会、鸟类学会等单位,可以组织报告会或座谈会,邀请专家讲课,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到野外、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公园去观看鸟类,开展挂置人工巢箱,保护和招引益鸟等活动。
使他们从小树立“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思想,逐渐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发出开展爱鸟周活动的通知,一个全国性的轰轰烈烈的爱鸟活动普遍开展起来。
2、爱鸟周结硕果
根据国务院1981年9月25日批转林业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通知,首先,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了每年的爱鸟周(日)。
其次,我国自然保护区作为对于鸟类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地、自然历史遗迹等不同类型的就地保护,1956年创建了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以后,40年来,自然保护区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799个自然保护区。
在这些保护区中,有专门保护鸟类的50个以上。
此外,有许多省、市、自治区还评定了省鸟和市鸟。
例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宁夏、贵州、广东、山东、安徽、内蒙古等,评出大天鹅、丹顶鹤、大白鹭、百灵、蓝马鸡、灰喜鹊、孔雀雉、红复锦鸡、褐马鸡等为省鸟。
广州市还评出了市鸟,号召人们对鸟的保护和爱护。
特别值得庆幸的是,由于爱鸟活动的展开,有些种类和许多地区的鸟类出现了种群增长的趋势。
如:被国内外视为极危种的朱鹮,野外种群达60多只,人工饲养下有19只(北京动物园10只,陕西洋县朱鹮站9只);我国丹顶鹤的现在种群数量已达1,400只,加上朝鲜、韩国、日本共计,2,644只,较1996年的2,000只,高出600只。
而且,有些地方不断有许多群众自觉喂养和收养病饿的天鹅、丹顶鹤的爱鸟事迹。
3、我国鸟类物种的现状和展望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特别是第三纪后期,大部分地区未受冰川覆盖影响,使中国鸟类独具特色,保留许多孑遗种或原始种,包括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数的大国,居于第4位。
巴西有2000种(Johan Frisch 1981)、秘鲁有1678种(Theodore Park,1982)、哥伦比亚有1567种(Rodolphe deSchauense,1964),中国为1244种(郑作新,1994)或1253种(颜市威、赵正阶、郑光美、许维枢、谭匡,1996)。
在我国众多的鸟类中,有不少特产种类、珍稀种类、益农种类以及科学文化意义的种类。
鸟语花香不仅为大自然增色,使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多采,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象征。
我国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无论在科学史和国际上都是一大创举。
可以预期:“爱鸟周”推动了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全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又推动了“爱鸟周”的深化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