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三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奈乙二胺法)
16090211 李亚东
一、实验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以后,再与盐酸奈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的吸收波长为538nm,因此可以通过测定样品液反应后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
二、实验试剂
1、氯化铵缓冲液:在1L玻璃烧杯中,加入500mL水,准确加入20.0mL盐酸,混匀,准确加入50mL氨水,必要时用稀盐酸和稀氨水调试至PH9.6-9.7。
2、硫酸锌溶液(0.42mol/L):称取120g硫酸锌(ZnSO
47H
2
O)用水溶解并稀
释至1000mL。
3、氢氧化钠溶液(20mol/L):称取2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稀释至1000mL。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1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70mL水和30mL冰乙酸中,置棕色瓶中混匀,室温保存。
5、N–1-萘基乙二胺溶液:称取0.1g N-1-萘基乙二胺,加60%乙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混匀后,置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一周内稳定。
6、显色剂:临用前将N-1-萘基乙二胺溶液和氨基苯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
7、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2500g于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h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100mL氯化铵缓冲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4℃避光保存。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ug的亚硝酸钠,作储备液。
8、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临用前,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ug亚硝酸钠。
三、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
1、称取10g左右的火腿于研钵中,用量筒量取70mL的水,加入一部分于研钵中,将其研成肉糜状。
2、将肉糜状的火腿转移至烧杯中,用剩下的水冲洗研钵,一同倒入烧杯中。
加入12mL氢氧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测量液体的pH值,若其大于8,则将烧杯中所有物质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若小于8,则再加氢氧化钠直至大于8为止。
4、加入10mL硫酸锌溶液,混匀,容量瓶中出现为乳白色的乳浊液。
5、放入60℃的水浴锅中加热10min。
6、取出,用流水冷却,加水定容。
然后静置30min。
7、出去容量瓶中的上层脂肪,然后用漏斗过滤,弃去初始的20mL滤液。
但
是要全部过滤完得出滤液的总体积。
8、制作标准曲线:吸取0,0.5,1.0,2.0,3.0,4.0,5.0mL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2.5,5,10,15,20,25ug亚硝酸盐)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4.5mL氯化铵缓冲液,加2.5mL60%乙酸后,立即加入5.0mL显色剂,加水至刻度,混匀,在暗处静置25min,用1cm比色杯(灵敏度低可换2cm 比色杯),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5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
9、测定样品吸光值
分别吸取10mL过滤好的样液于两个容量瓶中,其他试剂按标准系列法操作。
测出样品的两个吸光值
五、计算公式:
式中:
X: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
:样品质量,g;
m
1
: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盐的质量,ug;
m
2
:样品处理液总体积
V
1
:测定用样液体积
V
2
结果的表述:报告算术平均值的二位有效数。
允许差:相对相差≤10%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
标准曲线结果
亚硝酸盐(ug)0 2.5 5 10 15 20 25 吸光值0 0.039 0.071 0.176 0.244 0.314 0.391 根据数据制作标准曲线如下:
两个样品的吸光值为0.204和0.202。
计算得出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3.53ug和13.4ug。
m 1(g) m
2
(ug) V
1
(mL) V
2
(mL) X(mg/kg)
样品A 10.0131 13.53 218.5 10 29.52 样品B 10.0131 13.40 218.5 10 29.24
X=(X
A +X
B
)/2=29.38 mg/kg
分析:火腿肠中亚硝酸盐的正常含量在30 mg/kg之内,所测定的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在此范围之内,因此测定用的火腿肠符合质量要求。
误差分析:1、转移时有小部分火腿渣在研钵内
2、去除脂肪时带走一部分溶液。